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

    时间:2021-07-11 16:02: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年职业教育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加以分析,以期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史的梳理和把握,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办学体制 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建设 师资培养
      [作者简介]李梦卿(1969- ),男,安徽滁州人,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周艳(1982- ),女,重庆人,湖北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湖北武汉43006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6-0005-04
      
      从1867年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的建立开始,职业教育之于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真正的发展壮大,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这段时期。六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历经波折,从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政策,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政策,再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政策,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现在颇具规模,并拥有巨大潜力的发展现实。本文对建国六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职业院校建设、师资培养这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综述。
      
      一、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大多数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由中央各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1952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要求中央和地方,教育和有关部门实行分级分工管理。1954年颁布《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对中等技术学校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教育行政体制,提出中央各部应直接领导其所属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不再转托给下层机构。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下放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为了切实加强党对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领导,为了使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合各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除少数综合大学,某些专业学校和某些中等技术学校,仍由教育部或者中央有关部门直接领导外,其他的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都可以下放(中等技术学校可以比高等学校多下放,地方性较大的学校可以更多地下放),归省、市、自治区领导。”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定》指出:“今后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必须改变过去条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9月19日,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再次重申了这一要求。此后开始实行以地方分权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1964年,国务院根据劳动部和教育部的意见作出决定,将全国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由劳动部划归教育部,但1978年2月11日,劳动部下发了《关于全国技工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划归国家劳动总局的通知》,全国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划归国家劳动总局主管,教育部给以协助。因此,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农、职业中学、半工(农)伴读学校都是由市、县教育部门直接管理,在原有“条条”管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块块”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便由此形成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形成既便于地方管理,又能调动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使学校拥有较大自主权的管理体制。但是,地方统筹,究竟由哪一级统筹,如何统筹,统筹的内容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意见,在实际管理中依然维持着条块分割的现状。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及中央地方的各有关部门要对职业技术教育分工负责”,宏观管理由国家教委负责并明确确立了市(地)统筹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在中央统一方针政策指导下建立市(地)统筹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并对市(地)统筹的内容范围、上级各有关部门与市(地)统筹的关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②。在随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我国仍然遵循着这种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这个体系纵横交织、机构庞大,因此,目前我国仍然在逐步进行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旧中国千疮百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村地区,极少有正规的职业教育。当时职业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传统的农村手工业的传承。随着工业的发展,某些手工业逐渐衰落,1949年12月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从而创办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③。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随后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职业教育迅速膨胀发展,为了达到同年9月1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不切实际的教育发展目标,配合教育权力的下放,全国掀起了兴办农业中学的高潮,仅1958年一年建立的农业中学就达到20000所,招生数高达200万人,不少行业和企业也办起了中等专业学校,原来一些行业所办的基础比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则升格为专科或本科学校。这些升格的学校有些保留了下来,有些在后来60年代的调整中又回到了中等专业学校④。1961年7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讨论了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等问题,决定通过定(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停(停办)等四种主要方式,对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半工半读农业中学进行大规模压缩调整,不少中等专业学校和农村职业中学被撤销或合并,保留的学校招生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⑤。这种情况基本维持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期间,对新中国成立十七年的教育进行了全面否定与批判,同时也发展了文革时代特有的“教育”。196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打倒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总后台》,文章对新中国成立17年来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全面否定。全国的半工半读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基本被撤销,普通学校几乎是唯一的中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由多种办学形式变成一种办学形式,造成中等教育畸形发展和结构单一化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他高瞻远瞩地提出:“应当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为了推进中专教育的深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于1980年对全国中专进行了初步评价,确定了100多所重点中专。还将原先一部分办过大专和本科院校的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同时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比例,积极提倡大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中等城市和大企业,举办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大学。从1980年起,经过短短几年,遍布全国的职业大学,在校生已经由1983年的1.2万人发展到1985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招生数3.01万,在校生6.31万。职业教育又一次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职业教育得到了复苏。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该《决定》还首次提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并将其定位为高中后实施、有别于普通教育、与行业配套的一种新型教育类型,可以说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创立的标志⑦。1998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法律上明确了高等职业学校属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属高等教育。1998年12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除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外,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高职院校数、每年招生数、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形成了从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设立高职学位问题也显现出来。2004年2月28日周济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是不完整的,有博士、硕士、学士,但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学位……只要高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就可授予一个学位。提出要设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学位。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综述 新中国成立 六十年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