•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时间:2019-01-18 03:25: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气质活动性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儿童气质活动性和父母教养因素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气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集中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儿童气质活动性及其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关键词]活动性;儿童;父母教养
      
      气质是由生物学决定的非常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儿童气质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影响儿童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活动性是儿童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之一。活动性也称活动水平,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个体运动的快慢以及通过运动产生的不同能量消耗,它体现为活动速度和活动强度两方面。
      早在1938年,Richard和Newberry对胎儿和产后6个月婴儿的活动性表现进行了研究。随着上个世纪50年代心理学界对儿童气质的关注,气质活动性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健康问题的产生,很多心理学者和健康学者开始从活动性入手探讨儿童的身心问题。
      上世纪70年代,随着生态学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等兴起,父母教养研究领域中出现了双向互动观,这种观点强调父母的教育观念、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状况等对儿童的影响,促使教养方式研究摆脱了微观系统的局限。活动性作为气质的一个维度,其形成与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都有关系。父母是子女的重要启蒙者和社会引导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活动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父母对儿童活动性的关注、父母以何种教养态度和方式养育子女,都将影响儿童活动性的发展。因此,在生命初期,气质特征或许更多受先天因素的制约。但是随着儿童与环境交往的日益增多,环境对气质特征的作用将日益增大。
      
      一、活动性在气质结构中的研究
      
      活动性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儿童气质的着眼点。选择活动性进行研究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活动性是当前被普遍接受的气质维度之一,它能经由量表稳定测量,并且与其他气质维度(如心境、趋避性和适应性)没有概念上的重叠。其次,气质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即稳定性和遗传性,也是活动性的两个特点。将活动性看作是气质的一个维度,这一点已经被国外许多研究证明。托马斯和切斯(1977)将活动性列为儿童气质的九个维度之一,并认为儿童5岁以前在活动性上的表现最为稳定。Buss和Plomin(1986)用活动性来描述儿童气质的维度。Gray对3~7岁儿童的气质进行研究,认为活动性是儿童的气质特质之一。Carey(1992)的研究认为,儿童气质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决定,与遗传有关,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与活动性的特点一致。我国在国外气质研究的基础上也开始对儿童的气质活动性进行探讨。黄春香(1991)、张劲松(1998,2000)、姚凯南(1992)等人的研究都认为活动性与气质一样都受遗传因素影响。刘文、杨丽珠(2005)通过教师评定研究3~9岁儿童的气质,证明活动性是儿童的气质维度之一。陶公民(2005)对学前儿童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的研究证明了活动性作为气质维度的稳定性。因此,活动性是最能被认可的一个气质维度,对活动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儿童的气质。
      
