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李莉,钟情武器装备的女专家

    时间:2021-05-23 20:0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导语:外表柔美的她,身上恰有一股谁都拗不过的倔劲,“战场,不能让女人走开。女性和男性的差距不在智力,只在力量。”
      主句:一声“老师好”,她感受到的是讲台的神圣和职业的崇高;一次访谈,她代表的是国防大学教员的形象,挺起的是中国军人的脊梁。她选择了奉献,甘让青春在三尺讲台上飞扬;她坚守住岗位,洒出了中国军队建设事业的桃李芬芳。
      在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讲台上,她是功底深厚挥洒自如的优秀教授;在央视节目直播间里,她是沉着睿智深入浅出的前沿学者;在军内外军事科技讲座中,她是英姿飒爽知识广博的武器装备专家。
      她,就是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莉。
      军事高科技一直被视为军事领域的前沿,其动态性和前沿性使得其在传统上一直是“男性领地”,女性搞军事科技装备研究并不为人看好。清爽而机智,明朗而干练,熨帖而泼辣的李莉,更令人难以将她与“兵器专家”联系在一起。但外表柔美的她,身上恰有一股谁都拗不过的倔劲。15年国防大学教员生涯,李莉总结一句话:“战场,不能让女人走开。女性和男性的差距不在智力,只在力量。”
      厚积薄发 倾心三尺讲台
      “女性大多不会承认女人的名字是‘弱者’,但不能否认要成为‘强者’往往意味着比男性付出得更多。女性在军事科技领域要是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总是把自己当女性看,想搞出点名堂来难上加难。”李莉说。1998年1月,李莉在国防大学读完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融入红山脚下的威严军绿中。初登讲台,她清晰认识到课堂连着战场,熟悉部队至关重要。因此李莉除了向身边懂军事的同事们请教外,每年学校组织教员下部队调研或参加重大演习,她都报名参与。几年来,李莉深入一线部队和科研院所,先后收集军事前沿科技信息200多万字、图片3000多幅、音像资料20多小时,并及时把这些最新信息充实到了教案之中。同时在多少个休息日和夜晚,她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在旁人看来枯燥的装备数据,多年的积累使她不用翻书就能够熟练记准中外上百种武器的战技指标和作战运用原则,为后续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留校之初,她觉得自己在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当教员,面对的是来自全军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学员,内心不由自主升腾一种神圣和自豪。但接下来的一连串打击,却让她的热情一度降到“冰点”。1998年,李莉第一次参加国防大学大课比赛,军事组取前八名她得了第九;1999年上半年全校大课抽查,由于缺乏与学员互动的经验,李莉讲完课后没有学员站起来提问,于是在“学员提问与教员回答”这一单项10分的测评中没有得到分数,这样在参加测评的20堂大课中我排名倒数第一。面对挫折,李莉坦言心中也曾产生动摇。回首那段痛苦徘徊的日子,她讲道:“不到一年时间经历了两次失败,我的心里确实不是滋味,真后悔当初留下来做教员。这时教研部领导看穿了我的心思,及时找我谈心,鼓励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岗位,特别是看到一些老教授默默无闻地在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为军队教育事业和学校建设发展付出大半辈子的心血,我这点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最终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当一名合格的国防大学教员。”
      半年后,全校举行年度大课比赛,李莉再次站上竞赛台挑战自己。这是一次令她难忘的心路历程,往事如许,历历在目。李莉笑着讲起跌宕参赛路:“参赛的所有教员中只有我是助教,年龄又最轻,按常理推断这次肯定又没我的戏。我只要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展示出来就可以,甩掉了思想包袱,这样的心态反倒使我坦然了许多。我把前两次参赛的内容全部推倒重来,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以不同的思路和展开方式对教案修改了13次,每调整一次就讲给自己听一遍,反复比较哪个效果更好,如痴如醉。晚上加班至两三点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像放电影一样,有一个新想法赶紧爬起来记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取得了大课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听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我收获了当教员以来的第一份喜悦,也使我明白了讲台对每一个教员都是公平的,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能获得回报。面对神圣的讲台,丝毫不能懈怠。”
