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当好配角: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师角色转换]如何当好配角

    时间:2019-01-04 03:35: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学会放手、学会合作、教给方法。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师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
      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美术教学来讲,研究性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美的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美。人类自古以来美的表现就是在生活用品当中体现的。在现代社会中,美术,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而且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和身上,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中,凡是人们视觉所触及的一切人造物,可能都是美术家精心设计的。如原始社会的美术作品也大都是绘制在生活器物上的,如“人面鱼纹陶盆”。还有古代的鼎、钱币等都是生活中的美术。所以在上好课以外,我们应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美术训练的阵地。
      一、在研究性课程中教师遇到的挑战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少教师对“传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2.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
      教师由幕前隐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老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二、教师转换角色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呢?教师在研究性课程中的职责是:“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因此,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可见,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又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我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
      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这样,教师会更清晰地审视学生和教学工作。
      2.丰富自身。
      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3.在命题形式、教学模式、题材和教学内容、评价激励等方面放手让学生决定。
      (1)命题形式。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但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探究,学生就可以掌握。
      (2)教学模式。例如,师生分工,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相互角色体验。如今社会,可谓日新月异。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如今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教学设计:《服装设计》(九年义务教育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校服设计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校服。
      师:你们的校服设计稿样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是怎样设计出这些漂亮的校服呢?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校服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题材、教学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像来滋养学生的意识。”
      在《老师,您好》的贺卡制作中,我开放命题,让学生确定真正要送的对象,节日自由选择,学生的想象空间变得很大,有送妈妈、朋友的、有庆中秋、国庆的,等等。这种结合实际生活的内容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解决真正问题的能力。而研究性课程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4)评价激励。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肯定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广告设计》一课时,我把环境保护作为当前该引起学生重视的话题作为主题,结合展示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受到震撼,并领悟作者的思路,从而获得新的观念。
      4.合作。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会是最佳的组合。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课内外的合作。如在教学第七册《美丽的西湖》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西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并布置作文描写自己的家园。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西湖的图片、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西湖,这样,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同时,审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5.教给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教学内容只是载体,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根本”。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之,让学生的思维真正运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2]尹少淳.走进美术.鲁道夫.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3]谢�.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4]王承昊.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5]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推荐访问:新课程 配角 当好 角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