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外省籍罪犯改造对策研究

    时间:2021-06-15 12:04: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对苏南某监狱某监区(监狱体制改革前)押犯进行分析时发现,外省籍罪犯占押犯总人数的55.61%,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参阅专业书籍,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也出现这一现象,笔者试着以此监区为样本,对外省籍罪犯进行浅要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对外省籍罪犯的改造对策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外省籍罪犯监狱体制改革改造对策
      作者简介:项明琪,江苏省溧阳监狱组织科科员,苏州大学法学院在职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064-02
      一、外省籍罪犯的构成
      1.从原籍上分析,481名罪犯中,主要来自全国的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请看下表: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等原因,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加之我省(尤其是我省南部)经济发展较快,大批外省劳动就业人员大量涌入,这些人员中鱼龙混杂,为外省籍罪犯的增加提供了客观条件。以上因素,使外省籍罪犯呈现来源分布比较广而省份相对集中的特点。由于江苏省与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接壤,经济来往密切,务工人员相互流动自然较为频繁。
      2.从文化程度和年龄上分析,外省籍罪犯呈现“双低”态势,即年龄低、文化层次低。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省籍罪犯文化程度呈现出较低的特点。纵观流动人口,一部分人是为寻求更高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则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外出生存。这些人既无专业技能,又缺乏文化道德修养,法制观念淡薄,在社会上处遇弱势地位,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铤而走险。而在年龄上,中青年占主体地位,他们多是家中的顶梁柱、主心骨,这与与整个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吻合。
      3.从犯罪性质、犯罪手段上分析,以财产型犯罪为主,多采取团伙作案手段。如下表:
      很明显,外省籍罪犯以经济犯罪、暴力犯罪为主,以团伙作案为主,这部分人来到异地他乡,从贫困地区来到富裕地区,巨大的反差使他们心理失衡,在长期的生活中,走南闯北,四处游荡,对流窜作案比较得心应手,生活无着落,无固定收入,这一状况极易导致他们采取盗窃、抢劫等手段获得不义之财,人生地不熟,要想作案得逞,势必要与老乡、或在当地人中寻求合伙人,沆瀣一气,狼狈结合,共同作案。而且这些人在犯罪地无多少人际联系,无后顾之忧,不计后果
      4.从婚姻状况、犯罪次数以及捕前职业层次上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3外省籍罪犯婚姻状况分布图(%)
      图4外省籍罪犯犯罪次数构成图(%)
      图5外省籍罪犯捕前职业构成图(%)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外省籍罪犯多数罪犯未婚,这一状况反映出外省籍罪犯在犯罪前、犯罪后来自家庭对他们的约束力和压力感比较弱,家庭责任意识不强的特点。同时,根据笔者调查,外省籍罪犯中的离婚比率远远高于本省籍罪犯离婚率(2.31%),主要原因在于,或路途遥远不能及时接见沟通感情,或对其过于失望等;外省籍罪犯偶然犯罪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也有部分犯罪分子,染上恶习,不知悔改,屡次实施犯罪;捕前职业构成图表明外省籍罪犯中,绝大多数是在外出打工期间走上犯罪道路的特点。
      5.从与家人联系上分析。根据调查统计,外省籍罪犯接见较少,自20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每名外省籍罪犯平均接见次数为0.78次,远远低于本省籍罪犯的1.37次。其中,每两个月亲属来探望的占7.48%;很少探望的占38.21%,没有探望过的54.31%。这就使得外省籍罪犯在亲情帮教方面远比本省籍罪犯困难。
      6.从与同犯、与民警的关系层面分析,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外省籍罪犯中有近五分之一的罪犯反映曾受到江苏籍罪犯的欺负、排挤,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外省籍罪犯能主动与民警谈心汇报思想,更多的人则是存在戒备心理,避而远之,除非感觉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
      7.从危险度层面来看,样本中,共有顽固犯15名,其中外省籍的9名,占顽固犯总数的60%;共有重危分子13名,其中外省籍的8名,占重危分子总数的61.54%,而且多是有行凶、脱逃思想,极其危险,管理难度很大,是威胁监狱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外省籍罪犯的犯罪原因与改造特点分析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落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日益形成,贫富差距也日渐凸显,人、财、物的流动也更加频繁,同时一些人心理产生失衡,想要在短期内改变贫穷状况的欲望十分强烈,极易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豍某监狱关押的罪犯多是在苏州、常州和镇江等地,恰恰是苏锡常经济带,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促使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而社会管理能力在短期内难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这也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变了原有的所有制形式和观念,由于思想教育没有及时跟进,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蔓延,部分人的贪欲膨胀,唯利是图,因而一些人,无视法律,铤而走险,最终锒铛入狱。同时,穷,是部分地区犯罪率增高、部分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三)文化因素
      文化和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外省籍罪犯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只受过小学教育,法律意识淡薄,精神追求匮乏,自制力不强,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弱,普遍存有侥幸心理,这就决定了外来务工人员走上犯罪的几率较高。
      (四)环境因素
      伊藤滋在《城市与犯罪》一书中提到“城市犯罪受城市的物理环境和空间特性的影响。”豎笔者在调阅外省籍罪犯档案中发现,有65%的外省籍罪犯作案地点在较偏的新城区、城乡结合处,这些地方,公安巡逻较少,地形复杂隐蔽,多是社会治安的死角,实施犯罪后便于逃逸、隐藏。
      笔者结合外省籍罪犯的评审材料、改造质量评估和思想汇报等资料,认为外省籍罪犯在改造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拉帮结伙,形成非正式组织。人是社会的人,居住地的距离有时会成为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豏外省籍罪犯入监后,由于人生地不熟,担心受到当地押犯的欺压,害怕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非常看重老乡关系,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以此为纽带,拉帮结伙,相互照应。有的甚至暗中勾结,串通一气,企图形成一股势力,打出一片天地。
      2.思乡念家,精神不振。由于在外省服刑,失去自由,长期无人接见,外省籍罪犯对亲情有更多的渴望,担心孩子上学,挂念父母身体,害怕妻子提出离婚,害怕女友提出分手,尤其是看到其他罪犯接见时极其羡慕。外省籍罪犯在犯罪前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今面对铁窗电网,改造信心不足,精神不振,悲观厌世。
      3.不信任民警,投机改造或对抗管教。少部分外省籍罪犯片面的认为在减刑、假释上、分级处遇上、劳动安排上等方面,外省罪犯与江苏籍罪犯地位不均等,待遇不公平,因而不信任民警;外省籍罪犯社会交往多,善于伪装,表面上认罪服法,其实只不过是骗取民警信任,妄图得到实惠;外省籍罪犯中重刑犯、惯累犯占有一定的比重,他们恶习较深,对罪行认识不足,怨天忧人,好逸恶劳,对抗管教。
      三、对策探析
      (一)外省籍务工人员犯罪的防治对策
      笔者认为,要防治来苏人员犯罪,国家要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升教育效果,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是根本之策;
      还要加强综合治理,苏锡常地区的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进一步规范外来人员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区域警务合作体系,完善防控体系,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利用形式多样的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减少犯罪的可能。

    推荐访问:外省 罪犯 改造 对策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