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构建新的培养模式 造就适应公安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时间:2021-05-03 12:02: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思想,本文重新审视和研究公安高专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公安高专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实现新的目标和模式的措施。旨在适应新形势对公安人才的需求,大力推进公安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公安机关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培养模式 公安工作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4)04—0077—02
      [作者简介]钟斯文,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副教授(吉林长春 1300117)
      
      公安高等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安事业、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公安工作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是公安队伍的母机和摇篮。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教育水平将决定未来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未来公安工作的总体水平。进入21世纪,公安工作进入向知识要警力的时代,“科教强警”、“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已成为全警共识。
      
      一、明晰培养目标,构建公安高专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公安工作具有知识综合性、应用性强的特点,随着加入WTO后新的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这一特点更加鲜明。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公安专科教育“职业本位的特点”,应与“学科本位”的本科教育有所区别。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结合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应将公安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基础牢固、知识面宽、高素质的复合型,既掌握过硬的警务基本技能,又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公安应用型人才”。
      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公安高专人才的培养规格,应重点设计质量规格、知识规格、能力规格和素质规格,并明确培养形式、方法和学业标准。如学业标准规定各专业毕业生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达到合格标准,由学校发给毕业证,同时,还要取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国家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小型机动车驾驶合格证、书法合格证、警体五项技能测试合格证、专业综合技能合格证等,使公安高专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具有复合型特点,对公安实际工作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根据培养目标,公安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面向公安机关第一线需要的人才。笔者认为,公安高专可考虑从系统的角度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新的课程模式,即“模块式”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模式,更符合公安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公安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可概括为“围绕1个核心、建立2个体系、实现7个优化、培养8种能力”。这就是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能力人才的核心进行改革;构建能够反映公安专业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目标优化、内容优化、方法优化、手段优化、训练优化、结构优化和活动优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知识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第二,注意与学生就业相联系,拓展了专业交叉渗透,培养适用型的通才;第三,注重整体优化,做到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优化安排,教学内容优化安排;第四,重视能力培养,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开设了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课,加大了业务技能的培养,加大了警体技能、车辆驾驶技能、外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培养;第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素质为基础,培养能力和造就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线。
      学校对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调整,即依据行业所需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培养目标不断调整“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依据能力要素不断调整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依据专业能力要素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之,今后学校要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探索公安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证
      
      (一)与时俱进,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第一,要增大课程体系的高新技术含量,设置发展潜力大和超前性强的课程体系,根据警察的职业特征,着手解决教学内容难度偏低、科技含量少的问题。第二,要改变以往学科知识狭窄、所学知识难以向能力转化的问题,在教学计划的编排上要加强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结合,反映出学科纵横渗透、相互融合的时代特征,课程的覆盖范围要全面扩充新知识、新技术,形成全方位的创新培养格局。
      2.改革课程设置。对课程总体设置应进行重组性调整。长期以来由于公安院校课程设置单一,走出校门后的学生面临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认为按照当今警察职业的新特点,加大选修课、基础课的比重是非常必要的。课程设置应贯彻“提高起点、打牢基础、增加容量、扩大知识面、增加适应性”的原则,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教育,逐步形成各专业相通的大基础课程体系,加大人文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比重,在突出专业主干学科的基础上,做到政治合格、专业技术相互兼容及各学科课程科学组合。
      3.提高课程教学内容质量。要加强教材建设,尽可能缩短其更新周期。首先是课程内容“新”,对于那些观点陈旧、内容过时、方法落后和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要大胆砍掉,同时,还要把一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变化、新形势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把高科技、学科前沿的内容体现在每个课程的各个方面。其次是“精”,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堂教学学习中解脱出来,改变传统的“一本笔记,一本书”的二合一学习方法,老师精讲,学生多练,要在上课时间压缩的情况下提高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是“宽”,一方面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教师授课要加大信息量,把社会治安的动态变化和由此而产生的公安信息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公安理论教学贴近于公安实践;另一方面,要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形式,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应切实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压缩讲授比重,增加演示、实验、使用直观教具等方法的运用,特别是要大力开展模拟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和对抗实战教学。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方式来考查和增强学员的实际能力,使学员不仅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同时还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这样办,提高学员的应变、对抗、判断、适应、自我保护等素质和能力。
      
      (三)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师资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考核工作。二是推行导师制度,指派老教授做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采取审查教案、随堂听课和课后点评等办法,帮助青年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三是坚持岗前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规范、政治理论、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应知应会的公安业务常识的培训,增强教学责任感,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青年教师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方可任教。四是对全校教师实行“三定”和“过六关”,三定即定岗位、定课程、定研究方向,“过六关”即过基础关、过教学关、过科研关、过外语关、过计算机关和过实践关。开展名师工程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四)建立教学管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要逐步建立教师挂牌授课制和学生选课制,教学质量评价要以课程的数量与质量为主要依据。学生通过对教师所开课程的自主选择,教师通过对学生课程学习的淘汰制,形成双向激励和良性互动。学校通过学生选课和教师竞课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学校与公安机关合力育人机制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校和公安机关合力育人具有特殊意义。要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及时掌握当前社会治安出现的问题和实战单位对知识更新的需求以及公安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总结上升为理论,以改进、提高和充实教学内容。要重视与国际警察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广泛吸取国外警察教育的先进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责任编辑:王庆玲)

    推荐访问:造就 培养模式 构建 公安 人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