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六民工作法”: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探索

    时间:2021-06-04 04:01: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农村作为经济、文化、意识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要通过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改善农村环境等措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柳江县“六民工作法”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关键词: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25-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利益群体不断更新、利益结构不断变化,我国的贫富差距、城乡差别逐步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29。广西柳州市柳江县2008年以来探索并实施了以细化村级事务管理、规范村小组事务管理、村民共同管理为目的的村小组“六民工作法”,即“民主提议,聚民情;民主商议,聚民愿;民主审议,聚民策;民主决议,聚民意;民主实施,聚民力;民主监督,聚民心”,在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领导方法
      基层党组织通过“各种组织、教育、宣传途径,使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得以巩固和提高,成为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和政权认同的前提和基础”[2]。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自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最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诉求,是联系国家机关和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实施的重要力量。
      (一)联系群众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作风。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教育群众、代表群众的作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创新精神是我党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领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柳江县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机制。比如通过“农村党群联谊会”、“农村党员活动中心”,开设“党员心语室”、“凝心热线”等,畅通和拓宽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渠道,广泛听取了居民的“呼声、心声、叹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通过“民意转接站”等信访服务平台,切实做好村情民意的转接、利益关系的协调、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度,把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创新农村社会服务功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柳江县在实施“六民工作法”的过程中,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置意见箱和便民联系箱,开辟“党员QQ群”、“我的E支部”等网络化服务平台,深化开展“文明清洁示范街”、“乡风文明示范村”等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基层便民服务深入开展。
      (三)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保障
      针对农村群众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柳江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文化传播载体调动人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积极性,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以文化促和谐,以科技求进步。柳江县各村基层党组织在县委领导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了满足不同群众需求的图书室、文化传播站、文化宣传队等文化传播载体,为村民开辟文化活动场地,筹措资金设置文体娱乐场所和设施。柳江县提出不仅要把科技注入农村基层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也要用文化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和谐生活环境。同时,以本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网络传媒相结合的手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新气象、新面貌,营造文明祥和的农村基层文化氛围。
      二、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因此要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农村最大的生产资料在于土地,如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生产活动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解决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是这种经营方式造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浪费,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规模效益的产生。农村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发挥农村各自优势,灵活运作,充分利用不同农村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产品特色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经营。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也是解放农村劳动力的过程,善于劳动的人可以承包土地,进城务工的农民可以在获得务工收入的同时得到土地分红,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柳江县基隆村下屯小组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依据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根据村民提议转变经营方式,寻找新的农村经营路子。经过多次村民大会的协商决定重新规划村土地的使用,村两委四处奔走调研并向一些土地流转做成功的地方取经,最后选择了以土地入股的流转模式实现土地流转并制定了《下屯村小组土地入股分配公约书》。为了实现公平分配,该公约书规定凡1982年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村民均可以按股份的100%分红,1990年经过土地调整后补分得到土地的人员按照股份的50%分红,1990年土地小调整之后嫁入本屯的村民和新生婴儿未分得土地的按照30%分红,这种利益分配方式在村民的监督下顺利实施。基隆村下屯村民小组把集体土地统一规划为专业市场、新村建设和物流仓储三部分,并分期进行实施。2009年下屯先后引进了多家企业开发农贸综合市场、物流园区等,年底每位村民得到2000元分红。2010年底,下屯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一万元,专业市场、新村建设和物流仓储三部分建成之后可免费为村民提供人均25平方米的新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分红达2万元。在健全和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基隆村下屯小组让土地的使用权集中到集体和种田能手的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
      三、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实现村民自我约束
      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质在于尊重,方式在于民主。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自治制度,加强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法制化进程,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有必要制定出为社区居民共同认可,具备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操作性较强的社区章程,以‘法’管理农村社区,这是社区管理的治本之策。”[4]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应当逐步建立以制度管人防止以人管人,逐步实现他人监督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发挥村民委员会的权力和作用,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
      柳江县“六民工作法”把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有利于农村发展的问题实行民主提议,一方面是村委根据行政村总体发展需要对涉及村小组的重大事项提出议案并传达给村小组和小组群众;另一方面,由村小组组织党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广泛收集民意并提出议案,上交村委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村委准确把握民情,也有利于村民广泛参与集体事务管理。对于村民委员会所作的决策是否实施要进行民主表决,以群众满意不满意、同意不同意作为实施方案的唯一决定因素。经过全体村民讨论决定的实施方案要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运作和实施,一方面发挥广大村民的合力,另一方面接受群众的监督。村委按照“六民工作法”的实施要求带领广大村民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订立本村的村规民约,其中包括对村干部工作的规定和村民日常生活的规定。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必须要摆脱以往由上而下的治理方法,采取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方式。
      四、增加农村社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用于公共服务的投资城乡比例严重失衡,我国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大多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承担,但是政府用于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投资较少,很多公共设施的投资落在了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头上。“1978年—1998年,国家的农业基建投资占同期国民经济各行业基建投资的1.5%,虽然1999年和2000年国家把这一比重分别提高至2.4%和2.7%,但比较其他行业,仍然明显很低。1980年后,我国财政资金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左右,1999年还略有下降,仅占8.23%。”[5]287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摆脱传统的“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统筹规划城乡资金投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解决关系农民生活利益的普遍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需求,解决农村、农民问题,主动承担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疾病防控、义务教育等资金问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滞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农村居民自身经济条件差、生存压力大,农村居民忙于自身的生计,因此,没有时间和空闲考虑村集体的公共事务。我国农民有史以来长期生活在缺乏政府眷顾的环境中,因此其自身生存忧患意识很强,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源性问题在于政府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感受到政府与自身幸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调动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张新颖,朱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3]朱莹.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J].学理论,2012,(2).
      [4]张国祥.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以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管理[J].社会主义研究,2008,(6).
      [5]唐铁汉,袁曙宏.社会治理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作法 民工 农村基层 探索 社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