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走钢丝【李向民,在文化与产业之间走钢丝】

    时间:2020-04-01 10:21: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向民   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1985年提出“精神经济”理论,中国最早研究文化产业的学者之一。      与其说文化产业是一个人文课题,不如说是一个经济问题。它的整个生产、运营方式都和以前的文化事业有本质不同。      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新时代――“精神经济时代”。以精神产品生产为龙头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精神经济里,我们需要明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文化事业是相对公益和非盈利性的;而文化产业是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来形成盈利的。   文化个性化,而产业化强调标准化,文化与产业原本存在矛盾。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好莱坞的电影每年都会像航空母舰一样驶向全世界各地,故事、内容、表现方式都会不断翻新,这是个性化的体现。但它们在制作方式、制作流程,讲故事的方式、价值观都是一致的。文化产业需要将个性和标准统一。   我们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到了云南,只要天气允许,几乎天天过泼水节,到了彝族地区就天天过火把节。泼水节和火把节本身蕴含的民俗文化用意消失了,变成一种游客服务的商品,这在过去不可想象。但用文化产业的观点来看,它整合了文化主体性与产业个体性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非功利性的,但一旦变成产业化后,它还必须满足市场的需要。现在影视剧的生产分化非常严重,看电影的人群基本上是25岁上下,看电视剧的基本上是45岁以上。如果不把它们分开,用电视剧的方式做电影或者用做电影的方式做电视剧肯定卖不了。   文化产业也面临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就遇到一个难题,究竟是由经济部来管文化产业,还是由宣传部来管。既然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讲到,文化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果经济部门都管不着支柱性产业,那它算是支柱性产业吗?   当然文化产业太特殊,不管容易出问题,出乱子。比如有一个电视剧拍完了,突然广电总局来一规定,涉案剧、反腐剧不能播,至少在黄金时间不能播。这对于电视剧的生产方来说,是灭顶之灾。一系列的意识形态问题,都成为了文化产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旦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就注定要面临这个问题,就在文化和产业之间走钢丝。走得好,你也许能够双赢,如果走得不好,就很有可能将事情做砸了。   国外经验里,文化产业是产业分工的社会化,比如苹果公司在全球的供应商可能是上万家。文化产业的生产流程必须标准化。拿影视举例,将电影、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和岗位分工,把制片人确定为整个流程的主管,制片人控制整个流程,并挑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最后根据“商品=产品+品牌”的公式,建立明星制度,流程有严格规定。   再次是投资规模的巨大化。文化产品今天的规模已经到了以前匪夷所思的地步。1984年美国八大公司,平均每部电影成本为1440万美元,2004年达到6360万美元,增长4.4倍。市场营销占的比重占制造成本的比重也在迅速提高,其增长速度甚至高于电影成本的增长速度。   最后是产业结构集中化。在整个电影行业当中出现了一批垄断性的寡头,甚至控制了全球的文化产业非常大的份额。   美国从1996年开始,软件和文化娱乐产品出口就取代了航空航天产业的位置,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到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这样的状况。文化产品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减少甚至影响到美国贸易赤字。美国电影《星球大战》的衍生产品,玩具、游戏、图片、唱片等等销售额超过45亿美元,其中根据这个影片设计的游戏,总共6大系列,200余款,3大世界顶级玩具公司来竞标授权,光一个项目这个公司就赚了4亿美元,这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韩国电影海外出口额1999年是70亿韩元,2000年是80亿韩元,2001年是145亿,2003年是360多亿韩元,这样的一个增长率是任何其他行业所不可想象的。   与其说文化产业是一个人文课题,不如说是一个经济问题。它的整个生产、运营方式都和以前的文化事业有本质不同。   当文化产业占了整个GDP份额5%以上,甚至它和上下游之间形成带动关系,基本可称之为“支柱产业”了。我们正在进入这样一个精神经济时代。      (本栏目编辑 李樱)

    推荐访问:走钢丝 文化与 产业 李向民 在文化与产业之间走钢丝 在文化与产业之间走钢丝 文化产业管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