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漳州辛亥光复中“学生军”翘楚

    时间:2021-06-07 04:01: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三、倾心侨务,关注侨教
      ——林有壬与南洋侨务
      清末民初,大批中国人被卖到国外做苦力,这些海外华工被称为“猪仔”。运到国外,鬻为人奴,及开矿等苦工,终身无回国之望,生活十分凄惨。
      据载,“契约劳动,即世所谓猪仔,因受利诱而入猪圈,由猪贩率至南洋各地,专卖于各公司。契约由公司拟订,条件至为严酷。猪仔不通洋文,不知契约上所写何物,猪贩造作甘言以惑之。及至华民政务司签字,司官循例向其愿否,有受惑者而对以愿者,有临时觉悟,露不愿意。因问官系西人,对答用西语,嗫嚅不得尽其辞,猪贩恐失利权,即代为答应,强其画押。画押后驱至作工所在地,鞭挞凌虐,苦过于猪,呼吁无从,欲逃不得。至于水土之合宜与否,尤无人过问,病死不过草草掩埋,染病不死,而羸弱不堪工作,则驱逐出外,怅怅无之,或葬身沟堑,以供蝇蚋咕嘬,此猪仔猪贩之名所由来也”。除了饱受不人道的剥削之外,他们的住所当然也跟猪圈没两样。(见《南洋实地调查录(第一辑)》林有壬撰)1915年,林有壬根据自己在南洋(马来西亚、新加坡、爪哇、苏门答腊岛等地)的所见所闻——我国海外华侨的种种生活状况与处境,1918年,出版了《南洋实地调查录》(简称《实录》,郑孝胥题写书名,江亢虎、林辂存作序)。从而揭开了华工“猪仔”鲜为人知的悲惨生活一面,该《实录》对海外列强殖民资本家惨无人道的行径予以严厉痛斥和抨击,同时,强烈呼吁政府应切实负起保护侨胞责任和义务。这是中国公民首次向中国政府力陈有保护国外华侨之义务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一经发表,不仅引起了当时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在海内外也引起了极大反响。
      台湾著名爱国诗人汪春源(时落籍龙溪)感慨万分为此赋诗云:“破浪乘风万里游,山川文物一扁舟。几编著述来重译,彷佛蓬莱记十洲。百蠻风土广摉奇,儒雅风流世所师。觸我寓公身世感,年来潘鬢愧成丝。”(见《南洋实地调查录》中题词,第九页)寓居厦门的台湾著名爱国志士、诗人施士洁也不禁称道:“飞鸿爪迹大瀛南,万里星槎海客谈。汗漫纪游王遯叟,輶轩问俗薛庸庵。一篇赤雅文何壮,三尺青虹气正酣。打破天荒成信史,铭勋不律是奇男!”(见【台湾文献丛刊·第 215 种】《后苏龛合集》卷十一(清)施士洁撰林有壬“南洋实录”题后,经查,该诗是汪受田(注:汪春源子)所写,施士洁将其编入其所著《后苏龛合集》中)除此,他还不断向政府呈报海外华侨的各种诉求,如《附旅京荷属华侨林有壬等呈一件》暨《林有壬等请抗议取消荷属增加入境税案呈》(1929年),撰写反荷、反英属殖民统治,保护侨民的文章。如《废约运动最痛快最有效的报复手段》、《使我竟成灵验的预言家》等等。
      此外,面对南洋华侨“教育宗旨之无定,年级之编制参差,教学训练之不一”,“行政不统一,经费不确定,教材不适宜,师资不敷分配”以及“殖民地政府之压迫,祖国政府之漠视”等种种突出问题。 1929年6月6日作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专员的他应邀参加了在暨南大学举办的中国首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此次会议签署的《南洋华侨教育会议宣言》,使得所有关心侨教的人士倍受鼓舞。同年11月国民政府召开了“中央训练部华侨教育会议”,对华侨教育会议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对此后的华侨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2年,他专门为此撰写了《华侨教育敬告侨胞》。1941年11月,为促进侨务,并谋政府与侨民间切实联系。特别是争取广大海外侨胞支持和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福建侨务处在永安设立,丘汉平任福建省侨务促进委员会主任,林有壬任副主任(后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侨务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应该说,在华侨问题上,特别是华侨权益和华侨教育,林有壬厥功甚伟。
      四、赴法留学,报效国家
      ——林有壬与留法勤工俭学
      1917年7月,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在广东成立护法军政府,把广东省公署20个营5000人军队改编为援闽粤军,命陈炯明为总司令,率军援闽护法。1918年10月,在与北洋军阀李厚基激战后达成停战协议,陈炯明占领闽西、闽南20多个县,建立以漳州为首府的“闽南护法区”政府。这是孙中山领导时期在全国建立的唯一护法区。随即,陈炯明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措施。在其卓绝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国的首善之区,闽南26县成为“模范小中国”,被时人誉为“闽南的苏俄”。一时间,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学联、北京大学学生以及北方学生团体都组织人员到护法区学习;国内名流学者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到护法区演讲;国民党上层人士林森、居正、邹鲁、朱执信、廖仲凯等以及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和社会知名人士也先后到护法区访问;苏俄政府第一位来华代表也在护法区逗留。其中由于受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倡言的出国勤工俭学影响,陈炯明遂决定从护法区中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留法、留美、留英、留日),从而开启了闽南护法区出国勤工俭学之门。
