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花灯歌舞搭建秀山城乡发展之文化桥梁

    时间:2021-06-04 12:01: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秀山花灯是秀山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智慧,在融汇自身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民俗民族艺术,是秀山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的比重比以往任何时代和社会都要重。我们应该在保护和传承好花灯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充分挖掘花灯民俗民族文化的内涵,利用好其作为文化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把以花灯为代表的民俗民族文化的精髓融进城乡建设发展之中。
      关键词:秀山花灯;文化内涵;文化桥梁;城乡发展
      
      秀山,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的武陵山脉中段,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小成都”之美誉。2006年,随着国家西部重点工程之一的渝怀铁路的顺利通车和渝湘高速公路(经秀山至长沙)的开工建设,秀山作为重庆直辖市通向我国东南沿海“门户”的地理位置更显重要。长期居住于此的60万土家、苗、汉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又以他们的勤劳与纯朴,智慧与力量,努力地建设自己的家园而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生活。1996年,秀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灯歌舞之乡”,1997年秀山花灯与铜梁龙灯、綦江农民版画一道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十大民间艺术”。可以说秀山花灯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更是秀山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秀山花灯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秀山花灯“起源于北宋,兴盛于明清,长期在民间深深扎根,广为流传,[1]”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和各种民间传说,关于秀山花灯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土著说。在民间,普遍认为秀山花灯是“土生土长”的文化,因它的表演形式、舞蹈、音乐、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演出习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与云南花灯、贵州花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二是外来说。相传宋仁宗时期,向朝廷进贡的秀山五姓土著人接受恩赐从朝廷带回,视为珍宝代代相传,逐步演变便成了今天的花灯艺术。三是土著外来结合说。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秀山经过“改土归流”,促使大批江浙、湖广的汉人移居秀山,他们带来先进的汉文化,和土著人一道繁衍生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发达的汉民族文化艺术自然而然地与土著人的“跳团团”(秀山花灯的原始名称)融为一体,形成了秀山花灯这样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俗民族艺术[2]。
      秀山花灯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审美趣味等表现在艺术创作之中,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在:
      1.1反映了秀山各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们劳动实践的产物
      秀山花灯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劳动人民的生活保持着血肉联系,它不仅直接地反映了土家、苗、汉各族先民们曾生活过的那个现实世界,而且直接地表现了他们的情感和愿望。
      1.2折射了各族人民的传统思想,与原始宗教文化紧密结合
      由于先民们信奉自然、宗教、崇拜众神,花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与当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诸多结合,从一些表演中可以看出它保留着对原始女性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它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
      人们通过学花灯、演花灯、看花灯,学习和传承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人们通过看“花灯”,走村窜寨,访亲戚。这无形中加深了民族内部的交往,增进了感情,进而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1.4能缓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人身心发展起到调节作用
      花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人人可以参与。在节日里面,人们跳起花灯,彰显了热闹气氛,缓和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平日休闲时间,人们也可以借此锻炼身体,起到自己身心调节的目的。
      
      2.搭建城乡发展之文化桥梁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城乡发展,经济是动力,文化是核心。1983年11月7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尤其是自1997年重庆直辖市成立以来的10年里,秀山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占的分量比以往任何时代和社会都要重。秀山作为重庆直辖市城乡发展的重要阵地,也应该在中央和市政府的带动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国家对这个重大战略步骤的实施,站在“文化立县”的高度,把自身民族特色文化融进城乡建设发展之中,来实现国家城乡发展的总目标,让秀山各族人民生活在和谐、美好的社会中,也能让秀山这个正在发展和进步中的城镇走出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秀山花灯歌舞作为秀山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秀山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桥梁作用也更加突显。
      2.1依托花灯民俗民族文化塑造城镇形象
      秀山的城镇建设与花灯艺术完美地结合之典范就是被称为渝东南第一大广场的“秀山花灯广场”。它形如“扇子”,广场中心的花灯“二人转”塑像成为秀山的标志之一。广场以体现秀山花灯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为主题,成为县城中心区绿地面积最大、绿化档次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外地人来秀山都要去“花灯广场”溜达一圈,而广场正以其干净、美丽、积极向上的形象向世人展现了秀山新风貌。除了花灯广场,宽敞笔直的“黄杨大道”(得名于民歌《黄杨扁担》)外,秀山将在城区建设“花灯民俗风情一条街”,“秀山花灯博物馆”,“秀山花灯艺术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以花灯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城乡开发与建设,从而带动秀山城镇化的步伐,将一个崭新的、独具魅力的秀山奉献给世人。
      2.2挖掘花灯民俗民族文化内涵打造城乡发展品牌
      1964改建的“秀山花灯歌舞剧团”,在几十年的花灯文化传承和发展及抓好花灯艺术精品节目的编排和创作中,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城乡、县内外、市内外地巡回演出中,展示了花灯艺术风采,创立了花灯文化品牌;最近几年在城郊区建成了集花灯艺术表演、花灯民俗风情、土家苗族饮食为一体的“花灯寨”和“花灯风情苑”;同时还以花灯的服饰、道具于主线,发展花灯工艺品牌,如花灯灯饰、土家苗族服装设计、工艺扇具、工艺装饰等;开发以花灯民族民俗文化为主线的乡村休闲旅游,树立城乡发展的工艺、旅游等特色品牌,以市场为导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2.3学习和传承花灯民俗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秀山聚居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除土家族、苗族外,还有瑶、侗、壮、白、回、满、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总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1.8%[3]。各族人民散居于此,相互融合,繁衍生息,花灯成为他们共同的文化艺术,它充分表现了秀山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质朴、豪爽、团结互助、刚毅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在秀山县的邻县中大多也是少数民族兄弟县,县际间常常通过花灯歌舞表演进行交流,在学习和传承花灯民族文化过程中,加深了民族内部的交往,增进了感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2.4参与和表演花灯歌舞,缓和城乡社会关系,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也越加突出。秀山花灯是秀山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在秀山不分贵贱,不论男女老幼,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个个会唱花灯调,人人会跳花灯舞,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每天人们在晚饭后集中在“花灯广场”或者集镇的小广场跳起花灯民族歌舞,不跳的人们也要到广场上走一走,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人们自娱自乐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歌舞海洋中,这样也丰富了人们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渐渐得以提高。
      
      3.结束语
      
      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抢救和保护,秀山花灯也在其中。重庆市把秀山花灯列为“重庆市十大民间艺术”加强保护和开发,同时列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秀山花灯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在秀山这个“花灯歌舞之乡”诞生十周年之际,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个机遇,把花灯民俗民族文化的精髓融进城乡建设发展之中,充分利用好秀山花灯文化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秀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2]喻再华.内部交流资料.秀山花灯[Z],1999年:第1、5、80、112页
      [3]内部资料.秀山民族志,秀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2002:第2页

    推荐访问:秀山 花灯 歌舞 搭建 城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