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朗读【浅析《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处断句】

    时间:2020-03-27 07:20: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对宋濂的散文《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一句的两种断句方式进行分析,在对众多文献资料的统计、比对的基础上,说明“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两者的分歧,即宋濂年少在外求学时每天所吃的两顿饭是宋濂自己负担还是由客合主人提供。文章第二部分着重对此分歧进行研究和阐述,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文章的观点,即“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这一断句方式更符合作者原意。
      关键词: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宋学士文集》;《送东阳马生序》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25-02
      
      一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代表作品,属于送别赠言之类的赠序,写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上一年退休,第二年又到南京朝见,这时马生来访,于是作序相赠以勉。
      由于这篇文章是宋濂的代表作品之一,写法布局巧妙,谆谆教导,情真意切,所以历来为各类散文选本、鉴赏集所收录。不过这篇文章第三段中有一句话,在我所见的各类选集中存在两种断句方式:“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如果在“主人”一词之后断句,意为:借住在客舍主人那里,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在“主人”一词之前断句,则为:住在旅店,主人每天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第一种断句方式在我所参考的文献中所占比例稍多。
      从注释来看,采用第一种断句方式的,将这句话理解为。宋濂在外出求学时寄住在客舍主人那里,每天吃两顿饭。这里表明每天所吃的这两顿饭是由宋濂自己负担的,也就是说,客舍只提供住处,不提供饮食。而第二种断句方式,则将这句话理解为,宋濂在外出求学时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给他吃两顿饭。这就说明旅店不只提供住处,每天还提供两顿饭食。
      如此分析,需要细细推敲的两个重点落在了“宋濂是住在客舍,还是客舍主人处”以及“每天所吃的两顿饭是宋濂自己负担还是由客舍主人提供”这两个问题上。
      
      二
      
      首先,对“宋濂是住在客舍,还是客舍主人处”问题进行分析。
      “寓”意为住或寄住,对断句方式的变化不构成影响,暂不作分析。
      “逆旅”是旅店、客舍之意。逆在古语中为“迎接”的意思。旅意为旅人、行者。于是“逆旅”即引申为旅店的意思,另外,也有将“逆旅”用作人生的比喻之意的。但在常见的文言文中大多是指“旅店”,在宋濂的这篇文章中显然也是指客舍、旅店。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旅店很早就出现了,并且一直兴旺发展,我国古代大部头的小说集《太平广记》中提到的许多故事,便是在逆旅中发生的。然而。我通过对《太平广记》中一些故事的粗略了解,发现其中并未有提到旅店提供饮食的情节。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逆旅一定不为旅客提供饮食,毕竟我手头关于逆旅的资料并不丰富,并且这其中的偶然性很大,难保当时不会有这么一家提供饮食的旅店,或者宋濂恰好遇到一位肯接济他的好店主,这里只是希望对“逆旅”有大概上的了解,或是从普遍情况上来理解关于逆旅是否提供饮食的问题,仅此而已。
      其次是“每天所吃的两顿饭是宋濂自己负担还是由客舍主人提供”的问题。
      “日再食”中“食”一字在两种断句情况中有不同的读音和词性。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中“食”字有三种读音。第一种音读“shi”,意为“吃”。词性为动词,如“食而不知其味”(《礼记・大学》)、“食不饱”(韩愈《马说》)。还可释为“吃的东西和粮食,词性为名词,如“足食足兵”(《论语,・颜渊》)“衣食所安”(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第二种音读“si”意为“供养”或“给……吃”,词性为动词,如“先实公仓,收条以食亲”。(《商君书・农战》)、“食马者”(韩愈《马说》)。第三种读作“yi”,用于人名中,如“郦食其”。
      第一种断句把“食”读为“shi”,译为“吃”,全句译为“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吃两顿,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而第二种断句把“食”读为“si”译为“提供伙食”,全句译为“我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给我,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二者看起来都是表现宋濂自己读书时的生活之苦,从意思上讲也都在理上,但是细细推敲,我发现有几处不妥。
      如果按照第二种断句方式来断句,此句为“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那么这句话的主语变动了两次。“寓逆旅”的主语是“我”,“日再食”的主语是“主人”,而“无鲜肥滋味之享”的主语又是“我”。作者若是有意为此,一定是要特意说明这两顿饭是由主人提供的,或者说是由店主接济的,以说明自己当时多么困窘,外出求学如何不易。但是这句话的前面又出现这样一句话,“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围裹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这里的“媵人”一词值得关注。
      “媵人”在《中国历代散文精品》中的注释为“姬妾婢女”,在《散文精华》中的注释为“随嫁女子,此指服侍的仆从”,在《古文鉴赏大辞典》中的注释为“随嫁之人,此指陪送自己上学的人”,《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的注释为“旅社中雇佣的行役”,《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中的注释为“陪送上学的男仆”。
      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我认为将“媵人”理解为“陪送上学的人”比较合适。但是如此一来,作者外出求学时住在客舍,由店主人接济饮食的说法就说不通了。如果宋濂当时困窘到要店主接济饮食的程度,又如何会有“媵人”陪送自己上学呢?如果是店主提供饮食,似乎也很牵强。
      作者说每天吃的这两顿饭“无鲜肥滋味之享”。只是些粗茶淡饭,这句话看似在两种断句中意思一样,然而在不同的断句中却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种断句中,这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平和,就是将两顿饭的情况描述出来。而第二种断句中,若是特意提出两顿饭是由店主人提供,已经是三餐不饱了。又没什么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则就在表现生活窘迫的同时添上了一种抱怨,不满的感情色彩。然而通过对全文的理解,我们知道宋濂显然是没有这种抱怨和不满的。
      这篇文章是宋濂给东阳马生的赠序,之所以说自己当时求学艰苦,条件恶劣,是为了说明读书学习要不怕辛苦,用自己当时的困窘与今日太学生读书条件之优越作对比,是为了勉励青年人在好的条件下更要珍惜光阴,专心向学,文章始终贯穿着一位长者对青年学生的希冀和谆谆教导,在这里出现抱怨,不满的情绪盟然是不合情理的。
      另外宋濂是在暮年、已然学有所成、可立一家之言的情况下回忆自己当初求学的艰辛的,人们在这般回忆往事之时,往往会将之前的困苦当做一种人生的历练,甚至于人生的财富。宋濂显然就是这样,他通篇现身说法,讲自己年少学习时的嗜书之笃,求学之难,问学之恭,力学之勤,上学之苦,结尾处又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说明“勤且艰”是一种美德,是年轻人需要学习,磨练的。而文中对比同舍生的部分也是如此,“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作者说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帽带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仿佛神仙一般;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作者一心向学,从学习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因而知足而常乐,不羡慕别人的锦衣玉食,不和同舍生对比这些物质上的享受,那又怎么会对两顿粗茶淡饭产生抱怨不满的情绪呢?可见“无鲜肥滋味之享”只是宋濂在提及当时求学之困窘时的一种描述。而第一种断句也更符合这种感情色彩。
      综上所述,笔者对《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一句的两种断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这一断句方式更符合作者本意。

    推荐访问:东阳 断句 一处 浅析《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处断句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