      1919年9月,陈炯明在漳州颁布《振兴教育令》,同时,为了培养建设人才,进行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他通令各县选派优秀学生公费出国学习机电、工程、化学、矿业、纺织等专业。全区先后派出两批男女学生八十三人(包括广东的彭湃、彭泽(彭湃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李谷珍、林铁史等人在内)出国留学,此举被称为教育界的盛举。成为轰动大江南北的焦点新闻。(见附件二)其中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占多数,较知名的如郑超麟、陈祖康、林有壬、吕隆庆等都是此时奉派半官费出国学习的。
      赴法前,闽南护法区留法学生途经广东时,受到了林森接见。据《郑超麟回忆录》称:“我同其他三十几个福建学生到香港来候船。几日后,陈炯明驻广州的代表黄强邀我们到广州去,住在增步工艺学校,他就是那里的校长。他请了一位广东女先生教我们法文。我们学了三个星期的法文。在广州时候,福建籍国会议员曾开会欢送我们,议员之中有一个是林森。……”(见《郑超麟回忆录》)这批留法学生最后在香港上船前往法国。这是续漳州闽南护法区之后,林有壬与林森的再次相会,为他们之间建立良好的私人友谊打下了基础。
      1920年在法国,他们先是补习法文,然后进入工业实习学校,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总的说来,勤工俭学生活是十分艰苦的,特别是哪些来自国内的自费生,有的甚至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半途而废,而作为半官费生的闽南护法区留法学生,各方面条件相对好些,他们不但经济较有保障(有一定的官费资助),而且文化基础较好(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此外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这些使得他们能以较好的条件完成高等教育学业,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工程师、科技专家、学者等高级专业人材。林有壬就是其中之一(注:他获得了普鲁士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硕士)。在巴黎期间,林有壬与周恩来、邓小平及青年党主席曾琦等常有相聚,多有接触,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虽然后来他们因追求的理念与信仰有异,而走上了不同人生道路,但不改他们之间的情谊。
      通过勤工俭学,他们对西方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中国社会的落后、愚昧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中涌现出了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维汉、王若飞、李立三、向警予、陈毅、陈延年、陈乔年、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等一批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者。
      而闽南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除郑超麟等外,对于革命活动多不热心,大都侧重于专业技术学习。故他们回国后多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对闽南新文化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24年回国。不久,林有壬被任命为福建省立第八中学(今漳州一中前身)校长,前任是印尼归侨、辛亥志士施荫棠。1926年该校改名为福建省立第八初级中学,实行校务委员制,林有壬被委任为校务执行委员会委员。在他担任校长期间,省立第八中学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从中走出了一批在共和国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杰出人物。如王占春、高捷成、李兆炳、王德、胡大机、柯联魁、张庆重、苏静、黄典诚、彭冲、方毅、薛廷耀、郑子瑜等等。
      1926年,北伐军占领福州,结束北洋军阀在福建的统治。同年12月25日,福建省政务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张贞。同时设立财务委员会,由北伐军政治部主任何玉书兼任。1927年1月3日,福建临时政治会议成立,为全省最高权力机关,军、民、财三政均由会议决议实行。7月1日,福建省第一届国民政府成立,设政府主席和政府委员,政府机构设有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教育厅、军事厅、农工厅、烟酒事务局、禁烟局、印花税务处。作为留法经济学硕士林有壬应省财政厅厅长陈培锟之邀(注:陈培锟,辛亥光复后,曾任漳州道,对漳州相对较为了解,有一定感情,加上当时临时政府成立不久,亟需一批知识分子,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为此,他大力延揽金融专业人才,对林有壬颇为青睐。(见《西窗剪烛忆先贤--陈培锟》)),担任福建省财政厅秘书,主持财政计划兼任《福建财政月刊》总编辑,此间,撰著《福建财政概况》、《福建田赋概况》、《福建盐务概况》、《福建贾铺捐、屠宰税、茶税、杂租概况》(1930年)等等。为重振福建地方经济(金融、田赋、盐务等)作出了一定贡献。
      随后,因社会动荡,加上内部纷争,他无意介入,于是主动回避,前往上海任教,先后任教于上海文化学院、暨南大学(注:1906年创办于南京鼓楼南薛家巷,1923年暨南学校迁至上海真如, 1937年上海发生了“八·一三”事变,真如沦为战区,学校迁入上海外国租界办学1941年12月8日,日军入侵租界,暨大师生坚持上完“最后一课”后,将学校关闭,迁校福建建阳。而后,又返回上海。建国后在广州重建。——摘自《暨南大学校史》)。为上海教育,尤其是在爱国抗日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推荐访问:漳州 翘楚 光复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