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什么残瓣落【哀歌下的残瓣】

    时间:2018-12-25 03:26: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娇媚且冷漠的主人公黛西是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塑造的一个从梦幻少女到与金钱社会融合进而蜕变成为物质至上的邪恶时风的女性代表。本文试析黛西形象的蜕变及价值观的沦丧,从而折射出“爵士时代”下“美国梦”的虚幻。
      关键词: 爵士时代 美貌 冷漠 金钱 价值观 美国梦
      
      一、引言:爵士时代的哀歌
      
      “爵士时代”(Jazz Age)是指美国历史上从一战结束(1918)至经济大萧条(1929)的一段时期。这是一个物质财富积累空前繁荣的时代,被后人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放荡、最绚丽的时代。这既是一个浮华享乐的年代,又是年轻人普遍感到迷惘失落的年代,“一切神明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以往关于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迷茫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其所吟唱的一曲“爵士时代”悲切的哀歌。正如菲氏自己所说:“进入我头脑的故事都包含着某种灾祸,在我的长篇小说里,可爱的青年走向毁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美国中西部的穷孩子盖茨比对“大家闺秀”黛西狂热的爱情。五年前他们相遇并且相恋,但是当盖茨比服役去了海外之后,黛西却嫁给了富家子汤姆。战争结束后,盖茨比怀着对黛西的痴情,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赚钱,在黛西所住的海湾对面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举行奢华的宴会,想以此来吸引黛西的出现……
      
      二、黛西形象的蜕变:残落的玫瑰
      
      菲氏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于女性的描写是一个基本主题。书中的众多女性人物外表都是美丽浪漫,但在这绚美的幻象下,她们每一个人又都是那么的冷漠无情。黛西的朋友乔丹・贝克尔,“像黛西或汤姆一样,也是这道德垃圾场造就的怪物。”[1]她可谓“不诚实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2]另一女性默特尔,身为有夫之妇,却自愿堕落成为汤姆的情妇。在这里任何意义上的“好女人”均不存在,而小说女主人公黛西就出现在这一幅轻浮放荡、玩世不恭的女性群像中。
      1.美貌与浪漫
      黛西出身于世袭特权阶层,是个漂亮、妩媚、光彩四溢的女人,是盖茨比所认识的第一个“大家闺秀”。她的美貌与财富恰是盖茨比梦想的化身,代表着人间表面上最美好的东西。她像白银一样皎皎发光,高居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之上。她有着迷人的外表、动人的眼神、诱人的嗓音,“她那悠扬的嗓音在雨中听了使人陶醉”。[2]它撩人心魄且具有魔力,能“把无知觉的热气塑成一些形状。”[2]当她参观盖茨比的公馆时,她“用那迷人的低语赞不绝口,一边走一边又赞赏花园,赞赏长寿花闪烁的香味,山楂花和梅花泡沫般的香味,还有吻别花淡金色的香味。”[2]她只要在盖茨比的耳边说点什么,“他听了就感情冲动地转身向她。”在盖茨比的眼中,黛西就是他朝思暮想、顶礼膜拜的圣坛神女,是他美国梦的化身。如果不深入黛西的内心世界,单凭她的外表,她确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女人,仿佛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她的美足以感动一切。
      2.冷漠而麻木
      而这种美丽,就像黛西本人一样,其实只是一个幻想。尽管黛西很爱“浪漫”,但她更多的具有的是富人的自私与冷漠。评论家库普曼指出,作为一个典型的菲氏笔下的女性,她“可爱、娇媚而且浪漫――但有寄生本性,且情感冷漠。”[1]评论家列亨认为她“是一个外表美丽但相当浅薄,专注自己和只顾自保的道德虚空的女人”。[3]尼克发现,黛西说话时总是喃喃低语,为的是让人家把身子向她靠近,而她矫揉造作的说话方式则表现出她的不真诚。实际上让她的表哥尼克都“感到不安,似乎整个晚上都是一个圈套,强使我(尼克)也付出一份相应的感情。”[2]而黛西与女儿也不像是正常的母女关系,女儿更像是她的小玩偶,想玩时拿来,不想玩时丢开。再次与盖茨比相逢后,她让盖茨比相信她会离开丈夫跟他走,可当她得知盖茨比与自己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时,就退回到汤姆的财富与地位的保护伞下。虽然默特尔的死是一个事故,但黛西连车都不停,加速离去,事后也无任何悔意。更甚者,她背弃盖茨比,与汤姆一起阴谋策划将车祸的责任栽到盖茨比的头上。当盖茨比的尸体浸泡在池水中时,她却与丈夫言归于好,出门旅行去了。可见,为了保护自己,她可以改弦易辙,决不陷入任何感情的困扰和义务之中。
      3.物欲与浅薄
      黛西和盖茨比曾经是一对恋人,但当时的盖茨比一无所有,汤姆却用一串三十万美元的项链买下了她的“爱”。但当昔日的情人以超过汤姆的豪富面貌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始而矜持继而“旧情”复萌――而这一切的原动力都是金钱。在盖茨比的宫殿,当她看见盖茨比把五颜六色的真丝衬衫越堆越高时,黛西简直是喜极致狂,她把头埋进这些衬衫里,“嚎啕大哭”起来,在悲喜交加的抽泣中赞赏着它们的美丽。“‘这些衬衫这么美’,她呜咽地说,她的声音在厚厚的衣堆里闷哑了。‘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衬衫’。”[2]这里,黛西的物欲与浅薄尽显无遗。一个“黄金女郎”的形象活脱脱跳将出来。除了金钱,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征服她这动人的声音。在黛西的内心世界里,没有真正的情感,唯有金钱。尽管盖茨比为这世俗的声音而神魂颠倒,但他也清醒地意识到了“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2]后来尼克也领悟到:“它是充满了金钱――这正是她声音里抑扬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的源泉,金钱叮当的声音,铙钹齐鸣的歌声……高高地在一座白色的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2]
      
