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北京邮政枢纽的变迁

    时间:2021-01-17 20:1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邮政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也进行了巨大变革和发展并取得了辉煌成绩。
      二十余年磨一剑
      邮政通信是一个传统行业,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有一定发展,仍然沿用肩背人扛和手工分拣的作业方式,内部处理场地也很狭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邮需要,早在1960年国家就计划在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现代化邮政通信枢纽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始终未能实现。
      直到1977年,该工程才正式上马,并列为国家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北京邮政通信发展的建设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我作为工程建设的亲历者,感受更加深刻。
      北京邮政通信枢纽处于北京火车站地区,拆迁工作十分复杂和困难。到1986年3月才为土建工程的分期实施创造了条件。在场地拆迁和清理的同时,工程设计也在紧张的进行。当时建设大型现代化邮政通信枢纽,在我国尚属首次,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几年来共收集各种数据12万多个,为工程设计提出可靠的基础。其次对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邮政设施进行技术考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借鉴。同时还邀请国内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参加设计工作,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先后提出6个枢纽工艺设计方案,经过反复论证、比选,在确定最佳方案后又进行7次较大修改。在方案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共召开各种论证会90余次,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近千人次。1983年10月工艺和土建两个扩大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邮电部于同年11月组织国家会审,参加审定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北京市政府,邮电部以及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以及上海、天津、广东等省市邮电管理局共计31个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北京邮政管理局相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参加了会议。经过为期一周的认真仔细审议,一致认为:“扩大初步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正确,总体布局合理,工艺流程顺畅,设备选型可取,设计是可行的。”
      扩大初步设计完成后,即转入工艺技术设计,按照总体流程的要求,落实各个系统环节,对各种单机设备的技术要求逐一编写技术文件,为工艺设备的订货加工提供依据。
      经过近十年的前期准备,1986年3月,土建工程终于开工建设,又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先后建成西楼、中楼、北楼以及变电站、热力站、煤气站等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
      根据工程需要,除了从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引进部分先进技术设备外,还与国内有关厂家、科研单位联合研制一批技术设备。共安装了以信函自动分拣和包裹自动分拣为代表的共8条自动流水作业线。各种设备共计1340余台套。除此以外,还在枢纽内部首次配备了1000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设置三级计算机系统、安装大屏幕显示系统、安装电视监督系统和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大大提高了枢纽内部的管理水平。
      受国家计委委托,1993年9月,郵电部对北京邮政通信枢纽工程组织竣工验收,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建设部、北京市政府、邮电部领导;邮电部相关司局,北京市相关委办局;上海、广东、西安、成都等省市邮电管理局;规划、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北京邮政管理局相关部门近200人。
      国家验收委员会通过认真审查,认为:工程已在总体上达到了国家计委和邮电部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同意通过工程验收并正式投入生产。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北京邮政通信枢纽全面建成投产,圆了北京邮政几代人的梦想,它的建成使邮件内部处理方式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的一大转变,也是中国邮政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流水线不是梦想
      1993年1月,北京西客站与西站邮件处理中心同时开工建设。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在车站西侧安排3.65万平方米的邮政用地,建设西站邮件处理中心。
      该工程设有生产主楼、生产辅助楼、综合楼和商服楼,总建筑面积10.17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面积4.2万平方米。主要安排邮件转运、印刷品和报刊处理场地。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1997年10月全面建成投产。该工程安装有从意大利斯迈勒公司引进的大件印刷品分拣机、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的扁平件分拣机、从瑞士飞乐公司引进的期刊自动分发系统,以及国内有关厂家提供的各种工艺设备共计953台套,形成6条流水作业线。
      北京西站邮件处理中心的建成,部分解决了印刷品邮件和期刊分发的手工劳动。使邮件内部处理自动化程度又向前提高了一步。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北京国际邮件量也迅速增长。为此,1997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北京国际邮件处理中心,选址在京东望京地区,后又增加速递邮件处理场地,合计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并于2001年全面建成投产。由于现代化分拣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邮件的处理时限和通信质量,也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北京国际邮件处理作业,由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迈进了一大步。为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做出了贡献。
      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
      为配合首都国际机场扩建,2001年1月,国家邮政局批准立项建设北京航空邮件转运站,根据规划安排,站址位于机场南侧的天竺镇,占地面积26200平方米,建筑规模30000平方米。主要处理速递邮件、航空总包邮件;办理航空总包邮件业务和海关监管业务等。2006年4月全面建成投产。不仅使速递邮件和航空总包邮件的内部处理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缩短了邮件内部处理的时限。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航站的处理能力,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
      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原建的北京邮政枢纽已经不能满足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划用地安排和国家邮政局的批准,在北京城市五环路外通县次渠地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综合邮件处理中心,将市中心的北京邮政枢纽内业务一并迁入。
      北京综合邮件处理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邮政邮件内部处理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各种流水作业线自动化水平有了改进,而且各种主要分拣设备的生产效率、可靠性、稳定性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也使邮件处理中心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北京邮政快速发展的四十年,经过四十年的奋斗,北京邮政不仅内部处理场地扩大了几十倍,生产方式也从传统的手工作业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流水作业方式,而且步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时代在前进,技术在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北京邮政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乘势而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编:孙展)

    推荐访问:枢纽 北京 变迁 邮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