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传播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国际政治传播

    时间:2020-04-01 10:01: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言文字的发明是国际政治现象产生的重要前提,印刷术、广播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近代国际政治的发展,电子技术是当代国际政治多极化较量的重要手段。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传播技术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角色。   【关键词】传播技术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一、传播技术与国际政治   传播必然离不开传播技术。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英语中communication(传播)与community(社区)词根相同并非偶然。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说到:“传播是工具,社会之所以称其为社会全赖这一工具”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传播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工具,人类的历史有多长,传播与传播技术的历史便有多长。   国际政治则不然,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便注定了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人类社会形成国家的形态,本是出于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然而国家却回报了太多的战争与灾难。探讨传播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便是探讨其在国际政治的发展与消亡过程中承担着何种角色。人类的传播形态,从最早的类似动物般的嚎叫及身体语言动作,到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的产生,广播电视的产生,到互联网的产生,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发展都对国际政治产生着影响。   二、语言、文字与国际政治现象之产生   “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作为一种现象有久远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国家,就是存在‘国际关系’,不论这种国家是古代的城邦国家还是现代民族的民族国家”②。因此,我们说,有了国家,才有国际政治。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作用。   国家的定义多种多样。据统计,仅西方学者对于国家的定义就有一百多种。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国家是许多家庭和村落为了完美的生活而组成的联合体;康德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指出,国家是许多人依据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马克思说,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无论哪一种定义,我们发现国家都存在着一些共同要素。国家四要素说将组成国家的要素概括为:人口、领土、主权、政府。换句话说,国家首先是在一定领土内由一定人民组成的一个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那么,要将一定领土内的人民组织起来,形成社会共同体,必然需要人们能够传递或交流消息,这一切首先离不开语言与文字。   首先,国家的形成依赖共同语言,只有语言相同,人们才能沟通,才能形成共识。实际上,语言是人类传播的最初手段,是一切群体与社会形成的基石。《中国新闻传播史》中认为:“远古的人们结群而居,有了信息,需要互相沟通,因此也就有了传播活动。古代的传播活动是十分原始的。最早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③。   其次,国家之大与历史的传承,都要求打破语言束缚,因语言毕竟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于是文字顺势而生。 “文字使小型社区成长为大型的国家,又使国家强化为帝国。埃及和波斯的君主制度、罗马帝国以及城邦制,基本上都是文字的产物。”④   秦始皇为中国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便是统一了文字。因文字不随口语变化而变化,中国虽然方言众多,但几千年来中国人都能阅读汉语的书面语。因此,没有语言,人们就无法沟通,何谈国家;没有文字,信息难以传递至远方,文明难以保存,国家何谈延续。语言与文字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工具,是国际政治产生的重要前提。   三、造纸术、印刷术与国际政治的出现   虽然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作为一种现象久已有之,但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始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向扩张,在此之前世界尚处在东西方“各自为政”的状态中,即便有零星的往来,也是小范围与短暂的。此外,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也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国际关系主要是民族国家间的关系,但是民族国家是一个近代现象。‘民族’及其观念在古代欧洲是不存在的。同样道理亦适用于古代中国或印度。”⑤因此,国际政治的真正出现与发展应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张及民族国家出现时。   1、造纸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向外扩张   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这一技术随后传至中亚,最后通过阿拉伯人传至欧洲。纸张是报纸与书籍的载体,造纸术在国际政治的出现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公园1276年,意大利在蒙地法罗建成第一个造纸厂,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于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被看做近代报纸雏形的威尼斯手抄小报也出现于此时。威尼斯手抄小报的出现源于当时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对信息的需求,如商品行情、来往船期、各地物价、时局变化等等。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手抄小报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扩张。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张的序幕。