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及当代价值述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时间:2020-03-27 07:4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对“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批判以及对意识形态的经济根源性、阶级性分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这对指导当代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正确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研究;价值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12-0047-03
       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后继者对意识形态本质的相关论述,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对当代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本质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最初体现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1]从而建构起了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虚假的观念体系”含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指被“颠倒”了的“虚假意识”,即那些应当受批判的“以思辨哲学方式出现的使实在神秘化的哲学和观念形态”。 [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者的假仁假义的虚伪的意识形态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为普遍的利益”,[2]这种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欺骗性”。德国主流哲学意识形态是“从天上到地上”,它不是从现实的实践出发,而是从人的观念出发,从根本上“颠倒”了存在与意识、生产与观念的关系,而唯物史观新哲学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从“实践”出发,才是“真实的意识形态”。在《恩格斯致弗・梅林》中,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含义,指出:“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3]在《论未来的联合体》中,恩格斯指出:“迄今存在过的联合体,不论是自然地形成的,或者是人为地造成的,实质上都是为经济目的服务的,但是这些目的被意识形态的附带物掩饰和遮盖了。”[4]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存在的“虚伪性”、“欺骗性”。
       针对“颠倒的”、“虚假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单纯的理论批判,主张“武器的批判”,即要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对意识形态的“武器的批判”,需要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方法手段。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提出了一个历史的绝对前提,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然后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确立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意识源于社会存在,意识形态产生于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生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5]525“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5]525同时,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现实的力量,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影响。马克思对作为国家机器的“政治的上层建筑”和作为意识形态的“观念的上层建筑”作了区分,指出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一个由政治观念、法律观念、宗教、哲学和艺术等形式构成的有机思想体系,它能够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氛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把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信念灌输给社会成员,实现社会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意识形态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是统治阶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切身利益而扭曲真实社会关系的“虚假意识”,它总是存在于一定阶级社会之中,并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固有属性。“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6]意识形态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也可以为革命阶级服务。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套制度化的思想体系,是现存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它作为价值系统发挥作用并使人们认同现存社会制度,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作为革命阶级思想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革命阶级借以认清使命、团结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口号,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5]525革命阶级通过这种意识形态宣传,动员群众与统治阶级作斗争,进而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现象作出了较为彻底的批判,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拓展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内容。他们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如卢卡奇的物化与物化意识理论、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文化霸权批判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机器论、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齐泽克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论等。
       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看作是一种真正的社会批判理论,认为只有掌握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并开展对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现象的批判,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真正含义和意义所在,指出马克思在意识形态批判中采用了“历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方法”,即批判的方法,从而对整个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科学、哲学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批判。他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概念扩展到“物化”概念,认为“物化”就是“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7]与卢卡奇不同,葛兰西和柯尔施从另一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拓展了意识形态的批判领域,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葛兰西一生致力于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工作,将意识形态视为“历史的有机的意识形态”,反对意识形态的单纯经济决定论。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社会阶层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主义的角度进一步表达了实践哲学思想。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集中体现了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他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而是有其自身的类似或准物质性存在,即“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如教堂、学校等。他认为“意识形态一般没有历史”,[8]351 “意识形态是永恒的,恰好就像无意识一样”,[8]352 “意识形态表述了个人与其实在生存条件的想象关系”,[8]353而且“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8]356它以物质为载体,存在于“国家机器”和“实践”中。他提出,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中还承担着主体建构者的角色,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把具体的“个人传唤为主体”,“没有不借助于主体并为了这些主体而存在的意识形态。”[8]361齐泽克也认为,意识形态的根本问题不是观念的扭曲与误认,而是“幻象”已经成为现实本身的一部分。“意识形态不仅仅是‘虚假意识’,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幻觉性再现,相反它就是已经被人设想为‘意识形态性的’现实自身。‘意识形态性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现实,正是它的存在暗示出了参与者对其本质的非知。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有效性,是意识形态有效性的再生产,它暗示单个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意识形态性的’并非是对(社会)存在的‘虚假意识’,而是这种存在本身,虽然它为‘虚假意识’所支撑。”[9]28意识形态并不是“他们虽然对之一无所知,但在勤勉为之”,而是“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人们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和现实中,“人们很清楚那个虚假性,知道意识形态普适性下面掩藏着特定的利益,但他拒不与之断绝关系。”[9]40