      虽然千百次站在讲台上听到上百名学员齐声喊道“教员好”,李莉内心依然深受震动。总是那种声音让她清楚地感觉到学员们对教员和知识的尊重;体会到学校领导和机关对教员的关爱和重视;意识到教员职业的崇高和自身的责任。这是她作为国防大学教员的自豪。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和部队指挥体制、装备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我校作为处在军事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最前沿的最高军事学府,要求教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研究生毕业时,我首先被分配到科技教研室,直接面临着从作战模拟专业到军事高科技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转变。研究生三年我主要在微机上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几乎没写过纯军事题材的文章,而军事高科技专业要求有广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跟踪高新技术领域最新发展动态的能力和敏锐性。最初的转型无疑是痛苦的。因为专业的巨大差异,当时照稿子念下来的每一句话自己都不知是对是错,而别人说的每一句话自己觉得都有道理。我感到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再次选择向更高的目标冲击—报考军事学博士。”2002年暑假,怀孕已经8个半月的李莉以顽强的毅力参加了军事学博士考试,被录取为国防大学战略组织指挥专业的博士生。
      肩负如此使命,李莉在研究、教学方面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几年来她先后完成了从作战模拟向科技装备、从科技装备向战略后勤、再从战略后勤向科技装备等研究方向上的转变,每一次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李莉主讲过《世界主要国家武器装备发展前沿及趋势》、《信息化战争特点与趋势》、《对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现代战争后勤保障发展趋势》、《新军事变革中我军后勤发展研究》等12门课程,被广大学员誉为“三尺讲台上的多面手”。
      行之有恒 书写光彩人生
      近年来,根据国家和军队宣传形势的需要,国防大学一批中青年教员走进了各类媒体,李莉也以扎实专业知识和深厚理论功底被选中。节目中她观点鲜明,表达清晰,内容生动。“每次做节目,我始终提醒自己,我展示的是军人形象,代表的是国防大学教员的形象,绝不能给国防大学丢脸。但接受媒体访谈,并不像屏幕上看到的那么光鲜和轻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节目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各个领域,选题有时十分敏感而复杂,要求访谈者不仅要有灵敏的反应能力,更要有广博的知识底蕴。可以说接受一次访谈就是接受一次挑战,参加一次访谈就是参加一次考试。久而久之我发现,就是在这种应对高强度的挑战中,很多过去我不熟悉的领域变得熟悉了,知识点由一个个孤立的节点逐渐连成了片,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
      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在勤勉研究基础之上,李莉在课堂上提出的许多独创性观点,有些学员回到部队后还记忆犹新。比如在《对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一课中,她提出:“战争即使发展到再高级的阶段,其实质仍然是高技术对低技术的占领,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文明可言的。撕开高技术战争‘温情’的面纱,背后是更深刻的一种丑陋”;“信息化只能改变战争的特征并不能改变战争的本质,信息化战争取胜的根基仍然是客观的物质力量,必须遵从实力是战争的基础这一根本的战争法则”……这些观点使学员受到强烈震撼和共鸣,大大增强了发展我国军事科技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工作中李莉是一名教员,教书育人是职责所系,生活里她又是一位温情的母亲,女儿的喜怒哀乐牵动着她每一根神经。李莉在32岁时才有了女儿,女儿降生那一刻的喜悦至今仍然萦怀于心。然而,养育孩子不仅需要付出爱,还需要牺牲时间和精力。“我知道孩子和工作都重要,但教学科研和家庭生活都照顾得很好,确实不容易。”李莉说。
      李莉的女儿小时候患有湿疹,每天不停抓挠。晚上更是挠的厉害,经常半夜醒来,初为人母,李莉的心情也糟糕到极点。在几年的时间里,每晚为了防止孩子抓破皮肤她只能一边抓着她的手,一边不停地给她捋背,长期无法保证正常睡眠。等孩子睡了,才能开始备课。一到周末,还要带着孩子到处寻医问药。但是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仍然没有停止对教学科研的探求。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2004~2011年她连续8年获得国防大学年度优质大课奖,并获“2009年度国防大学中青年教员比武竞赛”一等奖;作为央视“科技博览”“海峡两岸”“东方时空”“军事报道”“防务新观察”等多档节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讲嘉宾,追捧的“粉丝”万万千;她提出的“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四个跨越’”的观点被评为“国防大学十大创新观点”之一;主编的全军后勤教材《伊拉克战争后勤保障研究》被评为全军优秀图书。
      “武器装备对于我,是值得为之倾注全部精力、献出毕生心血的光辉事业。15年的从教经历使我深切感到,选择教员的职业是我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在国防大学当一名教员则是我一生的幸运。”作为一名战斗在军事科技前沿的女学者,李莉用智慧与热情为战斗力助威,书写着别样的光彩人生。
      编辑 李菡丹

    推荐访问:武器装备 钟情 专家 李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