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例谈游戏优化绘画活动的五大教学策略

    时间:2021-07-17 00:01: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寓绘画活动于游戏中,动静结合,有效互补,结合课题实践案例,阐述游戏优化绘画活动的五大教学策略:环境的隐性作用、情境线索贯穿活动、游戏规则内隐技能教学、游戏化语言导引、利用创作成果开展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探索发现,在探索中想象创作,在创作中收获成功的体验与快乐的情感,从而提升绘画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绘画活动;游戏;优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52-02
      绘画活动是幼儿表达自我的“百种语言”之一。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没有任何功利性,仅因“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是幼儿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的重要过程。绘画活动中,大部分幼儿依赖于教师的范例和同伴的作品,局限于“依样画葫芦”的模仿,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创造潜能不能很好地被挖掘出来。而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多样性和愉悦性,为幼儿所喜爱。游戏是“动”的,绘画是“静”的,两者若能有机地结合,必可互补,对优化绘画活动必有推助作用。因此,我们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授方式,大胆尝试将游戏融入到绘画活动中,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将活动目标隐性地渗透于游戏情节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同时有效提升绘画活动的实效性。
      策略一: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变摆设式环境为幼儿的“第三任教师”
      正如蒙台梭利所主张的那样:幼儿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教师可以根据绘画活动的主题,利用教室的三维(地面、墙面和空间)空间,精心创设与主题息息相关且不造作的环境,关注环境创设中布局的美感和色彩的搭配,在第一时间给予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引发其创作的共鸣。在《海底世界》中,我们将教室布置成“深海”,蓝色为背景主色调,不同种类的海底生物有的悬挂于天花板,有的在墙壁上的水草间穿梭,有鱼儿在和螃蟹、海星交朋友,也有色彩斑斓的鱼儿在孤芳自赏……形象丰富,加之音乐声效的渲染,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快看,上面有一只可怕大鲨鱼”、“海星怎么躲在水草后面啊”、……活动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海底世界”主题墙上,教室宛如一个汪洋大海。诸如此类的环境创设并不是随意摆放,尽可能做到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与体验。
      策略二:情境线索贯穿活动过程,变教师传授为幼儿主动获得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合理的游戏情节,使幼儿直置身于游戏之中,引起情绪共鸣,激发其对各种物体形象、结构等特征进行富有个性的表征。在《小猪的新房》中,教师结合《三只小猪》的故事情境,和幼儿一起“小猪盖新房”,教师分别扮演“猪妈妈”和“大灰狼”,幼儿扮演“小猪”,活动经过“猪妈妈吩咐小猪盖新房——大灰狼出现抓捕没有房子的小猪——因大灰狼的不断破坏而改进新房——安全躲避大灰狼,庆祝胜利”四个活动过程,幼儿被引入到跌宕起伏、循序渐进、具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画面上很快就出现了“小泡泡房”、体积很小的“微房”、东倒西歪的“危房”、“别墅”、“汽车房”……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新奇又有趣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并掌握活动的重难点,更主要的是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得到发展,充分体会游戏化美术活动所特有的魅力。
      策略三:技能教学内隐于游戏规则,变教师的要求为幼儿的内心需求
      自主表现和技能教学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放弃教学技能,幼儿不会画;太重视技能教学,又会给幼儿的自主表达带来限制。将枯燥的教学技能隐性地渗透于游戏规则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新的绘画经验。在《小猪的新房》中,教师转变“教”的角色,以大灰狼的身份参与游戏,有目的、有层次地提出游戏规则:“我要抓没有新房的小猪”(要求:人人参与)、“小房子会被我很快吹倒的”(要求:注意画面空间安排)(要求:色彩丰富、涂色均匀)、“歪歪扭扭的房子我一碰就散了”(要求:线条流畅)等,原先的“小圆圈泡泡房”被换成“大圆圈热气球房”;只能容纳一只脚的“微房”变成了可以开聚会的大新房;造型简单的“简易房”被改装成外观优美、层层叠叠的“别墅”、跑得快的“汽车房”、功能丰富的“百变房”……孩子们创作出的房子涂色均匀、线条流畅,教学目标如此自然地转换于游戏规则中,不再“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机械的言语干预”而烦恼,正是由于他们心中充满了对“被大灰狼抓住的害怕”,如果离开了这一动机,关于涂色、线条的技能学习就会变得枯燥而失去意义。
      策略四:游戏化语言巧妙导引,变教师的直接干预为幼儿的自主表现
      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富有童趣的语言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能大胆地表征意愿。在《海底世界》中,有的幼儿情绪容易被影响,创作断断续续,画面单调;有的幼儿作品粗糙、散乱;有的孩子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于是教师利用教具小丑鱼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对幼儿的进行提示、指导和鼓励:“如果海里有海藻有珊瑚,我会更喜欢”、“这条小鱼真好看,可惜没有朋友陪它,你帮它找几个朋友,好吗?”、“我多想有件彩虹衣啊”……由于教师采用拟人的方式以小丑鱼的口吻进行指导,使孩子们在无拘束的情况下绘画,使教师用最少的语言发挥最大的指导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策略五:利用创作成果开展游戏,变活动余兴为预设活动,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体验
      美术活动结束部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能激励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且枯燥,评价主体缺失,真正带给幼儿的成就感体验上收效甚微。我们尝试了利用创作成果来开展游戏,如“大班绘画活动:手型彩绘”,幼儿根据手的造型利用水粉颜料想象彩绘各种动物形象,然后根据各种动物形象进行组合创编,同伴合作现编现演小故事。有时根据情节发展还要添加角色,幼儿就再一次进入彩绘创作状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绘画——成果——创编故事——即兴表演——再创作”的循环反复阶段,每个阶段中的不同体验都给幼儿极强的成功感。这样的结束方式比起将作品进行展示,集中交流的枯燥评价方式,更能吸引幼儿。创作成果也不再是最后的摆设,而是幼儿进入另一个游戏的载体,既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体验,又达成了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达到了双赢。绘画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以多元的形式呈现:或与同伴互赠“自制项链”礼物,或与树妈妈一起载歌载舞,或开个交通工具展览会等等,让幼儿的活动余兴变为预设的游戏环节,延伸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成就感体验。
      游戏化的绘画,最大程度地激发并激励幼儿满足创作需要,在渗透情感的活动环境、生动的语言暗示、有趣的游戏体验中,表现出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创作出一系列成人无法想象的作品,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真正实现:我游戏我快乐我成长。游戏化的教学形式除了运用在绘画活动中,还可以在泥工、制作、折纸等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作者简介:林华帧(1980-),女,福建福安人,学历:本科,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课程、早期阅读、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推荐访问:五大 绘画 优化 教学策略 活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