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长治汉唐苑_诗情画意中的唐苑与汉陵

    时间:2020-03-12 07:3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桃花源”与“大观园”是国人诗意栖居的最好居所,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两种模本,都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核心理念,遵循着曲折幽深,诗情画意的美学规则,与西方园林人力中心论的理念不同。古长安城南是秦汉唐王朝兴建园林的风水宝地,作为上林苑遗址的杜陵积淀了厚实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杜陵地区的唐苑与汉陵应在生态美学的指引下,尊重原有的自然与文化,运用艺术的准则设计,使中国园林的魅力重新绽放。如果说唐苑属于工笔式的设计,精致繁复,而汉陵的设计则要疏朗与粗旷,以白描的手法写意自然。
      关键词:低碳经济;西安园林文化;工笔画下的唐苑;写意画下的汉陵
      Abstract:“Peach Blossom Spring”and“Grand View Garden”is a poetic dwelling people the best accommodation,but also two kinds of Chinese garden culture model of this.Although the people are embodied as,Naturalism core concept follows the twists and turns deep,poetic and aesthetic rules,and the center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human landscape differently.South of the ancient Chang’an Tang Dynasty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n and Han Feng Shui garden,as Shanglin Parkland site Duling accumulated solid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Duling region with Han Tomb and Tang Court,shall 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respect the original nature and culture,the art of applying the criteria for design,the charm of Chinese gardens bloom again.If the style Tang Yuan are meticulous design,exquisite complexity of the design will have the Han Tomb Lichtung and bold,impressionistic approach to the natural line drawing.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Xi’an Garden Culture;Painting under the Tang Court;Freehand draw the Han Tomb
      中图分类号:TU0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12-33(5)
      
      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广场式的公园铺天盖地出现在中国各大城市,罗马柱、雕塑、喷泉、几何型的植物比比皆是。这样的公园具有开敞性与公众性,摈弃了中国园林的封闭性与私密性,使绿化的资源让民众得以共享,可是这样的大尺度又使中国园林所特有的韵味与情趣被抹杀。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源于现代工业文明指导下的人力中心论,它的主要特征是空间的几何化,用机械论的观点来解释自然,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而这一切在西安的园林文化中又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
      1西安园林文化的现状
      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一旦建立皇都,必然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西安作为古都,园林文化很是发达,不仅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也有寺观园林,而且文人园林也在此真正产生。当今园林又以另外一种形式兴盛起来,园林的样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通俗化的公园。西安南郊就新修了几个遗址公园,包括大雁塔遗址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这些公园体量大,干净整洁,具有现代城市的气息与风格,自然要比兴庆宫公园、丰庆公园、莲湖公园、革命公园等更加时尚与大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园林通俗化自然有它的道理,可是一切都世俗化了,就失去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
      西安的古园林因为历史等原因早已消失殆尽,新建的公园又多以西方化的模式为准则,那么西安的古园林还留下怎样的古遗迹与中国的美学规则呢?
      2西安古园林及其美学规则的遗存
      2.1西安古园林的遗存
