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特长分析

    时间:2021-01-21 04:0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方向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专业特长对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进而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取向产生重大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加强引导,促进专业课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特长;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0-0054-03
      
      无论在普通高等院校还是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取向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教师的专业特长是指教师在某专业技术领域中,对某种工艺方法、技术,甚至某种设备的侧重取向性和特殊专长,它与教师自身工作经历和职业特点密切相关。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在一个专业领域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限于个人有限的精力,一个专业人员不可能全面、透彻地掌握每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于是在专业领域内出现分工,产生专业特长和方向的选择定位。高职院校一个专业的教育教学功能,是通过多个教师共同工作实现的,而这些教师的专业特长则构成了该专业的特点。衡量一个学校某专业的特点,主体对象必然是专业的教师群体的专业特长。各教师的专业倾向促进了教师专业特长的发展,构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专业教育特点。本文旨在对高职专业课教师专业特长进行分析,探讨专业特长在专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特长的表征特点
      如果用专业方向来描述教师的专业倾向性,那么专业方向分为宏观专业方向和微观专业方向。现阶段,普通高校教师的宏观专业方向基本是基于一级学科类型的划分;而微观专业方向则依据二级学科或是更狭窄的研究方向。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构成与普通高校很不相同,专业理论层次不如普通高校,教师群体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专业技术研发能力无法加载于此平台上,从而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方向不可能按学科层次严格划分,更不能按微观专业方向划分。
      目前,高职专业课教师主体由四部分构成,一是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本文称为第一类教师),该类教师是针对特殊紧缺专业培养的师资,特点是贯通工程专业领域和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但这部分教师数量较少。第二类是由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类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但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工作经历,受学科类型的影响较深,缺乏实际专业工作经验。这部分教师在职业院校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类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学能力提高相应有一系列管理办法。第三类则是具有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后由各企业调入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这类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通过一个时期的教学实践锻炼,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后,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来自于这类教师。第四类是企业兼职教师,这类教师除具有第三类教师的优势外,由于没脱离原生产企业,能够起到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为专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提供保证。但这类教师的比例不高,同时他们的主要工作精力可能并不在教学上。
      第三、第四类教师的宏观专业方向源于专业学习时期,由学科分类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岗位需要迫使其不断调整专业方向。而微观专业方向,一般不会跨越专业层次,更注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他们的宏微观专业方向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教师素质是相一致的。在目前各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在企业担任高级主管、总工程师等的专业人才更受欢迎。
      由于产生宏微观专业方向的激励方式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方向具有如下特征:(1)第三、第四类来自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教师,一般在企业中经过多次和多工种岗位的转换,专业方向的多次微观取向已构成宏观取向的基础,宏观专业取向不受学科划分的限制,因此更有利于拓展高职学生的专业视野。(2)第三、第四类来自企业从事某种技术工作的教师,比较注重专业的微观方向,在基本技能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尤其是第四类企业兼职教师,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了解生产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动态,可向所教学的专业提出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的建议。(4)相对于第三、第四类教师,第一、第二类教师一般需要到企业顶岗锻炼3~5年方能完成专业养成,基本具备专业技能素养。因此,将第一、第二类专业课教师派往企业顶岗锻炼,促进其专业成长十分必要。
      专业课教师专业特长与专业成长
      前文已经述及,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特长构成一个专业的教育教学特色,而专业特长的产生从外部推动因素看主要是专业岗位的高收入利益和岗位的可持续发展性;内部动因则是在外部推动力的作用下的个人兴趣、爱好。个人兴趣是保证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发展的基础。在企业中,这些条件可以促使专业人员快速成长,在专业技术方面取得成绩。在高职院校中,仅有上述条件是不够的,因为教师的专业特长发展必须服从于人才培养的大前提,只有人才培养的成功,才能有教师的专业成就感,也才会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成功的标志是毕业生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处于骨干地位。教师在专业教育中的企业自适应性是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的前提。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受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的影响,企业的生产可能转型,因此教师的专业特长必须随之调整,这就是专业课教师的企业自适应性。
      以计算机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的教师均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一些教师侧重于数控编程理论和实际操作,一些教师侧重于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操作,还有一些教师则专注于数控车床的电气自动化问题。这些教师的合理组合,是培养出企业所需数控加工人才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专业方向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而人才培养目标是随人才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时期企业需要大量的数控编程人员,专业培养就须加强数控编程教学,而另一个时期可能需要的是另一个方向的数控专业人才,专业方向就要及时调整。高职办学的灵活性本应体现在这个基础之上,应要求任何专业课教师都不得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性凌驾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
      在遵守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前提下,显然,教师的专业特长发挥应该将产学相结合。鼓励教师面向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直接参与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才能使教师在专业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一个专业范围内,教师的专业特长发展需要引导。这种引导来自于专业带头人,而更直接的途径是院校行政管理层面的干预。现今许多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模式都采用本科院校的,基本都有科研处,但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与其以此机构行使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考核,不如转变该机构的职能,使其面向教师的产学结合管理,这更符合高职院校目前教师的实际状况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一个专业教学团队中,并不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就可以成为专业带头人。现在已经清楚,专业带头人不同于学术带头人。如果普通高校需要的是学术带头人,那么高职院校需要的则是专业带头人。一个教师要具备专业带头人素质,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的实际生产经验,具有较高的技能,明了专业发展的方向之外,还必须具有凝聚力和垂范作用,能够平衡好各教师专业特长的作用。
      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致使教师的专业特长具有时效性特征。一般而言,过时的技术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能够引起大家兴趣的技术已经是一种趋于完善的成熟技术,要在此基础上有创新突破,难度很大。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发展无外乎是通过对该新技术的学习,更好地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不是技术创新。

    推荐访问:专业课 特长 教师 高职院校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