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论历史上桂林石雕的实用功能及发展历程

    时间:2020-12-23 04:01: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桂林石雕是桂林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个行业,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水利、交通、宗教、艺术、旅游等各行各业都与石雕行业息息相关。
      [关 键 词] 桂林;石雕;石刻
      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到桂林,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桂林的山水。
      桂林甑皮岩出土的石器证实,在12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桂林活动,生长在这片山水之间的人与山相伴,与石相伴,与水相依,石头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为什么会使用石头?用来做什么?在石器时代,人类用坚硬的石头打磨成石刀、石斧、石铲种植农作物;用稍软的石头做网坠结网捕鱼改善生活;用精美的石头打磨做成饰物美化生活……在长期的劳作中,人类运用智慧,把平淡无奇的石头转变成一件件劳动工具、一件件艺术精品。在桂林各博物馆里展出有本地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制器具,这就是石雕的雏形。
      单一的家庭发展,从树巢、穴居的人类到搭建木屋,集群而居,逐渐形成了部落。在南方,木屋的基础在雨水、虫蚁的侵蚀下容易腐烂,人们就用石头垫在木屋的木柱下做为基础,这样木柱就很好的与地面隔离,木屋的基础无需经年修缮,这就是南方常见的石柱础的原形。由于合适的石头太少,人们就把大石破成小石块,根据木屋的实用要求,按照木柱的大小、位置、高低分割出需要的形状,从需求到实用转变。
      战国时期桂林居住的是骆越人,由于战争,大多数人往边远高山密林迁移,那时他们的房舍都是使用石头做柱基,直到现在的侗寨、苗寨、壮寨等,都保留着高高的柱础。
      石头大量的使用源于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扩张。秦始皇为统一中国,把疆域拓展到百越、桂林郡,为了保障战争胜利的成果,促进国内发展,修建了许多浩大的石头工程。北有万里长城、南有灵渠……位于兴安县城的灵渠,历经2000多年,到现在仍在使用。灵渠的作用巨大,不仅作为水路交通运输,还用于灌溉良田,把水分流到各个农田,即使洪水来临也能很好保证良田不会被淹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灵渠分有大、小天平,承担着分流泄洪的作用,大天平全部用石头侧放砌成,在受力强的部分凿出燕尾槽,然后嵌入石头扣好。许多年过去了,灵渠的石头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的山洪暴雨冲刷,在历朝历代的维护下,依然灌溉着这一片良田,滋润着这一方土地,养育了这一方人。
      以前,由于战争频繁,为防止外敌入侵,就用泥土夯起一道道城墙,人们便在城墙内而居,这就是古城墙。在兴安县内还有古城土墙的遗址,但是这样的土城经不起风吹日晒与雨水的冲刷,容易破损。秦代设置桂林郡,中原人大批迁入桂林,冶炼技术也被带到南方来,灵渠的建造就使用了金属的工具。石头的开凿容易得多,修建石头的城墙也就容易了。后来的城墙和城门和一些重要部位用石头砌成,墙体用土堆砌成,防御的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2009年,我和一位学者到长蛇岭上考察,在长蛇岭上发现了一块石头上刻有秦朝的文字“兵”“马”,这是我在桂林石刻看到最古老的文字了。当年在北京故宫珍宝馆看到有九块石头被摆放在那里时,想不明白,直到发现上面所刻的战国时期文字时,才恍然大悟这是多么珍贵的资料。
      在长蛇岭上,原有一座古老的盘古庙遗址,从汉代开始修建,现在桂林境内盘古庙遗迹还有很多。盘古是中国开天劈地的祖先,很多地方的庙宇都是当时的统治者组织修建的,长蛇岭盘古庙没有看到佛教的痕迹。从铺设的石板路推测,当年上山参拜的人很多。后来,盘古庙遭到毁灭性损坏,庙门前两面石鼓,一面被打坏,庙宇被拆除,供奉的盘古大帝不知所踪……遗址上尚存的只剩半面石头墙、石柱、石柱础、石供桌,以及历次修缮的功德碑,站在盘古庙的遗址上,惋惜的同时庆幸这些石柱、石柱础、石桌,还有刻得满满的功德碑、碑记还残存,让我们能够了解这段往事。但遗憾的是无法看到当初供奉着盘古大帝的样子了。
      据记载,三国时期桂林属吴国,当年黄盖指挥开山凿石做基础,依山傍水建立了桂林城,利用桂林的山水地形设置城池方向,有水穿城而过,保证战争时期城市的水源供应。
      在东晋时佛教传入桂林,西山公园摩崖石刻莲花生造像,是佛教信徒对佛学的推崇与传播。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馆内可考证的最早的摩崖石刻是唐代的,在桂林的几处景区中,都有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隋唐时期官方在经历战争之后,为尽快安抚百姓,推广佛教济世安民,兴建庙宇,在西山上开凿佛像。自唐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被贬往广西,当时的广西大多是蛮夷之地,到这里当官的文人基本上是被流放至此。唐代的佛教兴盛,几乎大一点的乡镇都会修建庙宇。但每次改朝换代都会对前朝遗留的文化进行清洗,庙堂里的神像会被推翻,许多精美的画像、泥塑、木雕会被舍弃……历朝换代的结果就是大量精美的艺术品的损毁、失修,渐渐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是,唯有石刻生存了下来,纵使残破,但却依然保留当年的记忆,向人们诉说一件件往事、一段段历史……
      宋代,由于辽金和宋朝战争频繁,北宋被灭,南宋政治经济中心南迁,南方相对比较富裕,为保障人民安心工作,桂林城在周边用石头修建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整个城有四个拱门,拱门都是用大石块凿平砌成,在石头上开凿门栓洞,战情紧急时,关起大门,把守在城门上就可以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坚固的石头城起的作用。桂林木龙湖近漓江处还保留着宋代的古城门、古城墙。
      宋朝时,桂林已是旅游胜地,人文骚客常到桂林游山玩水,并留下许多的脍炙人口的精美诗词,有很多镌刻于石头上,虽然历经沧桑,但还是幸运的流传下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名句就出自宋代。
      元代在桂林的活动比较少,石雕石刻相对也不多,保存至今的石刻不足50处。
      明朝时期,桂林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中心,朱氏藩王入住桂林,修建王城、王陵,其跨越时间将近300年。雄伟庄严的王城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依然雄姿依旧,不仅显示了皇族的威严,也体现了经济实力的雄厚。桂林靖江王陵,是全国藩王陵墓保存得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也是石雕石刻做得最多的地方,每一座王陵的神道边都有两排对立的神兽、石像、石马,这些站立两旁的石雕有什么用呢?主要就是守护王陵,保卫逝去的王者,这些石雕像相当尽责,最早的石雕像距今已经500多年了,不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依然守护在这里,而且还要继续守護到永远。

    推荐访问:石雕 发展历程 实用功能 历史上 桂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