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晚清报刊中科举制度的呈现

    时间:2021-07-01 08:03: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科举制到封建社会后期缺陷日趋凸显,尤其在晚清,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认为科举制从选官的程序上和内容上都已不合时宜,从而展开了对科举制存废问题的大讨论。以往学界对科举制的研究资料多源于文献著述,从报刊视角研究者略显不足,所以,通过梳理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报刊数量及刊载内容,力图从中呈现科举制度废除始末,并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史料。
      关键词 晚清 科举制 报刊 废除
      Abstract The shortcomings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beca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at the end of feudal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powers,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d that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out of date in content and procedure of official selection, so they started a great discussion on whethe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hould be preserved.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research materials o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ere based on literature and books, while the research from perspective of newspapers was insufficient. Therefore, through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number and content of newspap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paper tries to show the abolition process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o provide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the academic research.
      Keyword the late Qi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ewspaper; abolition
      筆者在资料库“全国报刊索引”中,将检索年限设置为1840—1912年,得出了图1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有关科举制度的报刊论述最早出现在1852年。从报刊论述的数量上来看,1880年数量开始增多,1900年到1912年报刊论述量激增,这和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所以笔者根据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分期,将鸦片战争后有关科举内容的报刊分为1852—1889、1890—1899、1900—1912年三个时间段,对报刊论述数量增多的原因、讨论的主题以及讨论群体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一、对科举制度合理性的讨论(1852—1889年)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和欧美风雨的强劲到来,科举制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中国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赔款,靠传统八股取士选拔出的人才,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根本无力抵抗。在这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要求进行变革,科举制也被迫进行改革。
      在1852—1889年间,论述科举制度的两个主要报刊是《The North-China Herald》和《字林沪报》。其中最早对科举制度进行评述的是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在上海英租界创办的《The North-China Herald》(北华捷报),而且在其后50年间,《The North-China Herald》是刊载有关科举类文章的主要外文期刊。中国本土报刊中,《字林沪报》较早论述中国科举制,《字林沪报》创于光绪年间,十分注重国际新闻的报道。其在1885年刊载的《兴友论科举》和《接续兴友论科举》、1888年刊载的《论今世科举之法合于公道》、1889年的《论科举事》和《扣除科举》中,开始思考科举制度的存废问题,具有进步性。
      在这一时期,为什么开始有人关注科举制的合理性?究其原因,这和当时中国出现的新变化密切相关。
      清政府在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后,发起洋务运动:选派留学生,兴办学堂,建议增设西学新科,停止武举和设立算学科。1887年清政府迫于内外交困,同意增开算学科。算学科举的设立是清代科举改革的首次重大举措。它的具体内容有:“于岁科试时,生监中有报考算学者,除正场仍试以四书经文、诗、策外,其考试经古场内,另出算学题目。果能通晓算法,即将原卷谘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勘注册,俟乡试之年,按册咨取赴总理衙门,试以格物测算及机器制造……择其明通者,录送顺天乡试,不分满、合、贝、皿等字号。”[1]从这则史料中可以看出,清政府使得西学在传统的科举考试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些不同于传统科举制的新举措,必定会引起人们的思考与争论。
      但是洋务学堂的毕业生人数少、社会地位低,新式教育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受到科举出身者的歧视与排斥[2]。这说明新式学堂受到了传统势力与传统思想的排挤,在当时不具有大众化特色,对人们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是中国一千多年的选官制度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调整,定会使得嗅觉灵敏的报刊进行跟踪报道。
      二、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变革(1890—1899年)
      1890—1899年间,中国论述科举制度的报刊开始明显增多,报刊的类别也逐渐增多。首先,刊载“科举制度”相关文章最多的仍然是《The North-China Herald》(北华捷报),中文报刊除了《字林沪报》外,很多报刊也开始探讨科举制存废问题,例如,《新闻报》中的《大收科举》、《益闻录》中的《科举说》、《时务报》刊载的《论学校(变法通议三之二)》、《新闻报》中刊载的《跪求科举》、《知新报》中的《前明科举说》、《湘报》的《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万国公报》刊载的《拟请安议科举新章并造就通籍人才疏》等。这些文章虽然来自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新闻记者等不同群体,但他们都在怀疑科举制的适宜性。

    推荐访问:晚清 科举 报刊 呈现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