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试析梁启超的政党观

    时间:2021-06-02 20:00: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介绍和传播西方政党思想的先驱之一。他对政党的内涵、职能、特征以及政党产生的条件,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当然,其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他还认识不到政党的阶级本质,分不清政党的阶级职能和社会职能,甚至不顾国情推崇两党制,还难以辨明新型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对政党产生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梁启超;政党;政党观
      
      一、对政党内涵的界定
      
      梁启超认为,“政党者,人类之任意的、继续的、相对的结合团体,以公共利害为基础,有一贯之意见,用光明之手段为协同之活动,以求占优势于政界者也。”[1]对这一定义,梁启超从八个方面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1.“政党者,结合之团体也。”[2]政党是一种团体组织,是由党员组成的。但必须是党员有意识的组合,而不是无意识的组合。否则,不能称为政党。2.“政党者,任意结合之团体也。”[3]政党以自己的主义和纲领号召国民,而国民“询诸其良心以为赞否”。所以,国民有入党和脱党的自由,而不受国家的制裁和别人的干涉。如果以威力强迫国民入党,则不是真正的政党。3.“政党者,继续结合之团体也。”[4]政党中的党员,虽然会有“新陈代谢”,政党自身,“亦或屡变其形”,但其“为国利民福”之目的,长久不变。如果只是以暂时的目的结合在一起,不能称其为政党。4.“政党者,相对结合的团体也。”[5]英文Party翻译为政党,有相对之意。所以,政党的言外之意要有两党以上同时存在。如果滥用权利加害其他的政党,“使不能自存者”,不能称为政党。5.“政党者,为协同活动者也。”[6]“协同活动云者,为达同一之目的,而多数人协力以为种种之言行也。故仅思想一致而未表示于活动,不足为政党。”[7]如果党员仅仅挂名党籍,但不从事活动,或不协同活动,“也不足为政党。”6.“政党者,有一贯之意见者也。”[8]政党的主义及政纲,虽然用简单、抽象的文字来概括,但每个政党自应有其精神。“由此精神演出以应付各问题,其意见自成一贯。”“若首鼠两端,前后矛盾,则精魄丧而不足复称为政党矣。”[9]7.“政党之意见,以公共利害为基础。”但“其个人之厉害,一阶级、一地方之厉害,而假党力以争之者,非政党也。”[10]8.“政党用光明之手段以求占优势于政界。”[11]“政党之设”,要在政界占优势,“以行一党之主义”,必然与其他政党相竞争。但竞争必须用光明稳健的手段。如果用阴谋诡计以求胜者,绝非政党。
      
      二、对政党产生条件的分析
      
      第一,铲除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主政体必须有政党才能运行。但是政党必须在立宪政体下才能正常发育。政纲、宪法不能动摇,政党以此为活动界限。这是立宪国家政治上的共同原则,也为国民所公认。如果政府对这一原则一无所知,或敢于冒犯它,则“虽托名立宪”,而实质与专制政体无异。“今中国之国民,实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而非生息于立宪政体之下者也。”[12]这是中国政党难以成立的一个原因。所以,人民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改革现有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第二,政党的产生,离不开国民的政治意识。“政党之所以发生,必赖国中有多数人具政治上之智识,感政治上之兴味。”[13]如果国民将国家大事视为自己的私事,则他们必将对于一切政治现象总是留心观察,丝毫不放过。“闻先觉之士,与之剖说政策利病,则听之津津有味”,又根据自己的判断力,选择自己所赞同的政策,然后“集结政见相同之人以为一党。”[14]此党牢固而不易散也。
      第三,政党的产生,“必是由多数人欲达一公共目的”,而又感到自身力量不足,所以才求友求助,“彼此皆有是心,则相倚以为重,”[15]以公共目的相集结。如果私人的小目的掺于其间,则会导致阴险倾轧之风,而不会建立永久持续的政党。
      第四,政党的产生,还要有德高望重的领袖人物,这是最重要的条件。“而凡能领袖一党者,其人必须具有若干之资格。若德量也、学识也、才气也、地位也、名誉也,皆不可缺者也。”[16]如果想要建立政党,但“失其中心点而未由吸集分子”,此政党难以成立也。
      
