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_运用自尊是学校教育应当首要开发的心理资源

    时间:2020-03-13 07:22: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自尊在个体发展特别是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会对其学业成绩、创新精神等各方面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   关键词:自尊;学校教育;首要开发;心理资源
      
      一、 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千百年来,无论在历史记载、哲学论文,还是在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中,人都被描写成是渴望得到尊重,并尽力使自己的行为是公正合理和符合道德规范的。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自尊是一个有层次的、动态的同步信息加工系统。它由潜在自尊、社会自尊和元自尊三个层次组成。潜在自尊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维护自我尊严与他人认可的要求。人类千百万年历史所获得的经验按习得性遗传的原则遗传下来,并储存在心灵深处,构成庞大的潜意识。潜在自尊是人在心底里对尊重的向往,是人生活于世不可缺少的条件。社会自尊是指人期望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认可、接纳与承认,包括隐性与显性两个层面。隐性自尊是作为人的精神属性或需要而存在的,是人对相关自我评价的外界刺激的反应,属于非理性因素。这种心理与认知的逐渐凝聚与沉淀,一旦达到了定势的程度,就会使非理性因素具有自发性、突发性与非逻辑性,它主要包括对自尊的直觉、对自尊的情感体验及对自尊的态度倾向。显性自尊是人精神属性或需要的主体部分,是人对相关自我价值的外界刺激的有意识、有目的反应,属于理性因素,具有主动性、自觉性与逻辑性等特点。
       元自尊是我们在本文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元自尊是指人对自尊认识过程的评价与指导,由自尊评价与自尊调节两个部分组成,它是人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表现。
      自尊从结构上看虽然是有层次的,但各层次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来表示。第一层只由潜在自尊构成具有对自尊信息进行接收与储存的作用;第二层是社会自尊,由潜在自尊加上社会自尊本身成分组成,它主要负责对自尊信息进行识别、激活、过滤与输出;第三层是元自尊,它位于塔的最高层,由前两层再加上它自身成分组成,主要负责对自尊的认知、情感与态度过程进行再评价与再调节,具有监控、疏导与反馈作用。在操作层面上,自尊系统是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与相互合作的,每一层的功能都建立在它下一层的功能基础之上。换句话说,社会自尊离不开潜在自尊的动力功能和其提供的快速信息反应;元自尊更离不开潜在自尊和社会自尊提供的关于对自我价值认知、感受与行为倾向的快速信息反应与精确控制。
      
      二、有关自尊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问题,是近年来自尊研究领域最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美国是最早对自尊进行系统研究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对自尊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将自尊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美国的学校,对违犯纪律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低调处理,擅长使用选择性问话,比如:“你是愿意马上停止和你的邻座讲小话,还是坐到窗边单独的课桌上去?”这种做法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把如何改正错误的自由权交还给学生,避免了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训斥的低下地位。
      相比之下,我国学校对学生自尊的需要明显重视不够。在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看来,按照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是学生的本分,“打是亲、骂是爱”的说法是近乎真理的教育信条。这种扭曲的教育观念,把“重心”偏向了成人,成人的评价也就由此获得了权威性。在孩子的认知世界中,已经存在着自尊需要的模式,而这种认知模式是在长期的与教师、家长学习和交往中,逐渐凝聚和沉淀而形成的,它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存在于孩子的意识深层,并成了其判断和衡量自尊的标准。如果一旦遇见与这一认知模式相一致的情景,就会不自觉地突然产生“我是值得被尊重的”或“我是不值得被尊重的”的认知评价。鉴于自尊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学校普遍忽视学生自尊需要的现实,本文认为应该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突出特征的“尊重的教育”。
      “尊重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它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认为只有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的一方,为学生着想,把人的特殊性,学生的特殊性摆在最重要、最显赫的位置上,教育要走近人、关怀人、感召人的愿望才能实现。从这个视角上看,“尊重的教育”追求的是对人性本质的关爱和教育的主动精神。这种精神从本质上看,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升华,也是教育要驶向人自身智慧潜能开发的一种期盼和追求。而这种期盼和追求恰又凝炼了“尊重的教育”的真话,即教育者要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遵循学生的特殊性去创设教育目标、构建教学模式、组建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激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尊重的教育”是关注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供积极、有效的自尊评价策略,即当外界评价发生偏差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智慧选择适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回避、升华等来应对目前的不利局面。这种评价与调节是个体对自尊的认识、感受、态度、动机等进行的积极的再指导。这种教育需要教育者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理辅导等向学生传授元自尊调节的策略,如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与自我解救等。因为在学校教育中,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自己帮助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救自己和自我学习的道理,他们才能做到无论遇到什么样令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和什么样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三、心理学研究已证明,自尊是由内在和外在诸多因素作用所形成的,它本身负载着我们的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的印记,并经受着社会主流文化精神的影响。其中,教育不仅会对学生自尊发展发挥巨大作用,而且还会由此影响学生的实际自我状况和整个人生道路。据此,我们认为,注重学生自尊感建设,发掘学生自我负责以及生成自我效力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工作的立足点和目标。
       这种着眼于学生自尊发展的模式由以下四分组成:1、组织系统。将促进自尊发展的心理辅导工作列入学校教育目标,并制定实施规划。建立实施心理辅导的专门机构,使其在实践中有独立的地位、专门的工作人员及严格的组织制度,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独立性。2、内容体系。着眼于全体学生自尊发展的促进,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矫正,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宣传、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因心理发展趋向成熟而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3、行动系统。○1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辅导内容。○2对存在某一类共同问题的群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3通过开放心理咨询室、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开办咨询信箱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解决一些学生需要特殊帮助的问题。○4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4、评估系统。开展学生心理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较客观地了解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了解心理辅导效果,此外还应包括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评估。只有如此,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不断提高工作效果。
      
       综上,自尊不仅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推动个体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心理动力,作为教育者,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这种重要资源,为未来培养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向葵,孙天威,张林.自尊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马前锋,蒋华明.自尊研究的进展与意义[1],心理科学研究2002,(2)。

    推荐访问:首要 自尊 心理 运用自尊是学校教育应当首要开发的心理资源 幼儿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