      二、气质活动性的理论假设
      
      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者(BUSS & Plomin,Rusalov,Anokhin,Thomas & Chess,Strelau)致力于探索活动性在气质中的作用。
      1.Strelau的活动调节观点
      Strelau(1974)提出的气质调节理论认为,存在两种与行为能量水平的个体差异有关的气质基本维度――反应性和活动性。反应性表明人们对刺激的反应强度不同,而且这种差异相对稳定。活动性被定义为涉及个体活动强度和频率的气质特质,它可以调节刺激影响,使个体达到或保持最佳激活水平。气质活动性在调节刺激影响时起关键性作用。为了强调这种调节机制的重要性,Strelau的理论被称为“气质调节理论”。活动性通过个体不断激发自己,直至达到最佳激活水平。Strelau认为,活动性是有机体的一个特点,它提供或保持最佳激活水平,具有基本调节功能。反应性和活动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相互独立的维度。
      2.Buss 和Plomin的运动行为观点
      Buss和Plomin(1975)提出了气质行为遗传理论,当时正是Eysenck的内外倾理论和行为遗传研究在心理学界盛行的时期,同时他们也参考了Thomas和Chess的儿童气质研究。Buss和Plomin把气质划分为三种基本维度:情绪性、活动性和交际性。Buss和Plomin认为活动性在气质的三个维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活动性的每种反应都与能量消耗有关,如精力和速度的变化。他们认为,“活动水平是全部身体能量的释放……活动性等同于运动。”气质的活动性涉及个体活动时的两种成分:精力和速度。活动性高的人很容易激发自身的能量,即他们消耗大量精力的同时活动的速度也特别快。“活动的精力和速度是最好判断能量消耗的两个成分。”在Buss和Plomin(1984)看来,个体由于高兴和烦恼所产生的差异可能与气质的活动性和情绪性有关。
      3.Rusalov的动力――能量观点
      Rusalov(1982)认为,气质是人类个体最重要的基础结构,它由活动性和情绪性两种特质组成。活动性是动力――能量程度的表达。它通过个体身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活动性的基本指标是节奏、速度、强度和可塑性。Rusalov和他的同事(1979)研究心理机能与活动性(如节奏、速度和耐受力)的关系,得出三条结论:(1)每种行为都是由机能系统产生的,活动的动力维持了整个有机体的发展。通过有机体的不断调节和适应,动力结构会发生改变,并引起动力――能量间的相互联系。(2)活动系统是分等级的,这意味着低水平系统是高水平系统的基础(从生物化学到行为水平)。所有的系统都是独立的,并且拥有同样的机能结构。(3)机能系统是在行为的活动下建构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互动的成分:①机体对行为与能量消耗的判断构成行为结果,这是由优势行为和心理机能活动决定的;②活动方式的确定是从众多可能出现的行为中选出一种可能达到结果的行为;③行为结果的反馈,一方面指导行为,另一方面评估行为。Rusalov认为,气质作为一种“机体系统”,其组成成分包括行为机能系统和生物特质系统,多种行为活动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变化,从而形成独立的行为特质。
      4.我国在气质活动性方面的研究
      由于大多数儿童气质测量研究都是小规模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年龄适用范围,因此,研究者之间的相对独立导致气质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的模式。我国尚处于翻译与修订国外气质理论的阶段,因此对我国儿童气质类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儿童气质研究逐渐成熟,心理学统计方法逐步发展,这为我国的儿童气质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多年的气质研究结果,通过纵向观察法,同时进行跨文化实验室研究,综合各派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我国儿童气质的基本维度,包括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和专注性。其中活动性是指儿童的活动强度和活动速度。活动性维度包括两个特质:强度和速度。活动性是儿童气质的最初表现,在儿童个体差异中,活动性水平的差异最明显。五个维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气质整体。只有五个维度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儿童的良好个性气质。
      
