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形象思维好的人的特征

    时间:2019-01-07 03:25: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方法讲授历史,却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殊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阐述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运用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形象思维作用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方法传授历史,却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殊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感于此,我将谈谈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运用方法和途径。
      一、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形象思维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当今的历史教科书虽然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不少形象鲜明的材料,但毕竟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只能一笔带过。因此,教师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此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例如,学习《贞观之治》一课中关于唐太宗善于“纳谏”之事,教材只是一笔带过。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补充《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实:魏征敢于直谏,使李世民获益匪浅,不由得敬畏魏征几分。有一次,太宗正在玩鹞鹰,魏征进谏,太宗怕魏征批评自己玩物丧志,急忙将鹞鹰藏在怀中,等魏征禀报完事情走后,太宗拿出鹞鹰一瞧,已经闷死了。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故,太宗十分悲痛,亲自写了碑文让石匠刻在墓碑上,并且长叹说:“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魏征走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1]
      这段史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魏征的刚正不阿,唐太宗的睿智豁达,都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这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使学生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2.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认识历史的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例如,在教学《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看《地道战剖面示意图》和《民兵布雷图》并加以补充材料:地道战,是华北平原群众与敌人斗争的形式。地道,原为抗日军民躲避敌人的搜捕而设,后来发展成为打击敌人的坚固阵地,它还可以作为存放东西的仓库、安置伤兵的医院。为防止敌人的破坏,还有防毒、防水和通风的设施。原来仅限一家一户,后来家家相通、村村相连,有的长达几里。鬼子进村后,还没有摸清头脑,就遭到冷枪的袭击,深感头痛。地雷战,是根据地人民创造的另一种作战方法。地雷的种类很多,有挂在门框上的“抬头见喜雷”,吊在井里的“蜻蜓点水雷”,互相连接起来的“遍地开花雷”,小雷套大雷的“子母雷”,埋在公路上炸汽车的“飞雷”等。这大大小各种各样的地雷,炸得敌人屁滚尿流。在这场战争中,人民群众不分男女老幼齐上阵,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学生可形象理解和掌握中共领导的人民战争路线的特点,并认识到人民抗战路线的正确性,从而深化主题,突出重点。
      3.形象思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场好的电影、一部好的小说能长时间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其主要原因便在于它们的情感性与形象性。
      例如,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为我们塑造了2000多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和不同遭遇的人物,展示了从拿破仑帝国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内法国社会的全貌。在这部长篇中,巴尔扎克并没有罗列一大串严肃的统计数据,也没有提出一系列抽象的理论原理。但恩格斯却认为,他从《人间喜剧》里所了解到的法国社会,“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所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2]。
      在历史教学中,一些学生能把抽象的概念、理论、时间和数字背得滚瓜烂熟,但一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而课堂教学中一些富于情感的语言和教师的某个形象动作却能长期留存于学生们的记忆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这一方法。
      二、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途径
      能否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再造历史形象。而历史形象的再造,又离不开生动的史实、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历史教具。因此,发展形象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归根结底,在于史料的积累、语言艺术的造诣和直观教具的运用。
      1.注重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积累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撰写历史必须“征求异说,采摭群言”[3]。同样,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能旁征博引,生动形象,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提供有趣的历史素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叙事生动的史学著作不胜枚举,例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收集材料之丰富,文笔之生动,堪称古今史学著作之楷模。在司马迁的笔下,荆轲的慷慨激昂,项羽的拔山盖世,刘邦的豁达大度,李广的胆略过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司马迁写事令人有如身临其境。项羽兴于巨鹿之战,亡于垓下之围,其间的过渡则为鸿门宴。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这三个场面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巨鹿之战散发着壮烈,垓下之围弥漫着悲凉,而鸿门宴却在紧张肃杀、扣人心弦的气氛中,描写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老谋深算,刘邦的惊慌惶恐和张良的临危不乱[4]。这些生动的史实若配之以娴熟的教技,当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当年风潇潇的古战场和悬念迭起的鸿门宴,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
      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舌耕”为业的教师来说,语言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但是如果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优美感人的故事也会黯然失色。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前提。例如,在讲“巴黎公社”这一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对梯也尔这个历史人物作如下刻画:梯也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人矮小肥胖,肚子圆鼓,上衣的扣子总是无法扣上。他平时总是装出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但却无法掩盖两只眼睛露出来的凶光。这个被马克思称作“侏儒”的政客,是一个背信弃义的“老手”,卑鄙奸诈的“巨匠”。当他刚逃到凡尔赛时,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无论如何,我决不派军队到巴黎去。”但当麦克马洪保证说很快就能打进巴黎时,他便挥舞着肥胖的小拳头气势汹汹地叫嚣:“我是不会留情的!”[5]这番刻画,形神兼备,入木三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就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3.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生动的语言可以再造历史形象,但不能取代直观教具的作用。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便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宣称直观性是教学上的一条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6]在历史教学中,可供利用的直观教具很多,有实物、模型、图片、地图、表格和各种音像设备等。这些直观教具可以从不同角度刺激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这就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促进形象思维,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为了说明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中学历史教材中为我们展示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这张画图的艺术功效和教师的生动讲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东京街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车马行人,以及各种商贩不绝于耳的吆喝叫卖声,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实物和模型来进行直观教学,其效果比运用图片资料更好。例如北京人的体态特征,教材中有一幅北京人的头像复原图,这虽然能给学生一种直观印象,但还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展示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其效果便大不相同了。学生们不仅会兴趣盎然地听教师讲解,而且会加深对北京人体态特征的认识。
      近十年来,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因此,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这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卷194).
      [2]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62-463.
      [3]史通(卷5).采撰.
      [4]史记(卷7).项羽本纪.
      [5]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88-392.
      [6]夸美纽斯.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8.

    推荐访问:形象思维 作用 历史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