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移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恋与移情及亲社会行为】

    时间:2018-12-26 03:25: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自恋与亲社会行为都是西方较为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汶川大地震后,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对西方的研究中,发现移情在亲社会行为的决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介绍了自恋、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研究,揭示出自恋与移情及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方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自恋 亲社会行为 移情
      
      在近20年的教育,尤其在过去的10余年中,提高孩子们的自信与自尊成了素质教育中经常提及的话题,而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的自信与自尊更成了备受推崇的性格特质。然而,当我们面对“80后”、“90后”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时,不难发现,伴随着自信与自尊的发展,自恋的发展也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
      对自恋的研究,已经发现他们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Bushman 1998),也不容易宽恕别人(Julie,2004)。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自恋者往往因为更多地关注自己,同时又缺乏移情的能力,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因为关心他人而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然而,在其他的一些研究里又发现,自恋者因为喜欢在别人面前强调自己,他们也可能因为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的需要而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本文从对自恋的介绍出发,通过对移情(Empathy)与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的介绍,以及对自恋者自我增强的认识,揭示出自恋与移情及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方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1 关于自恋
      
      1.1 自恋的概念
      自恋(Narcissism),是西方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语Narkissos,其对应的英语为Narcissus,指水仙花。在希腊神话中,美少年Narcissus因为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最后憔悴而死,变成了水仙花(narcissus)。
      1914年Freud在《论自恋》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自恋,把自恋纳入精神分析领域,引发了对自恋的理论、临床研究。在临床上,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三版(DSM Ⅲ,1980)及第四版(DSM IV,1994)中,都将自恋人格障碍列为一种独立的人格障碍。在2000年修订版的DSM IV-TR中将自恋人格障碍描述为一种普遍夸大的行为模式(存在于幻想或实际行为中),需要他人赞扬,对他人缺乏同感,从成年早期开始出现,并表现为多样化的形式,在一般人群中所占的比率估计是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自恋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操作性定义。心理学家在对自恋这种人格障碍的实证研究中,不断发展出了很多测量自恋的量表,用于界定自恋这个概念。在实际的研究中,Raskin&Hall编制的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NPI)是最被广泛应用的自恋人格问卷。
      1.2 自恋的测量
      对自恋的研究中,一般使用量表和问卷的测量方法。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量(MMPI)的气质量表是最早用于测量自恋的量表。后来很多的量表都是基于这两个测量工具发展出来的。
      NPI是Raskin&Hall(1979)依据DSM Ⅲ对自恋人格障碍标准发展而来的一种量表,包含有54个项目,以二选一的迫选方式进行自恋/非自恋的选择。到目前为止,NPI是最常用的测量显性自恋(Overt Narcissism)的量表。
      除了NPI,常用的自恋测量工具还有NPDS,HSNS,ESS,OMNI等。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Scale (NPDS;Ashby,Lee,Duke,1979)是通过对自恋者的临床诊断发展而来的一种自恋评定量表,有较好的效信度。Hyper sensitivity Narcissism Scale (HSNS;Serkownek,1975)由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MMPI)的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分量表(Masoulinity2Femininity Scale)衍生而来。这些量表主要作为隐性自恋测量工具。
      
      2 关于移情
      
      2.1 移情的概念
      移情在心理学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研究需要来定义移情。从移情的属性上来看,对于移情的定义可分为三种。(1)移情是一种能力。一般来说,移情被定义体验到与他人相同的情感的能力(发展心理学,P402)。Hollin(1994)认为移情是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世界和自身行为的能力。还有研究者认为移情是社会技能(social skills)的一种。(2)移情是一种反应。Eisenberg & Strayer(1987)认为移情是一种由他人的心理状态或所处情境引起的,并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所处情境相符合的情绪反应。(3)移情是一种人际关系特征。Vreeke & Mark(2003)从人际沟通的角度,认为移情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关系的特征。
      虽然移情被普遍定义为一种个体对于他人的情绪反应,但更多的研究者将移情视为一种多方面多维度的反应过程。移情的两成分模型将移情分为情感移情(emotional/affective empathy)和认知移情(cognitive empathy)。(Baron-Cohen & Wheelwright,2004)情感移情是观察者对他人情感状态的情绪反应;认知移情是对他人的想法、愿望、信念、意图和知识等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也被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Frith,1989;Leslie,1987;Premack & Woodruff,1978)有时认知移情仅包括单纯的认知成分,而不涉及情绪状态。(Baron-Cohen & Wheelwright,2004)
      2.2 移情与自恋
      对于自恋者的移情,自我-心理客体关系的观点认为,病态的自恋人格不能视作正常发展的固着或某种内在精神的失败,而是病理性自我和超我发展的结果,它来自自身病态的发展。自恋人格的中心问题与认同模糊有关以及丧失对他人深层的移情(Empathy)能力,对他人关上了理解之门。他们似乎除了自己之外,无法理解与去爱任何人,但事实上他们爱自己像他们爱别人一样的无能。他们同时也缺乏整合爱与恨的能力。
      在西方研究中,已经发现自恋和许多人际变量有关。比如,自恋者缺乏同感和观点采择的能力。(Watson等人,1984)同感代表一个人感知他人内心状态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移情(Empathy)的能力,这对社交人际关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移情能力的人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情绪中分离出来以感受到他人需要和期望,还可以评估在当前的情景中,他人情绪的起源和重要性。自恋者显然缺乏这种移情的能力。Westen(1990)描述的自恋病人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是自我中心式的,他们不会倾听,不会采择他人的观点。这也预示着他们在保持人际关系中面临的困难。此外,自恋者较少需要亲密感。(Carrol,1987)在寻找伴侣上,他们更偏爱那些有野心、吸引力和自信等以自我为导向的人,而不是以关心他人为导向的人。(Campbell,1999)他们的爱情是游戏式的,以满足他们对权利和支配感的需要。(Campbell,2002)
      
