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西方为何对西藏存有偏见|对行业存有偏见说说

    时间:2020-07-15 07:31: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本文是《环球时报》驻联合国、瑞士、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联合报道,内容主要有:   一、西方人不了解西藏种种现象;   二、造成西方对西藏存有偏见的原因;
      三、外国部分媒体对西藏事件的看法。
      文章事例具体,提供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值得一读。
      
       “白色恐怖”,瑞士一位分析人士用了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拉萨事件的报道,因为素来标榜声音多元化和客观中立的西方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攻击口气都差不多,并迫使一些西方官员跟着他们的声音跑。在柏林街头,市民克里斯迪安知道拉萨发生了骚乱,知道喜马拉雅山、布达拉宫和藏药,但他完全不了解西藏历史,却肯定地说“中国占领了西藏”。克里斯迪安的例子在西方很有代表性,一些人不了解西藏的情况,媒体的报道造成了他们对西藏情况的误解甚至偏见;另一方面,有些年轻人不满媒体报道,但他们同样不了解西藏,他们觉得媒体对一个国家的集中攻击实在有点儿过了头。
      
      西方人大多不了解西藏
      
      藏学在西方出现非常早,远在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者德克勒希就成为欧洲藏学的奠基人。但西方藏学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从客观上说,它的萌发并非源于对西藏或中国了解的紧迫需求,而是因为偶然原因,如一些人对东方神秘哲学的兴趣、对佛教经典的研究等,德克勒希本人就是为研究匈牙利人的起源而“误入”藏学研究的。不仅如此,许多藏学家对藏学的研究并非来源于一手资料,如德克勒希和另一位西方藏学奠基人福克斯都从未到过西藏甚至中国,他们的研究中心在印度大吉岭。从主观上,一些探险家、传教士本身抱有西方中心意识,甚至殖民观念,把藏学研究自觉不自觉地与殖民利益挂钩。因此,从一开始西方藏学就存在着严重误区,如单纯强调“精神”,忽视对西藏社会的研究;单纯强调西藏文化的特殊性,忽略研究其与中国内地文化的关联;单纯强调西藏的“独立性”,对其与中国内地的密切关系视而不见。
      在高度重视历史教学的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西藏历史的章句寥寥无几,清朝以前的西藏历史几乎一片空白。有一些法国作家、诗人,在对西藏历史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有人却相信清代达赖噶厦政府和清政府是“布施”关系,而非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对一些普通德国人来说,西藏就是“一群穿着佛教服装的人”,他们获得的西藏信息主要来自电视和报纸,他们知道青藏铁路,对西藏的地理感兴趣,但很少有人能有机会通过读书仔细了解西藏历史,偶尔有人了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也多认为“只是一个异族通婚的故事而已”。当记者告诉克里斯迪安中国有56个民族时,他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英国殖民者18世纪后期就开始渗透西藏,但如今无论是年轻一代还是年老一代的英国人对西藏的情况都了解甚少。多数人没有机会去中国旅游探访,西藏对他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一些英国人甚至并不知道西藏的地理位置。对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文化的区别及西藏在1949年前后的历史都没有了解。有人会主观提出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但这些人并不了解中央政府给予西藏的财政援助究竟有多少。英国人对西藏的关注,主要来自媒体近期的大幅报道。由于媒体在报道时常将当地打砸抢烧的冲突画面放在报章显著位置或电视新闻的标题画面上,拉萨究竟发生了什么,对很多英国人来说就是“混乱”。在这当中,媒体传播的主要是来自印度达兰萨拉达赖集团的声音和一些学者对中国的偏见,这些声音都极力把人员伤亡的责任归于中国政府。
      在英国的中学教科书上,关于中国的介绍远远少于欧洲邻国。很多英国年轻人并不知道英国曾在西藏有过殖民历史,因为在教科书上,包括东印度公司话题在内的英国海外殖民历史被寻求海外经济发展的理由美化了。在英国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有关西藏近一个世纪题材的作品几乎没有。而一部由美国影星布拉德 ・ 皮特演绎的、片面描述西藏上世纪历史的电影《西藏七年》则多次在英国广播公司等当地电视频道播放。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很多英国年轻人认为“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他国没有必要干预太多,更不能和奥运会等问题挂钩。他们这样说是因为看不惯媒体上对中国的攻击有点儿过了头,因为欧洲同样也有很多说不清楚的人权问题。
      