      三、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
      
      1.父母教养手段与儿童气质活动性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的活动水平是由基因遗传特性决定的,认为父母和儿童的活动性是一致的,即儿童的活动性与父母遗传有关。但是父母和儿童的活动水平总体上不是完全相关的。例如,Lee(1973)研究了温和型父母和严厉控制型父母对儿童气质活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和型父母对男孩表现出的纵容和保护明显低于控制型父母。李丹等人(2005)对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气质和移情特点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父母实行民主与温情教养的儿童能作出直接移情行为反应和直接加间接的行为反应,其活动水平也要高于其他几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由此可见,温和、民主的父母对男孩的保护和纵容是积极的,倾向于对男孩的活动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此相反,敌意、严厉型父母更倾向于负面强化儿童的活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Welk等人(2003)对小学3~6年级儿童的活动性及父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手段对儿童活动性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并通过许多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父母对活动性的直接推动和明确鼓励是儿童活动性发展最有力的影响因素。另外,该研究还表明活动性强的儿童的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和参与儿童的活动。
      2.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的性别差异
      在活动性上男孩比女孩更能获得父母的支持,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性上男孩比女孩得到更多的支持。sallis和Tavvtor(2001)对223名4~11岁儿童进行研究,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的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对女孩活动的直接支持比男孩少,但同样的支持对女孩活动性的影响大于男孩。研究还发现女孩的活动性和适应性比男孩低,到青春期时男孩和女孩的活动性都有下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女孩比男孩更明显。张建端等人对1150名学前儿童气质特点的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结果。这些研究表明,儿童在运动方式及体能消耗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即社会对男女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期望的不同造成的。
      虽然儿童活动性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Gandour(1989)对52名15个月大的学步儿的活动性及其家庭环境的刺激强度进行研究,发现低活动性的学步儿如果生活在刺激强度低的环境中,其探索能力就更低,如果生活在高刺激强度的环境中,其探索能力则变强;高活动性的学步儿如果生活在低刺激强度的环境中,会表现出更强的探索能力,在高刺激环境中则表现出较弱的探索能力。这一结果表明儿童活动性受到环境的影响,然而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原因。
      3.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
      Colder和Lochman(1997)考察了儿童攻击性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不良监管和严厉管教,会增加高活动性儿童的攻击行为。Bradley(1991)也发现儿童的活动水平可能影响父母对惩罚方式的选择,当活动量很大的儿童和安静的或中等活动水平的儿童表现出同样的不良行为时,高活动水平的儿童可能会引发父母更严厉的惩罚。不良监管也会对高活动性儿童的适当学习造成困难。为了避免惩罚,儿童就要回避一些自己愿意的行为。因此,不良的监管和严厉的管教被认为与儿童的高活动性存在正相关。在不良教育下,压力会使儿童的活动更具有攻击性。父母参与性较低致使低活动性儿童得不到必要的情感支持,从而抑制和避免了儿童潜在的积极活动,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发生。另外,严厉的管教也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特别是对高活动性儿童而言,因为高的活动水平通常会引发父母严厉的管教,导致儿童出现消极的自我概念和抑制性的行为。
      刘琳等人(2005)选取62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DHD儿童的活动性明显高于正常儿童。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知识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家庭矛盾性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系。宋芳等人(2005)研究了190名3~7岁儿童的父母教育程度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借以探讨父母教育程度是否对儿童活动性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父母越无责任感,母亲学历越低,儿童越易出现行为问题;母亲学历越高,儿童气质越平和;父母学历越高,儿童学习问题越少。原因可能在于母亲与子女接触的时间比父亲长。高学历父母大多好学上进,更注意家庭教育,愿意以身作则,或许也有些遗传的影响。此外,父母的体质也是影响儿童活动性的因素之一。父母身体状况差,则儿童的活动水平较高,这可能与父母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教育孩子有关。家庭的经济水平对儿童的活动性也有影响。社会经济水平低家庭的儿童,其活动性要低于社会经济水平高家庭的儿童。这主要是因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参与活动受到的障碍更多,比如因为家庭收入低而付不起活动费用。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虽然想参与各种活动。但是无法参与,导致他们的日常能量消耗低。与之相反,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儿童情绪愉快,适应性好,活动性高。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展望
      
      综观现在的研究,虽有一部分研究涉及家庭对儿童活动性的影响,但在研究上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从文中阐述的研究来看,有的根据气质类型的划分进行研究,有的研究临床病例,还有的专门研究问题行为。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儿童活动性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研究非常少,没有涉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没有探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另外,现有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儿童在心理上如何认识它、理解它,这种认识和理解又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许多对教养方式与气质活动性的研究虽然注意到要在真实环境中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但在实践时过于简单化、形式化,较少深入到家庭,深入到亲子交往的实际中去观察、实验,缺少行为变量的研究,也缺少纵向追踪研究,多为相关性研究结果。仅靠研究者的短暂访谈和问卷调查还无法真正把握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关系的实质。
      儿童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的研究是儿童气质、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已有的研究一致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确实影响着儿童气质活动性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活动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气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又是辩证的,他们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儿童的行为反过来也会引发父母的新行为。随着父母影响儿童的单向决定观向亲子双向互动观转变,以及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的兴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的相互作用将成为发展心理学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活动性 相互作用 教养 新进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