      早在周代,周王朝就将杜陵地区及其渭河南岸的大部分地区,辟为专供帝王游猎之地的苑囿,即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的雏形。高台有通神的作用,成为帝王祭祀的重要场所。《诗经・大雅・灵台》中就记载了周文王修建灵台、游览灵囿的盛景,灵囿里有麋鹿、百鸟等飞禽走兽,还开有灵沼,沼里有鱼。园中还建有学校,不仅有游览与娱乐的功能,还有教育与政治教化的作用,体现出与民同乐的祥和景象,天地人在此完美统一。在今西安长安区的灵沼乡就包括了西周先祖灵台的绝大部分地方,而在户县秦渡镇北还有灵台的夯筑遗迹。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他在渭河南岸修筑了皇家园林――上林苑,象天法地,宏大奢华,皇家园林的体制得以初步确定。西汉时期继续沿用上林苑,在汉武帝时期,上林苑开始大规模扩建,其中种植了许多奇花异木,圈养了许多珍奇异兽,供皇帝或达官贵族观赏猎获。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通过描写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壮丽及天子射猎的壮举,歌颂汉帝国一统天下的声威与气魄。作者也铺陈夸耀国都长安水利资源的丰富,说“终使灞、�,出入泾、渭、津、漓、瘪、橘,纤余委婉,终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这就是“八水绕长安”的由来。
      到隋及盛唐时期,通过对杜陵及城南地区的完善,曲江已经成为著名的风景园林胜地,既有为皇家服务的芙蓉园,又有供平民百姓游玩的曲江池。“从《忆长安》等唐诗证明,在唐代诗人的城市印象中,唐都长安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是曲江,不是龙脉所在地的大明宫与兴庆宫,因为曲江系盛唐文脉所在,处于龙脉与水脉的交汇处。龙首原是唐长安城的龙脉,曲江是唐长安城内最大的湖池,构成长安城的水脉。”[1]除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寺观园林也已大兴。真正可以用“诗情画意”来描述园林,应该自唐代开始,那时真正的文人园林出现了。王维的辋川别业等私家园林,使园林脱俗为雅。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这诗画相通的源泉则是王维的辋川别业,诗画与园林早已不可分。
      而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与《自题小草亭》都记录了他的一处私家园林庐山草堂,《池上篇》又记录了他的另一处履道里宅园。其中因势造园,取法自然;化大为小,小中见大;巧于因借,虚实相生;闹中取静,以幽克喧等造园法则至今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柳宗元在不完满的现实中写下了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在融入大自然的过程中排遣了内心的苦闷,也遗留了园林的艺术观。柳宗元的建筑观,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以节俭为本,在规划时也是旷、奥相宜,值得今人借鉴。两座园林虽都不在西安,但都在唐文化的影响圈内,文化资源的遗存要多于自然资源,尤其养心自然的人性关怀与节约民本的人文关怀值得当今的园林建设者借鉴。所以当今的园林建设缺少民众的评价,没有文化学者的参与的确是欠缺的。唐之后,随着政治与商业中心的北移南迁,西安的园林也逐渐衰落,可是其中的文化规范与美学原则依然影响至今。
      2.2西安园林文化中的中国美学规则
      “桃花源”与“大观园”是国人诗意栖居的最好居所,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两种模本。桃花源更本乎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造物主,而所有人文的设计在自然面前都是拙劣的。王国维说过,“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今这种更为原生态的自然已经几乎绝迹,甚或没有,但却是人类永恒的梦。
      而大观园是人化的自然,在人化的过程中遵循着美学的规则,属于园林设计的典范。那金陵十二钗的宅院更是各具特色,居如其人,每一个院子都带有主人的味道,形成不同的美学效果。潇湘馆的孤傲,蘅芜苑的典雅,秋爽斋的清爽,而李纨居住的稻香村是一处体现村落野趣的院落。这应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可见,不管是“桃花源”还是“大观园”都体现了中国的美学规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指导思想;曲折幽深,诗情画意的美学追求;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的具体设计等等。而中国园林不仅有自身的形式与美学,也带有每个时代特有的气象与氛围。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永远是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魂魄的所在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汉代的气象与风格是大气、浑然、古朴。贾平凹所写的卧虎是守在霍去病墓侧的,也沾染着汉代的大气,“‘卧虎’,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这种拙厚,古朴,旷远之味影响着汉代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唐代的气象是大气得很恣肆,正所谓“盛唐气象”。
      3美学规则下的唐苑与汉陵
      西安城南是历代王朝兴建园林的风水宝地,积淀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而今兴建的曲江属于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尤其杜陵地区属于古园林的遗址,所以要重振中国园林的魅力,必须注重杜陵地区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从自然的角度来讲,这里有西安万亩都市森林生态园,可以改善西安空气与水的质量。城市不应只是高楼林立,而应佳木成荫。这里的文化资源也很丰富,诞生过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苏武、杜如晦、颜真卿、杜牧、韦应物等。
      要重新绽放中国园林的魅力,就要遵循中国美学规则并在现代生态美学的指引之下造园构苑,营造诗情画意的唐苑与汉陵。生态美学虽由西方提出,却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在这一点上有必要打通中西,融合古今,重新审视过于现代化的园林。园林不同于公园,艺术的准则更高。唐苑作为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分会场,属于高起点的建造。苑里有古木、奇石、果木,也有锦麟与盆景。而汉陵的开发要随物赋形,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如果说唐苑属于工笔式的设计,精致繁复,而汉陵的设计则要疏朗粗旷,以白描为主。
