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茶歇”的模因性流行分析:模联茶歇

    时间:2018-12-30 03:38: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文章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对“茶歇”这一新词语作出分析,试图从其句法模因性、语义模因性及社会文化模因性来阐明流行原因。   关键词: 茶歇模因流行   
      如今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茶歇”一词不时闪现,如:选择在北京凯莱酒店举办会议,您可以感受真正的老北京生活风味,享受到独一无二的“老北京特色茶歇”(中国网,2008-04-18)。
      初看这句话中的“茶歇”,我们可能会感到不解和新奇,那么究竟什么是“茶歇”呢?借助网络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我们可以了解到,“茶歇”的内容包括点心、饮品、水果、摆饰,大致的分类是中式与西式。中式的饮品多为茶类,点心一般是各类糕点或水果;西式茶歇饮品通常是各式咖啡,点心包括各类甜品,有的还有中式糕点。
      那么这一新词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迅速流行开来的呢?它是成为汉语词汇中的一员,还是悄然逝去呢?笔者借助解释社会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进行分析。
      
      一、模因与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何自然,2005:54)。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模因论的根本要点都奠基于模仿这个词的含义之上”(Blackmore,1999:12)。小至一个理念,大至文化,都可看作是一个模因单位,或模因复合体(memetic complex)。Richards Dawkins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创造的meme具有“文化传播单位”和“模仿单位”两个含义,继而又解释为“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Dawkins,1976:192)。Blackmore则紧紧扣住模仿的概念,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它能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和传播,它就可以成为模因。”(Blackmore,1999:74)
      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对文化及语言发展的分析,为我们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协同进化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一种文化或理念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化或理念,是因为它们都有使其独特的各种模因。以往的言语交际理论侧重研究会话中的言语理解和言语策略,但忽视了新词语在交际中所起的模因复制与传播作用。模因论对言语交际的研究也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对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会有所启发(何自然,2005:63)。
      
      二、“茶歇”模因性流行原因
      
      1.“茶歇”句法结构的模因性
      “茶歇”是从英语中“teabreak”直译到汉语中的,虽然汉语字典里暂无相关解释,但是2004年版《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中“teabreak”的解释为:“also coffee break-n.a short pause from work in the middle of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for a drink.(短暂休息,中途休息,可在其时喝点茶或者吃点点心等。)”由此可见,“茶歇”一词与“white-collar(白领)”、“basketball(篮球)”、“hotdog(热狗)”等词一样,是与原外来词的一个形义结合体,不仅形式相仿,而且意义相差无几。
      “茶歇”这一复合词的构成遵循缩合法(blending),即“茶歇”应是“喝茶+歇息”的缩合。符合现代汉语词汇构词法,也满足汉语双音化的特点,同时极具经济性和能产性。
      2.“茶歇”语义结构的模因性
      从语义上看,“茶歇”模因携带的信息具有时尚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潮流。但新词的产生要受到词汇系统内部语义关系的制约,如:“空位现象”就是词汇系统语义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也限制着新词的产生和发展。所谓“空位现象”就是当社会现实发生了新的变化或出现了新事物时,语言系统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这一现象。“空位”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然而“茶歇”运用“义项吸收”的方式添补了这一“空位”。所谓“义项吸收”是指汉语有一个义项和另一种语言相对应的形式,而其他义项汉语中不存在,于是汉语就吸收该语言的义项。
      英语中的“break”除了与汉语相对应的“打破”之外,还有“休息”的意思,而汉语就吸收了英语中的这一义项。“茶歇”通过“义项吸收”的方式走进汉语词汇,并成为汉语用新方式吸收外来词语的范例。
      3.“茶歇”社会文化的模因性
      “茶歇”这一词汇模因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产物,总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在不断加深,“茶歇”作为一种新观念和新型社交方式也被“引进来”,会议主办方多会在会议期间安排10分钟的茶歇时间。“茶歇”的选择其实对于整个会议来说,是个不容忽视的细节。选择恰到好处的“茶歇”,对于会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此期间,与会者不仅可以解乏,而且可以相互交流。加之各大媒体机构对会议的报道,“茶歇”也就自然随之传播开来,从而感染了更多的宿主,并在他们头脑中得以寄生。
      总之,语言的模因性和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促使了“茶歇”的生成,其自身简洁的语言结构有利于记忆和传播,时尚的社会含义也使其成为新闻标题等的常客。
      
      三、对“茶歇”的看法
      
      在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汉语中新词不断涌现,且用法异常活跃。“茶歇”模因便是这新词语大军中的一员,那么“茶歇”模因会不会或者应不应该得到流行呢?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会导致语言对社会交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语言中模因的力量一旦得到认识,就需要相应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来引导,从外部来抑制恶意模因的自我复制,从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何自然,2005:63)。因此其流行与否关键在于其符不符合语言规范,是否满足社会需求。
      “茶歇”符合社会需要,并有一定的必要性,构词简洁,又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凸显性,符合汉语构词规律,并且将随着主办方在会议(工作)的休息时间提供的茶点这种人文关怀的方式而生存并传播流行。无论是“茶歇”还是其他类似的新造词,我们都不能以个人意识来抵制(当然也抵制不了),而是应该把它们放到社会现实中,用实践决定其存亡。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推荐访问:流行 分析 茶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