      3 亲社会行为
      
      3.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这是对亲社会行为最宽泛的定义),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捐献、谦让、安慰、同情等,(王美芳,1997)这种行为不一定会给那些施助者带来直接的利益,甚至还可能给他们带来风险。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根据Eisenberg等人的观点,真正的亲社会行为特指行为者并不期望得到酬赏、不为避免惩罚,而是从他人利益出发、以帮助他人为最终目的的行为。(余宏波,2006)
      3.2 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的两种功能
      Hoffman与Batson都提出了“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具有动机功能和信息功能”。
      首先,关于移情的动机功能,Batson(2001)认为个体的帮助行为由对处于困境中的他人的移情或个人忧伤(personal distress)所唤起,两条助人路径的机制不同,移情通过引发利他动机而激发帮助行为,个人忧伤则通过引发利己动机而诱发帮助行为。移情所引发的帮助行为以解除他人困境和提升他人福利为终极目标,动机是利他的,当然,这样的帮助行为也会给个体带来某些好处,但它们是无意的结果,不是个体的终极目标。移情唤起的利他动机的大小直接受移情强度的影响,移情强度越大,解除他人困境的利他动机就越强。
      Batson(1995)认为,移情不仅能够增强解除他人困境的动机,它还发生在个体重视他人福利并感知到他人处于困境的时候。因而,移情反应的水平可被用来推断个体对困境中他人的福利的重视程度。可以说,移情增加了个体对自己价值观和目标的理解,使个体明确自己重视什么。个体注意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就能够发现自己价值观的真实性质和强度。这就是移情的信息功能。个体正是使用对移情感受的觉察来推断自己是否重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重视困境中他人的福利。
      由于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具有动机功能和信息功能,由于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因而动机功能的作用更为直接;信息功能是以价值观为中介,对动机有调控作用,可以决定其性质、方向和强度,并带有稳定的倾向性,因此移情的信息功能更为稳定、持久。两种功能共同作用,表明移情不仅有依赖于特定情境的短期效应,还具有不依赖于情境的长期效应,使人们在亲社会行为决策过程中,可以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寇或,2005)。由此可以推断(尤其对于成人来说),移情的信息功能可能在亲社会行为决策中具有更强更广的作用。
      
      小结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自恋者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同感和观点采择的能力,(Watson等人,1984)这导致了他们难以倾听与理解别人的观点,因而也缺乏我们通常所讲的移情的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虽然在国外有过这方面的一些研究,但国内却一直没有发现有人去实证研究自恋者与移情之间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的。
      我们知道移情对亲社会行为有动机的功能与信息的功能,(Hoffman & Batson,2001)因此在亲社会行为的决策中,移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自恋者因为缺乏移情的能力,所以他们不能如正常人一样了解与理解别人,也缺少这样的动机去做出帮助别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仲庚等.要求赞许的人格维度及其在社会和临床心理的应用.心理学杂志,1986,10:12-16.
      [2]丁芳.儿童的观点采择、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山东教育学院报,2001,83:10-13.
      [3]劳拉・E・贝克著.儿童的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李丹,姜企华.助人意向、助人方式与移情反应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0,225:111-112.
      [5]廖策权.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川北教育学院报,1998,8:19-21.
      [6]苗市荣.移情研究给学校工作的启示.中小学管理,2002,5:37-38.
      [7]任朝霞.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2002,4:73-77.
      [8]石晶,贾小鹏.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心理[J].唐山学院学报,2003,16(3):31-33.
      [9]张文新.论观点采择及其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4):58-63.
      [10]章志光.试论品德的心理结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1.
      [11]赵静,张海钟.自恋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52-57.
      [12]郑涌,黄藜.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J].心理科学,2005,28(5):1259-1262.
      [13]周念丽.中小学生移情量表编制研究.心理科学,2001,24:610-611.
      [14]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39-44.

    推荐访问:移情 自恋 社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