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动力研究

    时间:2021-06-27 04:01: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文化交流不仅使大量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满足了人们文化消费多样性的需要,也满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同时带动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改变了中国文化贸易现状;还有利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学习和汲取经验。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走出去 动力 文化交流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一直在努力利用文化交流的机会吸收和利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并将其转化成发展中华文化的有益元素,成功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在我们吸收和利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地通过文化交流走向世界,进而扩大影响力,特别是中国通过奥运会展示的中华文化推力,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思索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外在动因,以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外在动因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美国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明显的区别,即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文化抵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将曾经戴在美国文化头上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帽子送给中国。究其原因,除了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外,还有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需求有关。
      1、文化消费的需要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机会。虽然最近三十年来,全球贫富差距在扩大,但各国的经济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消费需求转型,文化需求在人们消费需求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当前,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着如下的特点:一是文化消费的多样性。文化消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寻求消费的多样性,消费者需要体验不同类型、不同文化传统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承所流传下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给现代人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图景,人们可以从这些文化图景中去品味中国的历史人文、民族风情,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二是文化消费的和谐性趋势。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下半叶的冷战以及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特别是一些大国以文化殖民为手段谋求全球霸权的做法使人们渴望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以满足自己对和平和安宁的渴望。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注重和谐的中国文化,追求圆满结局的中国文化更能给人们一种心灵的安慰,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文化受到国外民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文化消费带来的心理感受来说,中国文化更能给人们一种和谐的心理感受。三是文化寻根的需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海外发展的华人不断增多,华人走向世界,不可避免地要将中华文化带向世界,他们所展示的中华文化魅力也引起了不少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从而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很好的心理需求基础;同时,旅居海外的华人本身也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这种文化需求也逐渐演变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重要力量。
      2、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需要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舆论基础。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并没有等来盼望已久的和平,相反到来的是世界政局的动荡、局部冲突的加剧。意识形态对抗消失以后的国际冲突根源在哪里?1993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试图以文明的差异来解读国际冲突。虽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才是导致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但我们却无法否认文明的差异在国际冲突中的催化作用,特别是在美国将文化战略纳入其国际新战略以后,人们对国际范围内的文明冲突高度重视。为了抵制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带来的文化冲击,为了追求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与文化的多元共存,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1届大会在巴黎总部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倡导多元文化共存和对话,倡导文化间的和平共处。多元文化的世界范围和平共处,通过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世界文化氛围,以交流、沟通取代对抗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实现全球性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当今世界,真正全球性存在的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或者说是美国文化,面对美国文化的独大和强权,基于国内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制约的许多国家无法将自己的文化推向全球,以抵抗美国的文化霸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强大的实力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广大处于文化弱势的国家为争取全球范围的文化平等、反对文化霸权的一种希望。
      
      二、文化贸易平衡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经验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因
      
      中华能够成功走向世界,关键还是自身的因素起决定作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奠定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
      1、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非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而文化产业无疑将成为体现“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一个重要产业。首先,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在非英语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10条指出,要“增强世界范围的创作和传播能力:面对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所存在的失衡现象,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团结,使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能够开办—些有活力、在本国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1]。国际态势已经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历史机遇,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因而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必将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强大动力。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改变中国文化产业贸易结构的现实需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文化大国,但我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却与我国的文化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电影、音像制品的出口总额为0.3亿美元,进口额为0.5亿美元;我国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的比例为11.9:1。要改变我国文化贸易的逆差地位,就必须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改变我国文化贸易结构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2001年,我国出口总值2661.6亿美元,服务贸易的出口总值333.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1.1%,其中电影和音像的出口总值为0.3亿美元,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总值的0.1%,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完善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和文化产业的结构,通过加大文化产品的出口,改变文化贸易格局,为国民财富的积累创造条件。[2]
      2、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社会中一直被误读,一些外国政治力量和媒体利用外国民众了解中国的渠道少、无法得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真实情况的机会,肆意歪曲中国,误导了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识。这些政治力量和媒体的不道德行为纵然为人不齿,但我们也必须从中汲取教训,要认识到中国确实缺乏足够的渠道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地利用各种渠道来宣传自己,就完全可以改变国外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误读。2008年北京奥运会宏大的开幕式所展示的中华文化形象虽然只是短时间的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已经极大程度地改变了许多国外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中国要全面地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就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示给世界,让世界民众了解中国,为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奠定一个良好的民众心理基础。
      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需要通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特别是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他们提供经验借鉴。中国是一个发展速度相当快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在现代化进程遭遇到了一系列难题,甚至出现了重大挫折。这些国家在反思国内现代化建设进程时,更多的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希望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曾任南联盟总统外交事务顾问西米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时指出:“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欧洲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而社会主义在中国却得以继续发展。于我看来,惟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就是中国文化本身蕴藏了某些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比如说重视群体力量,个人修养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些优秀的文化内涵,顺应时代发展,成功地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相信,中国的发展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启示。[3]西米奇的观点,应该说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家和民众的共同观点。确实,中国取得成功的经验,对世界上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都有极好的借鉴意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恰恰可以更好地为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注 释:
      [1]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
      [2]http:// www. gse. pku. edu. cn / yearbook / dataset / yearbook/yearbook02 / indexC.
      [3]环球时报2002-11-11日.
      责任编辑 张荣辉

    推荐访问: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 动力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