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单亲大学生不良人格特质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1-06-17 00:0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现代社会中,单亲家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到了大学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影响更有集中表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形式、自身因素和社会处境等原因,不少人形成了自我封闭、自负好胜、缺乏安全感等人格特质。人格完善不仅涉及单亲大学生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使单亲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构建起一个以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导,以家庭和社会支持为依托,以自我心理调节为根本的有助于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完善的网络构架。
      关键词: 单亲大学生 不良人格特质 成因 对策
      单亲大学生由于受其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是高校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笔者结合辅导员工作,对四个年级的在校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联系平时接触的一些实际案例,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人格特质问题表征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期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单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一、单亲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具体表现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心理要素,是一种具有动力一致性、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在有关单亲家庭的研究中,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单纯强调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不良影响有失公允,确实有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个性发展也相当好,但单亲家庭毕竟是一个脆弱的社会组织,其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从而对子女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1]
      1.孤独感较强,易出现自我封闭倾向。
      绝大多数父母离异之后,单亲大学生会被父母中的一方疏远。从教育的角度看,感情上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单亲子女造成教育的不完整性,进而遏制了他们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产生抑郁情绪,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漠不关心,容易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很多父母离异的大学生甚至会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不完整,觉得周围的同学都瞧不起自己,从而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独来独往,自我封闭,缺乏积极交往、参与各类活动的勇气和青年人应有的热情。
      2.缺乏安全感,易出现悲观自卑倾向。
      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相比较完整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缺少完整的关爱和亲情。单亲大学生往往安全感较差,内心倍感孤独和寂寞,家庭的不完整性,往往会带来消极偏激的情绪,不能真诚地与他人交往。在这种感情缺失的情况下,很容易将自己自我封闭,很难敞开心扉。一些单亲大学生甚至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和对环境的怨恨感,由此导致交往能力下降,对外界缺乏信任,缺乏安全感,与周围同学相处困难,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等情绪[2]。
      在调查的4个年级的57名单亲大学生中,有32名学生有较为明显的自卑感,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使他们缺乏自信、敏感而悲观,常常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无助、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3.感恩意识缺失,易产生不健康的情感。
      自古以来感恩都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存在于任何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受伤害最深的无辜孩子的情感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本来可以好好享受家庭温暖、由最亲近的人带着他们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要承受家庭突变事件带来的伤害。残缺的家、受伤的心,欠缺的爱,对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极易产生缺乏爱心、嫉妒心强、沟通困难的现象,根本谈不上感恩意识。而单亲家长既要忙于工作,又要教育孩子,十分艰辛。因此,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时,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会在家长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时心生不满,他们对家长带有赎罪心理的关爱之情无动于衷,有人甚至对家长挑三拣四、表现出冷漠无情,让家长为之心寒。
      二、单亲大学生出现不良人格特质的原因
      1.父母不良情绪给子女带来消极影响。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因此,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情感剥夺或衰减,都会造成情绪情感创伤,表现出消沉、孤僻、忧郁等症状。[3]
      家庭的破裂,导致子女情绪情感的剥夺。父母因离婚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通过他们的表情、语言、行为反映出来,使家庭环境恶劣,气氛压抑,家庭人际关系恶化。在这种不良环境下生活的子女,不仅饱尝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使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消极色彩,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促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负面影响。
      2.父母教养方式的失当。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性格的形成。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可造成子女人格偏离,是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之一[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人对离婚现象已经能够平静地对待,但旧的观念依然存在,家庭离异毕竟是一种离散,仍然给人们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带来痛苦和无奈。在较大的生活、心理或者是经济的压力之下,离异家庭子女的抚养者容易在抚养方式上走向偏颇。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便出现责备、唠叨,甚至打骂等不良教育行为。二是有的家长沉溺于自己的伤痛而忽视了子女的痛苦,甚至迁怒于子女,将自己婚姻的失败、无奈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缺少对子女的关爱。三是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子女心存内疚,常有一种负罪感,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子女、迁就子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子女进行补偿,过于溺爱。

    推荐访问:成因 特质 人格 不良 对策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