      三、黛西价值观的沦丧:哀怨的落瓣
      
      1.彷徨的少女
      黛西的少女时代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炮火湮灭了人们的美妙幻想,使人们的一切理性的知识及传统价值观破灭了,在迷惘之中,黛西及其同代女孩彷徨长大,她们出没于灯红酒绿的社交舞会,终日踯躅在理想化的“荒原上”。正如菲氏在小说《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中叙写的这个“爵士时代”女孩子的生活那样:“凡是有着维多利亚时代脑筋(母亲们大都有这种脑筋)都懵然不知她们的女儿是被人吻惯了。‘名媛’变成了‘卖弄风情的女子’,‘卖弄风情的女子’又变成了‘小妖姬’。”[4]
      在迷惘中,黛西也曾奋力挣扎过。盖茨比在描述他与黛西的爱情时说过:“有一阵我甚至希望她把我甩掉,但她没有,因为她也爱我。她认为我懂很多事,因为我懂的和她懂的不一样。”[2]黛西对生活观念的混乱感到过苦闷,对纸醉金迷的生活并非始终向往,她参加宴会时从不像其他的女子那样喝得酩酊大醉,有失文雅。在参加盖茨比的舞会上有这样的描述“她四处张望了一下,对我(尼克)说那个女孩‘俗气可是漂亮’,于是我明白,除了她单独跟盖茨比待在一起的半小时外,她玩得并不开心。”[2]在这种无法摆脱的空虚苦闷中,黛西在下意识地寻找一个精神上的依托。因为她自身不具备走出摆脱困惑的力量,而盖茨比似乎又正好充当这个角色。对她来说,盖茨比所懂的那些“和她懂的不一样”的东西是一份朦胧的希望,虽然她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它却引导着她憧憬这一个新奇却陌生的精神园地。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她也曾是一个有过纯洁梦想的少女及她最初与盖茨比的真诚相爱。但是,尽管如此,“在上流社会通宵呜咽着的《比尔街爵士乐》绝望的哀吟中,在低而甜腻的狂热的震颤”中,[2]黛西找不到可支撑她的希望的力量,她深深地感到这份希望的渺茫及虚幻,她需要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向她保证,而盖茨比却无法给予她所需要的这种安全感。此时的她软弱且迷惘,物质的诱惑致使那朦胧的希望泡沫似的破灭。她选择了“一股近在眼前的力量”来填补这份失落,来把“本能的发泄由生物性转移到社会及现实中去,使之得到一种补偿”。[5]
      2.悲哀的少妇
      同盖茨比的分手到与汤姆的结合宣告了黛西梦幻时代的结束。此刻的她,由一个天真的少女转化为上流社会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物质至上主义者。黛西的转变反映出了“爵士时代”的女性在人生价值观上趋于从追求享乐到虚无到颓废主义的内在契合。她选择了平庸乏味的汤姆,从此,黛西便在百无聊赖中及时行乐,除了金钱和享乐之外再无其他。她凭藉这份婚姻满足了自己对财富、地位的需求,但短暂的满足过后,她的内心很快又被空虚、茫然重新占据。与汤姆的婚姻本无真情实爱可言,物质上的满足更不能代替精神的充实,可她又不得不摆出一副上流社会的高贵优雅之态。黛西带着表演的痕迹矫情作态,仿佛飘浮于半空中的梦幻舞台,刻意追求一种在她设计下的效果,企图掩饰自身的空洞无物。事实上,丈夫的不忠使她时常倍受冷落,加重了她内心的空虚和寂寞。可她却没有勇气离开财富,没有勇气离开她现在所享有的生活。从黛西和尼克的对话当中,也可以体会出黛西内心的悲哀。饱经世故、孤苦伶仃的她,看透了世间的一切,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摆脱她在生活中的痛苦,而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却是做一个“美丽的小傻瓜”。
