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类考研院校

    时间:2019-01-11 03:24: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分析了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机械类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社会才能得以发展。创新型社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企业、社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显得更加迫切。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技能的专门人才,其能力的构成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二就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前者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上,这方面往往是学校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后者主要体现在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上,这经常被施教者和受教者所忽视,但恰恰是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显得更为重要。
      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意义
      1.迎接知识经济的需要。
      21世纪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然而教育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创造力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生产资料不再是传统的以资金、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而是取之不竭、可以再生产的智力资源,即知识。创新型人才是知识创新的载体,创新型人才是知识创新的载体,创新型人才要依靠学校培养,关键是创造力的培养。
      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千变万化,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学生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到走上社会时可能已经陈旧了。因此,学校要认识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锻炼创造能力。
      3.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创新能力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当今社会依靠的是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这就需要大量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来实现。有调查表明,在高校毕业生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高职机械类学生创新教育的对策
      当前培养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生除须具备高职教育要求的政治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三条专业特色:第一,宽口径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具有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然而,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依托于实践。在实践中传授学生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的教师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自觉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锤炼自身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不断提高突破自己和他人已有经验和结论的勇气和魄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培养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要承认教育对象个性的存在及其差异的合理性,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让他们可以独立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或从事创造性活动。任何创造活动都是对原有理论、观点、方法的突破。因此,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3.竞赛训练与专业技能实训相结合,实行“做中学”“做中教”。
      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完成的项目式创新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大量采用企业情境式、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及时吸取创新成果和竞赛内容,促进实训教学;积极开发各类配套系列创新实训教材和讲义;建立实训室开放制度,由学生自行管理创新实验室的日常运作。
      4.竞赛训练与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推进实训设施开放。
      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对于技能型创新人才尤为重要。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牢牢把握实践这一根本,对能够同时满足教学和竞赛需要的实训项目实行优先立项。在硬件上采用与企业同步的实训设备,在软件上对真设备负载以“竞赛训练项目”,将企业制造“真要求”融入实训教学,建成了能够启发创新思维、拓展创新空间和开展创新实践的一流实训平台,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机械技能与创新训练实践基地。以校外合作企业为支撑,建设实训室和工作室。实践基地的运作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和校内开放理念,学生以个人或团队方式,在开放式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开展来自于学校、企业、竞赛等技能和创新项目的训练。
      5.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传统考核方式是偏重知识测试,忽视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实行重点考核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也就是根据课程的特点,探索不同的考试方法;在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中要看其是否有创新的思路和巧妙的解题方法,立论是否言之有理,杜绝传统的只认定一个标准答案。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合理的评价标准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合理的评价标准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激情。高校应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不应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即是否可以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是否具有知识迁移能力,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结语
      在教育中,我们应向学生多提供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活动平台,通过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和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有意识地将潜存在学生身上的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创造潜质、潜能引发出来,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我们现在提倡的“项目教学法”以模块、项目为教学主线,在一个个项目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去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实际上也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勤于辩论,注重培养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创新的各个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使他们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凤云,苑成存.创造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缪凯歌,郭涛.创新实用教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明强等.工科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3,(4).
      [4]仇荣国.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0).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机械类 培养 职业院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