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解放军战术风格解读

    时间:2021-05-24 16:0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mjmw/mjmw201209/mjmw20120921-1-l.jpg
      美军在检讨朝鲜战争时说,“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与此相比,解放军衡量有利战机的标准,相对简单得多,那就是敌人暴露弱点而自己便于发挥优长的时候。
      频繁机动捕捉对手失误
      1947年8月,华野西兵团(亦称外线兵团)组建,担负牵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师、第57师、第84师和第88师之新21旅的任务,配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其时正值雨季,为了创造有利战机,粟裕带着华野西兵团在鲁西南泥泞的道路上频繁机动。许多官兵产生了不满情绪,发出“运动战、运动战,只运不战,昼夜不停、疲劳不堪”的牢骚话。
      在粟裕看来,部队求战心切固然是好事,但还是要等有利战机到来。按照粟裕的想法,尾追华野西兵团的国民党军,还没有产生错觉、犯下错误,还不能称之为战机。
      到了8月底,华野西兵团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运动,此时的国民党军终于相信,华野西兵团“已溃不成军,不堪再战”,一改以往谨慎小心、齐头并进的习惯,有时一个团也敢单独尾追前进。
      8月30日,为了让尾追的国民党军的梦境更加逼真,粟裕命令6纵、1O纵南渡黄河,1纵、3纵向成武、定陶北移,4纵、8纵由成武以南北进,至9月5日,各部队按预定方案展开,形成有利的战役布局。
      国民党军整编第5军军长邱清泉,将华野西兵团以上的动作,理解为粟裕让1纵、3纵担任后卫,掩护4纵、8纵“北逃”,急令所辖各部分头追击。至9月7日,追击中的国民党军整编第5师、第57师,分别到达随官屯、贾敬屯一线。
      很快,国民党军就发现自己的整编第57师,已处在华野西兵团“北逃”和“后卫”部队的南北夹击中,至7日黄昏,华野西兵团达成对沙土集的合围,8日发起总攻,9日全歼该师九千余人。
      此役,一举扭转了华野西兵团的不利局面。
      迫敌就范发挥自身优长
      通过精妙的战术设计来迫敌就范,战机的出现就将成为一种必然,这就是孙子所说的“我欲战,敌不得不与我战”。
      “围点打援”,是解放军名扬天下的经典战术。
      1945年的上党战役,刘伯承为了在运动中寻歼阎锡山部有生力量,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兵锋直指上党地区首府长治。尽管当时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明显感觉攻城乏术,国民党守军却经不住如此阵势的恐吓,不断向太原求救。因为长治是直接控制晋南和豫北的战略要地,于是,国民党军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两个军南下增援长治。彭毓斌率领援军进至王家渠、白龙坡一线时,与解放军主力遭遇,被围歼于关上村附近。
      1947年,还是晋冀鲁豫野战军,针对国民党军在新乡地区集结了5个整编师10个旅的实际,刘伯承决心避开优势之敌,争取野战歼敌条件,于是挥师北上,进逼安阳,围攻汤阴,主力则设伏于沿途。国民党军以王仲廉的整编第26军,编成打击兵团,迅速北进增援,眼看战机将至,但小心谨慎的王仲廉,在宜沟附近发现解放军的伏兵,立即仓皇撤退。
      刘伯承仔细研判后认为,整编第26军能否继续北进,关键不在王仲廉胆子有多小,而在于郑州指挥部的胃口有多大,于是加紧围攻汤阴。
      果然,郑州指挥部的顾祝同,根本听不进王仲廉什么“似有疑兵”的唠叨,下令“本部以击灭刘匪伯承部为目的”。王仲廉只得硬着头皮北进。当进至宜沟地区时,整编第26军即遭解放军两侧兜击,损失1.2万余人。
      “围三阙一”古已有之,几千年来,历代兵家形成一套避免极端化的战场法则,“围师必阙,穷寇勿追”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但解放军使用“围三阙一”,不是怕敌人困兽犹斗,而是为了给固守之敌虚留生路,从而提供以伏击、追击等多种手段歼其于野战的机会。
      从作战成本上讲,“围三阙一”比“围点打援”还划算:“围点打援”引来的是一支增援的生力军,需要费一番周折,而“围三阙一”逼出的,却是一支毫无斗志的军队,歼敌数量完全取决于解放军的弹药量。所以,在莱芜战役中,粟裕敢以4个纵队利用“围三阙一”的战术,迫使李仙洲2个军4个师突击北逃,用不到二倍于敌的兵力优势实现全歼。
      正是看中了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盈利模式,每到围歼残敌的关键时刻,解放军总能创造战机。刘伯承对此可谓痴迷,在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六营集战役的最后关头,无一例外选择了“围三阙一”。
      此外还有“诱敌深入”,是解放军经常使用的运动战歼敌之法。
      持重待机冷静把握火候
      纵观战史,解放军总是将主力置于机动位置,这种态势的学名叫“持重待机”。就创造战机而言,频繁机动靠的是体力,迫敌就范拼的是智力,持重待机就全凭毅力了。
      在莱芜战役中,粟裕将此战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国民党军集中两个重兵集团南北对进,企图聚歼华东野战军于临沂地区。在南线,欧震以自己多年受辱的经历认为,和解放军打仗千万别搞什么争先创优的形式主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于是摆出密集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态势,任华野如何动作,他就是不予理睬,让粟裕相当无奈。
      但是,在北线,李仙洲得知华野正在200公里之外的临沂与欧震部作战,便放手南下,长驱直入,连续占领莱芜、颜庄、新泰等地。华野主动放弃临沂,向北隐蔽运动,将作战目标转移至李仙洲部。但是,华野7个纵队的大兵团运动不可能完全隐身,几天后,李仙洲已接到所属各部队陆续发现解放军北移部队番号的情报。
      尽管李仙洲对此不太相信,但是,他已感觉到自己南下的各部可能已被粟裕分割歼灭,于是,未经蒋介石批准,便将南下到颜庄和新泰的整编第46师和73军撤回莱芜。面对突然变化的敌情,华野先头纵队担心李仙洲部逃脱,纷纷向粟裕建议迅速追击,至少能截击其一部。
      在大家跃跃欲试之时,粟裕却命令部队不要惊动敌人,继续耐心等待。
      粟裕从全局角度出发,考虑到主力尚未到位,贸然出击不仅战果极小,还暴露了战役企图,使得南线欧震部得以放手北上。同时,粟裕也不相信自己如此突然的“示形于鲁南,决战于鲁中”的行动,会被李仙洲识破。
      果然,当南线欧震占领空城临沂后,不但没有丝毫的失落感,反而大肆鼓吹“在临沂外围歼灭共军16个旅”的伟大“胜利”,使蒋介石对战场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蒋介石即严令北线李仙洲加速南下,彻底占领山东解放区。由于没有确实的情报证明粟裕已经北上莱芜,仅靠感觉无法说服蒋介石,李仙洲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南下,重新占领颜庄和新泰。
      这样,华野近半个月的频繁机动、持重待机终于大功告成。
      选自《世界军事》2012.1

    推荐访问:解放军 战术 解读 风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