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相信未来》诵读配乐_配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时间:2019-01-01 03:28: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配乐诵读是对高中语文诵读教学形式单一,在学生阅读兴趣往往不高的情况下而提出的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配乐诵读。 在教师对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在背景音乐配合下,学生诵读课文(包括教师范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激起某些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思想与音乐产生共鸣,激发情感,体验课文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 配乐诵读背景音乐诵读
      
      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学生掌握知识诸种复杂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主动性、直感性、积极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因此,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充分激发这些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的因素。
      配乐朗读设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其动听悦耳的音乐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听觉最大限度地参与感知活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匈牙利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萨德义就音乐对教育的功能进行过精辟的论述:“听音乐有助于牢固地掌握功课。”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配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配乐诵读将音乐与语文诵读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音乐的调动下学生的情感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合,产生共鸣,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一、配乐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提高兴趣的窍门在哪里呢?要变“苦读”为“乐读”,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学生中片面提倡“刻苦读书”(这一“读书”的概念,当然比诵读要宽,但诵读也是包含在里面的),一味强调“刻苦、刻苦、再刻苦”。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苦不堪言的压抑感。学生视读书(也包括诵读)为畏途,这是十分有害的。读书,固然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但绝不能把它宣传为苦事。读书是乐事,应当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具有的神奇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激发学生新奇、激动、兴奋的情绪和跃跃欲试的心态,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去感受美,体会美。
      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音乐的节奏、旋律就会将朗读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让他们在文学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学生朗读的情绪会特别高涨,诵读达到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我在教授高中第四册古代戏曲单元中的感受特别明显,如在教授《长亭送别》这一课时,原计划将这一课设置为诵读课,通过诵读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但由于元曲离现代的较为久远,加上曲词意思不容易理解,尽管文本文采斐然,语言生动,可是学生读不出来,读起来索然无味,兴趣全无。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在另一个班调整教学计划,改为配乐诵读。当低沉、悠远、空灵、婉转的《琵琶曲》在课堂的上空缓缓播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就被激发出来,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起来,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这样不仅能给听众带来美感,而且还能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扩大读者和听者的想象空间,通过配乐诵读最终达到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教学目的。
      高中文言文背诵篇目比较多,有的背诵还比较难。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美文,教材要求全文背诵,对于不爱背诵的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背诵呢?我就利用音乐,设计了一个配乐背诵的教学环节,并且要比一比,看谁随着音乐背诵的最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果然,学生被我选用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迷住了,思维也被这种从未见过的新鲜的背诵形式激活了,他们在优雅的古琴曲中兴致盎然地读着背着……最后效果可想而知。期末总结《最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有学生就写:随着音乐背诵《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二、配乐诵读,激发情感,体验课文情境。
      
      音乐像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而且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贴切、更深入,因而更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以至心驰神往。应用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与作者同欢同悲。配乐诵读的目的是引领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碰撞。在教授励志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前,我精心选择了马斯涅的小提琴《沉思》作为背景音乐。它低沉,哀婉声音能表达作者在失去母亲后痛苦、懊恼、无助。在音乐的配合下诵读,可大大地扩展想象的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创设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诵读效果。在《沉思》的配乐声中,我朗读起来。“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读到这里,底下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几乎是个个低着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我的学生呢?点状的低泣连成片,聚成流。“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泪水早已浸透他们的眼睛,感情再也抑制不住。
      试想,如果没有音乐,只有人的诵读,那当然也是美的,也是动人的,但相比之下就会感到比较单调、苍白,这种差异在戏剧清唱和配乐演唱的比较中也可见一斑。在这里,音乐的出现丰富了人的诵读,为人的诵读拓开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和形象空间,烘染出一种氛围和气势,增强了人的诵读表现力,这种诵读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和形象的心理准备,这种利用音乐进行的形象化暗示和启发胜过对文本千言万语的讲解分析。
      
      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学生置身于作品所反映的境界中,入情、入境、想象、体验、感受,理解作品描绘的千情万态和感情基调,在审美享受中完成审美创造,达到审美教育,把这种活动长期运用实践,也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创造能力。
      屠格涅夫说过:有些情感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意会作用于审美者的心灵,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远比言传来得深刻。因为意会可以给予审美者以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如有的课文,老师讲起来索然乏味,费了很多口舌,但收效甚微学生自主阅读却收效甚大。诗词是高中教学的重点,由于经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加上诗歌内涵极其丰富,有些东西老师很难讲透,学生也很难理解。尤其是作者在文章中所包涵的深厚感情有时很难用语言来传达,这时就需要诵读,借助背景音乐来诵读。学生自己在音乐中诵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比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最不容易把握和操作的一块,这当然是由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和节奏、意境开阔、感情抒发含蓄等特点所决定的。在一般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一字一词一句的解释,这种方法学生虽记录了一些知识点,但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感、意境美,不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诗歌是情的产物,大部分诗歌蕴涵着特定的情感,这种情感深邃广博,而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接受水平等限制,往往对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体验不深。在教授古典诗文诵读时,我将音乐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对学生灵魂的琴弦进行撩拨击扣。
      我在教柳永《雨霖铃》时,精心选择了古筝演奏的《离别》乐曲作为这课的背景音乐,当哀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音乐响起,整个教室已经笼罩在凄凉的氛围当中,我跟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一句已令人悲从心来,读着读着感情就控制不了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黯然消魂者,为离别而已”的伤感情怀自在朗读与音乐的配合下得以最完美的体现,教学目标已经初步完成。音乐再次响起,学生们随着音乐声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朗读起来,他们的声音比单纯的诵读更抑扬顿挫,感情更细腻丰富。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悟能力。配乐诵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能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在入其境、体其味中陶冶情性,增长知识,提高审美的素养。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进音乐,进行配乐诵读不仅是引入“美”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入“情”的过程。讲课时,配乐诵读环节给整堂课增添了不少亮点。当然配乐诵读要“时适度妙在用心”,选用的乐曲的风格、基调应与授课精神保持一致,以此求得和谐。旋律要和文章要表达的感情相吻合,音乐的节拍要和文章的句读相一致。
      音量大小要适中,音量过大太响,会喧宾夺主;音量过小太弱,则没有了乐曲的效果。其音量大小应以不淹没人声、又能给听众造成一定的听觉和心理冲击为标准。当然也不是任何课文都可以配乐诵读,一般说来,文学色彩浓的文章,比如小说、散文、诗歌等适合配乐诵读,尤其是诗歌和散文。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配乐诵读的成功运用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我高呼让配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来得更猛烈些吧。
      
      参考文献:
      [1]李梦桃.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例谈.山东省苍山一中.
      [2]欧阳英.音乐,语文审美教育的特殊手段.

    推荐访问:诵读 妙用 配乐 语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