自此,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夺取与征服殖民地的狂潮,东方被炮火裹挟着进入了全球化进程的开端。谈到地理大发现,绕不开马可波罗。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成书,并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追求东方财富的欲望,最终引发了地理大发现,其目的便是寻找富庶的东方。1492年,当哥伦布扬起探险的风帆时,身上携带着西班牙国王与王后写给中国皇帝的书信。不论是手抄小报亦或《马可波罗游记》,都不离开纸张这一载体。   2、印刷术与民族国家的出现   民族国家诞生于1618年至1648年那场著名的“三十年战争”之后。三十年战争后签署了《威斯特法利亚合约》标志着“罗马教皇向各国要求主权的世俗力量做出了某种让步”⑥,文艺复兴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开化与启蒙的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项传播技术的发明:印刷术。   11世纪,中国人毕�发明泥活字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经中亚辗转传至欧洲。15世纪中叶,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这种技术一次可印制多个副本,成本低廉且十分精美,于是欧洲印刷新闻纸开始流行。1466年,这一技术传至罗马,“使意大利的印刷出版物迅速兴起”。⑦印刷术打破了教会对文化与精神的垄断,大量的报纸、政治小册子及书籍得以印刷出版,大大刺激了文艺复兴的思想与观念,并促进了这些先进观念的传播。难怪西方学者说,在15世纪的欧洲没有哪一种变化像印刷术那样影响深远。实际上,印刷术自产生以来,与报纸、政治小册子、书籍等这些媒介载体一道,几乎参与了欧洲所有的革命与变化。正如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说到:“书籍和报纸与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携手并进。报纸和政治小册子介入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⑧   四、广播等现代传播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发展   梁守德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设》一文中总结了迄今为止国际政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5世纪到19世纪末,以殖民扩张和殖民体系形成为标志;第二时期,1914-1945年,以两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第三时期,1945-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极的冷战为标志;第四时期,冷战结束后,以单极化与多极化较量为标志。   如果说印刷术拉开了国际政治演变过程中第一时期的帷幕,广播则是第二、第三时期走上舞台的重要推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叱咤风云,成为单极化与多极化较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报纸、传单和政治小册子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广播的时代。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播出了沃伦・哈丁击败詹姆・考斯克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消息,标志着一种新的大众媒介的诞生:无线广播电台,展开了全世界广播史的卷轴。随后几年,广播技术迅速遍及世界各主要国家。首先将广播当作宣传工具与外交手段的是纳粹。1933年,希特勒在登上总理位置后即着手打造德国对外宣传广播电台,“1942年,德国用88个短波电台对欧洲广播”⑨。德国法西斯对广播的成功利用,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广播的功能。为争取二战胜利,英国从1941年起通过广播在欧洲发起争取胜利运动;1942年,美国之音创办,向法西斯国家、占领区、同盟国及后方居民进行广播宣传。艾森豪威尔曾说过:“在宣传上花费1美元,可以达到国防上花费5美元的效果”,广播在二战中地位之重要,以至于人们将它称为第二战场。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关系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后,迅速进入冷战,广播在冷战中是重要的斗争工具。1946年3月24日,BBC开始向苏联广播;1947年VOA也开始向苏联广播。苏联方面则通过在本土和东德的发射机进行强硬回应。广播在冷战的开端中起着推手作用,同样也在冷战结束中起着推动作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于1987年5月26日下令停止对美国之音的干扰,1988年11月29日又停止了对自由电台与自由欧洲电台的干扰。苏联解体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广播在其中发挥的重大宣传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成为了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言论的论坛,造成了思想上的大混乱,最终导致了苏联由内而外的解体。⑩   当国际政治走到今日单极化与多极化势力较量的阶段,斗争的舞台已不局限于报纸或广播,各种传播形态全面开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都成为了各方力量较量的大舞台。在经济依存度如此高的今日,任何一场战争都将是损人不利已的,文化软渗透已俨然成为各国外交斗争的主要手段。如何利用传播技术更好地进行文化渗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①⑧[美]施拉姆,[美]波特 著,何道宽 译:《传播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5   ②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   ③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   ④[加]伊尼斯著;何道宽译:《帝国与传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⑤⑥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6-17   ⑦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16   ⑨胡耀亭:《国际广播纵横》,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267   ⑩杨伟芬主编:《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91-103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浅析 传播 政治 浅析传播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 论新媒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