      而盖茨比又一次适时地出现恰好填补了这种情感上的空虚。重要的是他不仅还保持着当初打开黛西少女心扉的理想主义气质,并且还拥有从前所不具备的巨大财富。为利所驱动或许也是真心相悦,她再次投入盖茨比的怀抱。而此时的盖茨比只是她的一种利用,是冷漠的现实生活外的“慰藉”,她需要这份爱来填补丈夫的背叛所带来的伤害与空虚。五年后的黛西已完成了从“梦幻”到现实的转换过程,而此时的盖茨比则仍滞留在“柏拉图式的”梦中。在这萎顿的精神荒原中,黛西把迷留在梦中的盖茨比一步步引向“死亡”。
      3.道德的沦丧
      与金钱社会融合后的黛西成了丈夫的翻版与附庸。在最后关头,当盖茨比的“骑士风范”在汤姆“铁硬的恶意下”被无情地揭下时,她惊惶万分,在危险降临时她便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盖茨比,并选择他充当了自己罪恶的牺牲品。黛西由一个梦幻少女到与金钱社会的融合再到成为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的邪恶时风的代表这一过程,是菲氏笔下“爵士时代”的上流社会女性心理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用菲氏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黛西是“一朵被哀怨的喇叭吹落在舞池里的玫瑰瓣”,[2]她最初的娇美、艳丽在缺乏精神观念的奢靡生活中逐渐褪色变黯以致最后成为害人夺命的工具。
      她的整个心理历程的格调是低落的,只是无力地在金钱的叮当声中随波逐流,挥霍自己的美丽。她一味地屈从于各种诱惑。她的美丽芳香是醉人的,但充满了世俗的味道及罪恶。在盖茨比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碾碎后,有这样一段描述:“他一定透过可怕的树叶仰视过一片陌生的天空而感到毛骨悚然,同时发觉一朵玫瑰花是多么丑恶的东西,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是多么残酷。”[1]树叶间的天空、玫瑰花、阳光照在刚露头的小草上,这都本是些何其美妙的意象,但此刻给人的心理观感却完全不同;美而格外可怕,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物质的然而并不真实”。[2]
      
      四、结语:梦的破碎
      
      无疑,黛西也是“美国梦”的象征。她美丽迷人,却又毫无价值。自私冷漠,毫无责任感的她缺乏足够的能力,也根本不配去充当盖茨比理想的化身。在爱情和金钱之间,她选择的是后者。盖茨比以虚妄的黛西作为美国梦的化身表现了他的梦想是建立在金钱能够实现梦想的基础上。而建立在世俗物质主义之上的美国梦本身就体现了它的腐朽本质,终难逃其必然失败的结局。
      
      参考文献:
      [1]Stanley Cooperman,Stanley.F.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2]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Lehan,Richard.The Great Gatsby:the Limits of Wonder.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90.
      [4]威廉范俄康纳著.张爱玲等译.美国当代七个小说家[M].三联书店,1988.
      [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哀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