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源

    时间:2021-06-02 08:01: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基础的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是“源”,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理论是“本”,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根”,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是“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政党制度;多党合作;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D66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1)03-0020-04
      
      在世界政党制度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独创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不仅有深厚的历史依据,而且也有深刻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及实现方式与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理念及实现方式的内在关系,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及其在政党关系上的实现形式,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等深层次角度,探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的“源”、“本”、“根”、“基”和“石”。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之源
      政党理念是政党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构成的总称,是政党的灵魂,统领着政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政策及其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264等。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理念的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使绝大多数人上升为统治阶级,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绝大多数人统治的国家手里,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消灭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利,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共产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坚定实践者。党的第一个纲领就提出“宣传共产主义”;“以无产阶级革命大军推翻资产阶级”;“推翻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将其归社会公有”;“由劳工阶级重建国家,直至阶级差别消灭”[2]。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结构的复杂性,党在当时还没有弄清楚革命组织、革命对象、革命力量和革命步骤等基本问题。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联合战线。孙中山一方面坚持三民主义的革命理念,另一方面认为“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3],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样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找到了扶助农工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共同理念。政党合作、建立联合革命的统一战线,成为国共两党实现共同理念的形式。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了共同的革命理念,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国民党内的民主派继续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理念,进行着不同形式的革命。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坚持为中国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及实现方式,领导中国工农大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党以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向国民党和各抗日社会团体,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同和国民党接受,形成了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为共同理念的统一战线,开创了全民抗日的新局面。同时,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党员、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创造了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共同参与的抗日民主政权。抗战胜利前夕,党的七大明确提出在全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抗战胜利后,党以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重,与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同盟和社会贤达等,就建立全国民主联合政府等重大问题,在重庆进行了政治协商,开启了多党协商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的先河。但因国民党右派破坏,导致内战再起,多党合作受挫。内战爆发后,为了反对蒋介石专制政府,党在全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也坚持援共反蒋。1948年党发出“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重新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成立全国民主联合政府。党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的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的诞生。
      中国各民主党派最终走上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曲折历史表明,国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而是国家的公事,需要各党派共同决策和管理。中国各民主党派虽成立于不同时期,但从根本上说代表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爱国人士、社会贤达和海外华侨等各阶级阶层的利益。这些阶级阶层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其利益的实现受到不同程度的剥夺和压制。各民主党派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不同形式,继承、接受和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理念,为其利益的实现而寻找出路,始终具有反帝反封建和反专制的民主要求,为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而奋斗,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富强而奋斗。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发起了不同形式的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保障人民权利的各种爱国民主运动。历史证明,中国走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共同团结奋斗的理想信念,任何偏离这一理想信念的选择都是错误和走不通的。
      从上述分析可知,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实现合作,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及其为“建立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4]的实现方式,与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理念及其实现形式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各民主党派的理念及其实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及其实现形式的题中之义。由于中国共产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最具包容性,实现形式最切合实际,领导最有力,斗争最坚决,对革命贡献最大,各民主党派最终接受了共产党领导。从政党理念及其实现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及其实现方式与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理念及其实现形式的内在一致性,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之源。
      二、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之本
      政党是民主理论的实践者和开拓者。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5]。国家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国体决定着政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必须适应、服从和服务于国体。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内在要求其建立的国家是绝大多数人居于统治地位的国体,即绝大多数人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且人民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因此,民主的实现形式不仅要反映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还要兼顾极少数人的要求,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是不是真实的民主,归根到底,要看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表达,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是否得到充分实现。
      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人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的社会前提是看社会主要生产资料的属性。主要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私有资本就能操纵国计民生,绝大多数人当家作主的权利就会落空;主要生产资料属于公有或国有,由绝大多数人监督的政府掌控,统筹国计民生,绝大多数人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实现。从完全公有的角度看,理想的社会是共产主义;从主要公有的角度看,现实的选择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5]163可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民主理论。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既坚持民主的普遍性,又坚持公有制基础上的创新性。一方面,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抽去了传统民主理论的私有制基础,就必须剥去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组织形式,创立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权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继承了传统民主理论中的人民主权和法治精神,是“彻底发展民主,找出彻底发展的种种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的民主[6]。

    推荐访问:探源 政党 中国 理论基础 特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