      造成偏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瑞士一位分析人士说,西方对西藏的报道如此褊狭,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出于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敌视:二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缺乏对中国各民族之间交往史的了解;三是西方媒体信息的单向化,报道信息主要来自达赖集团。3月26日,记者接到瑞士法语区广播电台新闻记者瓦莱里的电话,对方向记者提出的问题是:“你认为西方对中国西藏的报道客观吗?”我们回答:“西方的报道当然不公正,西方一直自称支持不同的声音,但在这次报道中却出奇地一致,给人一种背后好像有人操纵的印象,这不由得让人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对这种看法,该电台的采访者说:“很新颖。”
      西藏和平解放,尤其达赖出逃后,在一些西方人士的参谋下,“西藏流亡政府”组成了形式上模仿西方的“内阁”,他们利用某些国家、组织的资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数十年的单方面宣传和报道,在报道中达赖成了“爱好和平、反对暴力的纯宗教人士”。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达赖集团采取了避重就轻的宣传手法,如只谈“高度自治”、“不追求独立”,却不谈“高度自治”的内容实质上和“独立”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谈“保护文化”、“保护人权”,却回避旧西藏的野蛮落后;只谈“汉人对藏人的种族灭绝”,却不谈自1644年至1950年西藏人口下降了880万,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却增长一倍有余,且藏族人口增长率远高于汉族的事实。德国一位专家说,达赖拥有“绝佳的市场营销能力”。德国《名利场》周刊发行的一期刊物,不仅有对达赖的专访,还附送缩写本的《达赖自传》。
      《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一方面可以说美国人不懂西藏的情况,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一些美国人特别懂得“西藏问题”的“价值”,甚至怀有特殊期待。宾州里海大学的教授墨农在一次演讲中甚至预言,西藏这场危机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出现重大衰退,尽管他承认目前看来还没有这种可能。
      对中国的偏见还存在于美国的教育中,2007年纽约州高中“世界历史与地理”期末考试的试题中,有一道主题为“政治改变”的论述题,要求学生撰写条理分明的短文,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世界历史中有关政治改变的任何范例,但明确提出,答案中不可引用毛泽东或邓小平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作为政治改变的范例。而另一道主题为“侵犯人权”的论述题又要求,不能在答案中引用任何有关美国的人权侵犯。
      美国一家商业战略咨询公司负责人说:“美国实行的是一种‘名人文化’。”由于一些媒体常灌输达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与“宗教领袖”的身份,影响了不少西方普通人对达赖的看法。在美国,有好几个并不了解中国,但始终认为中国一切都坏的‘名人’组织,他们认为在奥运会前及奥运会期间制造麻烦是好机会,他们在利用公众对事实的无知。
      
      世界传出不平声音
      
      埃及《金字塔周刊》最新一期的报道说,“在拉萨骚乱事件中,最令人吃惊和引人注目的事实是西方政府和某些社会组织拼命给西藏‘独立分子’提供方便”。泰国《亚洲论坛报》的文章认为,西方在“西藏问题”上指责中国,“是鳄鱼的眼泪”,报道说,“应透视南亚历史来理解当前北京在西藏的角色,很多人已忘记了英国在帝国主义冒险中曾利用西藏削弱当时无助的中国”。美国《肯塔基核心报》题为“西方对西藏骚乱的反应显示出普遍的伪善”的文章说,由于媒体的偏见报道以及对中国与西藏关系的普遍误解,很多西方人在事件发生后马上就批评中国和她的人权记录,出现要求抵制奥运会的声音。文章指出,从13世纪起,从元朝到清朝中国一直主张对西藏享有主权,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要求“肯定比美国对得克萨斯、夏威夷和波多黎各的主权要求更具合法性”。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如果给予西藏自治区政治上的“独立”,西藏注定要陷入经济灾难,甚至退步到最黑暗的农奴制度的中世纪时代。他说,2006年西藏自治区财政收入只有14亿元,而财政支出却是180亿元。显然,除中国外,无论美国、欧盟还是任何第三方,不会为中国这个贫穷地区的居民支付如此庞大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和医疗服务。
      美国“反战”网的文章认为,在“西藏问题”上做文章对西方没有好处。文章说,西方的压力如果引发中国民族主义复苏,对世界和平并非吉兆。文章称,“经常是这样,我们创造了我们害怕的敌人”,“我们自己才是我们最坏的敌人”。美国《赫芬顿邮报》题为“西方激进主义帮不了西藏”的文章认为,如西方真想帮西藏人民,活动分子、媒体和政府必须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花言巧语,努力在中国框架下合作。“这听起来像是认罪,但这是最好的办法”。
      在瑞士一个例行记者会上,一位阿拉伯记者说,中国的声音似乎传不到西方媒体上,西方媒体好像不愿在报道中引述中国官方的信息。他希望能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在报道中将各方的信息都传递给读者。美国《赫芬顿邮报》的文章分析西方媒体报道拉萨事件的潜在偏见时说,达赖及其“流亡政府”特别会搞公共关系,尤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成功吸引了国际媒体和能接近政府与决策层的非政府组织。加拿大一位分析人士说,上世纪70 年代,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曾在海外振聋发聩,起到了对西藏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政府西藏政策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阐述和宣传效果,如今中国可以做得更多。
      (来源:《环球时报》)
      (读者反馈请发至dachuanbo@yahoo.省略)
      责编:金 中

    推荐访问:西藏 存有 偏见 西方为何对西藏存有偏见 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美记者中国行打破偏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