       马尔库塞主要从技术理性批判的角度认识意识形态,“在马尔库塞那里,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就是意识形态批判,而意识形态批判说到底就是技术理性的批判。”[10]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在当代发达工业国家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充当着新的意识形态统治功能。“我们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的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11]技术理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了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哈贝马斯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对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技术和科学“表现为技术统治的意识”,“具有替代被废除了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意义”。[12]73 “作为意识形态,它一方面为新的、执行技术使命的、排除实践问题的政治服务;另一方面,它涉及的正是那些可以潜移默化地腐蚀我们所说的制度框架的发展趋势。” [12]64这种科学和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制度领域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形式。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理论的当代价值
       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目的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研究、解决当前现实问题。“他们的文本及其思想不是已走进博物馆的陈列物,不只是记录一段思想史的文献,尽管解决纷繁复杂的时代课题未必会从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但迄今它仍然指导并且参与着对当代现实的‘塑造’,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3]可见,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理论,对指导当代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坚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意识形态本身存在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这对我们反思人类遇到的问题,创造一种文明、和谐、进步的理想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和本质存在不同理解,产生了诸多争论,如关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问题、意识形态的科学性问题、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问题等。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多元化问题上,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必须实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否则,意识形态必然成为扼杀个性和精神自由的思想禁锢。他们之所以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是因为他们的逻辑起点、研究方法和模式不同,没有真正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问题。因此,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出科学、发展、和谐的美好图景。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要始终坚持的。
       第二,在意识形态实践中,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每一种“意识形态”都宣称自己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以统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维护本阶级的共同利益。因此,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便成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维护利益的重要手段。正如列宁所说:“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否认或不了解领导权思想的阶级就不是阶级,或者还不是阶级,而是行会,或者是各种行会的总和。”[14] “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在掌握政权的同时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在这套机器中行使其领导权的话,那么它的政权就不会持久。”[8]338无产阶级政党要捍卫和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立这个党就是为了同资产阶级‘思想’(应读作:意识形态)作斗争,为了捍卫和实现一种明确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5]在这一意识形态力量之下,社会共同体的成员甚至全体社会成员就会具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以及统一的行动,从而实现对社会的肯定与认同。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要牢牢控制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确保意识形态领导权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为捍卫人民的共同利益服务。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正确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始终脱离不开权力控制,始终维护既得利益,这正是意识形态的“隐蔽”所在。正如齐泽克所说:“只要在涉及到社会控制(‘权力’,‘剥削’)的某种关系时以一种固有的、非透明的方式起作用,我们就正好处于意识形态的天地之中:使得控制关系合法化的逻辑真正要行之有效,就必须保持在隐藏状态。换言之,意识形态批评的出发点必须是完全承认它非常可能处在真理外表之下这一事实。”[16] 因此,我们要揭示出这些真实意图,不能因为其表面的合法性就忽视了对其真实的隐秘动机的批判。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种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势地位而变得更具有“优势”,甚至被认为是“普世价值”。当某些人把西方价值观当作“世界价值观”,并在全球范围内宣扬“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理念时,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理论看,这些都有可能是“与意识形态有关的”,其目的也可能是使某种权力控制关系合法化。因此,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问题,揭开其“美丽的面纱”,探寻其“真实的意图”。
      参考文献:
      [1]侯惠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J].
       高校理论战线,2006,(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9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47.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52.
      [7][匈]卢卡奇.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C]//[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96.
      [8][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C]//陈越.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9][斯]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0]傅永军.批判的意义: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45-46.
      [11][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2.
      [12][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3]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08-14.
      [14]列宁全集(2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11.
      [15]列宁全集(1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09.
      [16][斯]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幽灵[C]//[斯]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责任编辑:闫生金]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本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及当代价值述论 马克思主义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