      三、对政党职能的认识
      
      第一,政党的职能,“不外求国利民福”,“而真政党,则未有不以国利民福之职志而能存立者也。”但是,国利、民福不是绝对的,而总是相对的,并且往往相冲突。没有百利无一害之政策,“施一政,而使全国无一夫不被其泽,此夸言耳。”所以,无论施何种善政,只能代表国利民福的一部分,而必然要牺牲一部分的利益。政党就要制定方针,“比较其牺牲之大小,以量度其结果之大小,抉择于轻重缓急。”[17]“真行政党政治之国,其党未有不纯粹真实以国利民福为职志者。其党员未有不纯粹真实以尽瘁于国利民福者。”[18]
      第二,政党,能起到塑造“新民”的作用,为“增进国民程度唯一之导师哉!”梁启超认为,政党或政治团体,“必常举人民对国家之权利义务,政治与人民之关系,”能唤起国民对政治的热心,增长政治上的兴味。政党的兴起,“必有其所自信之主义,谓此主义确有裨于国利民福而欲实行之也,而凡反对此主义之政治,则排斥之也。”政党,既有政友,也有政敌,但他们不是以武力和个人感情来竞胜,而“惟以主义”、“惟求同情”来竞胜。“虽有良主义于此,必多数国民能知其良,则表同情者乃多;苟多数国民不能知其良,则表同情者必寡。”[19]所以,政党常务设种种方法,来增进国民政治上的知识,赋予国民正当的政治判断力。政党“非徒空言而已”,“比将求其实行。”但政党的运行,无论是直接当政,还是间接“与当局者提携”,都要依赖人才。所以,政党又常从各方面训练国民,使其养成政治上的能力。另外,政党“运用演说之故”,用极通俗的语言,对国民灌输政治常识,“引起其政治兴味”,使国民养成“爱国家、尊公益”之心。
      
      四、对政党特征的概括
      
      第一,政党有公共的目的。这是政党存在的根本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非政党团体的重要特征。政党中的党员有两种人格,“私人之人格”和“公人之人格”,但从政党的角度来讲,则公共之目的,立于各私目的之上。每个党员应该放弃其私目的,“以服从此公目的”,才能成为真正的政党。“若有一丝一毫之私目的,以加入此公共目的之中”,即便是父子、兄弟这样的关系,也不能成为政党。“故凡为政党员者,必开除其个人之私目的,以服从政党之公目的。”[20]
      第二,政党有奋斗的决心。政党以奋斗为成功之要素。如果政党没有奋斗的意志,怎能“行其所志”。“且政党必有其政见与他党不能相同者”,为了贯彻自己的主义,“不可不蓄奋斗之精神。”所以政党活动,除奋斗外,“别无他语可言。”“若往来于诸党之间”,只求其私图,又没有主义之奋斗,“是又安成为政党。”政党“为天下之公理而奋斗,为国家之大计而奋斗,为一党之主义而奋斗,为一己之所信而奋斗”,“成功固得行其所志。”[21]
      第三,政党有整肃的号令。梁启超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必须采取军队之精神以整齐严肃之。军队,如果只有步、骑、重等兵,而没有总司令,则全军没有统帅,号令不能一致,“又安能指挥全军而临前敌哉。”政党亦然。政党必须有一个中心人物,有整齐肃一的号令,“统帅党员,躬赴前敌。”否则,政党虽大,但行动不一,“实则涣散耳。”
      第四,政党有公正的手段。手段公正,政党的主义才可以大胆表白于天下,而得到国民的认同。否则,用阴谋诈术,“虽能朦人于一时”,但终将被国民所深恶。“若一党既结合于公共之目的,有奋斗之精神,而复济之以公共之手段,则一时党势虽小,终必大得国民之同情”,“自必能发达其党势。”[22]
      第五,政党有牺牲的精神。梁启超认为,天下没有有利而无害之事,“有大利则亦必有小害。”但如果能保全大利,“则固不妨因小害而有所牺牲。”如果只顾及小害、小利,则不仅牺牲大利,“恐一事亦不能成也。”所以,当大利在前时,小痛苦不可不忍受。相对于国家、国民的大利而言,党内之事是小利。为了国利民福,要有牺牲党内之事的精神。“惟为大政治家者,须有道德气魄,身命名誉皆可牺牲。”[23]
      第六,政党有优容的气量。梁启超认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既有政党”,则必有与此政党相对立的他党。他们的立场、主张必然不同,但不能强为相同,要求同存异。“凡为政党者,对于他党,不可有破坏嫉妒之心。”“且尤必望他党之能发达,相与竞争角逐”,以“求国民之同情,以促政治之进步。”对于党内的党员,更要有优容的气量。“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而性质之不同,则犹如其面。善用其长,而忘其短,党始能发达。”[24]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敬告政党及政党员》,饮冰室合集•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9.
      [责任编辑:周来顺]

    推荐访问:政党 梁启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