      3.1工笔画下的唐苑
      唐苑以“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为发展理念,以古树、盆景、奇石、锦鳞、民俗艺术品、蓝天碧水等为元素,结合杜陵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以弘扬中国盆景艺术为己任,最终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园林。事实上整个唐苑俨然是西安城的一个大盆景,怎样避免“病梅馆记”的病态理念,不拘一格将风光聚集于此,精致却又不失大气,体现出盛唐的气象与风格,应是唐苑思考的课题。
      3.1.1古树古意,刚健雄浑
      树人与树木一样,是需要有历练与积淀的,成百上千年的古树是有灵性的,犹如年长的老者给人们以佑护。而树和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不是树影响了人,就是人影响了树,树与人的生命同在,因此毁树也就是毁人。唐苑移栽了两万多棵几百年到上千年的古树,有灞桥垂柳、关中古槐、秦岭黑松、神农紫薇、千年银杏、百年皂角,这些树使这座现代人建造的园林充满古意,而且颇具阳刚之气。而且这些古木也都承载着陕西风土人情与中国传统文化,灞桥垂柳承载的是古人折柳送别的情谊,关中的古槐虽不是山西的大槐树,却能勾起人们的家园之感,借以抒发思乡之情,在物欲化的都市生活中寻找新的根基。设计者要挖掘出这些古树的文化内涵,给品鉴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3.1.2奇石古器,姿态各异
      (1)奇特的毛石
      叠石堆山是中国园林建造的美学追求,所以有园不能无石。而且品石如品人,有痴、瘦、顽、丑之别。唐苑里的石头与瘦、皱、透、漏的太湖石不同,其毛石更厚重而且有历史故事,比如那“盘龙驾云石”,自然凸起的石纹下方如云雾缭绕,上方如巨龙盘旋,文人们由此演绎了一段汉宣帝的故事。还有霍光的太师石椅、王昭君的泪花点玉、汉宣帝的王者试箭。因地缘关系,这些奇石演绎的都是汉人的故事。
      (2)朴拙的石像
      石像主要有石羊、石虎、石狮等,这些石像并非出自名门,由学院派的艺术家雕琢而成,而是来自民间的手工艺人,自然就有一股来自民间的乡土气息,体现普通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虽不精致,却很朴拙。这些石像是中国式雕塑,在力与美的较量中更多体现出浑然一体的意趣,而不是力量感与神奇性。比如,憨态可掬的石羊体现了国人祈求祥瑞之气的心愿。石虎与石狮的雕刻更加写意而非写实,西方石雕的狮子都比较威猛强盛,亲切不足,而这些石虎石狮则比较亲和,便于护佑国人的门户与风水。
      (3)古朴的石器
      唐苑里最让人欣喜的是它收集了很多农家石器,这些都是当年农家生产劳作时必用的器具,现在看来就很有历史感与农家味。那些拴马桩、饮马槽、石缸、石臼、石条、门墩、碌碡、磨盘等,自有一种野趣。而且马槽里不撒草料,种植各种荷花、睡莲、水仙,别有一番风味。碌碡成为盆架,石条石碾石磨铺就的道路,较之现代柏油马路,具有很大的反差,意味深长。“在德国,一些人行道、露天停车场和公共广场,也常采用铺杂草的方式:露草方格砖,地砖草皮拼接型地面,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生存,便于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又保持了环境的洁净。”[2]这样的理念在唐苑也有体现,而且运用得更加自如,既利于萋萋芳草的自然生长,又没有土路的泥泞,还显得古朴。拴马桩也从实用走向审美,成为装饰品。
      3.1.3湿水枯水,虚实相间
      因为这里天然的水资源匮乏,所以只能用人工取水法取得活水,既有小瀑布,也有小溪流,里面还养有锦鳞。有了水,园林才有灵气。曲折自然的水岸,蜿蜒的小路,人与水的亲和,行走在其间更是怡然自得。
      可是园林的设计毕竟要因地制宜,所以除了引用活水,还引入了枯山水景观,从而使得唐苑虚实相生,充满禅意。“枯山水景观的引入是唐苑因地制宜,弥补场地先天不足的一大亮点……其做法是用精心筛选的细砂在地面上铺设,形成虚拟水面,四周再用软管与藤条围成不规则的图案,象征为水岸;中间用几尊石块或片片草坪,虚拟为岛屿或芳洲;或在干涸的沟涧抹上水泥、留有条痕、卵石或苔藓,虚拟成溪流河道等。”[3]
      总之,唐苑是中国式的园林,不是现代化的西方园林,不仅有古意,还有野趣与禅味。可是,大唐风范在唐苑的整体气韵与风格中是如何体现的,还不太明了。
      3.2白描画中的汉陵
      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传神。国画中最为传神写意的就是白描画,追求的是整体的意境与情趣。汉代的卧虎所体现的是整个时代的苍古之气,而苍古之境也正是汉陵构园的灵魂所在。因此既要从大处着眼,要有开阔的视野与胸怀,也要从小处着手,精工细作。
      3.2.1汉陵的大忌:现代化的公园
      尊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汉陵的建设一定要有对历史的尊重,这应是一个基本原则。朱光潜说过,艺术化的人生是慢慢走,欣赏啊,而艺术化的园林自然反对人力的造作与穿凿,讲究的是曲折幽深而非直露夸张,在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中慢慢的欣赏而非快速的消费,这样就可以使人获得一种复得返自然的情趣,从而领略平淡朴讷的整体气韵与风格。
      首先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护汉陵的地形、地貌、植被、石碑等,不能断了山脉,斩了龙脉,去了神气。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样汉家陵阙才会有生命与灵魂,不会在钢筋水泥的压抑下变成盆景。任何现代化建筑,诸如烟囱、厂房、高层建筑、电线杆子等都不能建在周围,不能挡了登上汉陵极目远眺的视线。
      而在建设与汉陵有关的基础设施时,要慎重,不能喧宾夺主。新建筑体量要小,不能造成山小楼大,山低楼高的局面;不能把汉陵与生俱来的以土为主的苍古之意改成无土可见满口金牙的恶俗形象;地面道路避免修柏油路。在新旧冲突中一定尊重古意,而非一味求新求变。
      景点不宜贪多,如果设计了很多的景点,而每个景点穿凿附会的地方很多,并没有丰富的意韵与情趣,那就不如精炼一些有意思的景点,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登上汉宣帝的陵园,要使游人发思古之幽情,对话古人,对话历史,返观现实。
      艺术化的园林讲究小巧而非庞大。汉陵自然要大气,但大气并非靠大尺度的建筑来完成,大花厅、大道路、大广场、大喷泉、大餐厅、大宾馆等,以大为尚,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大如果更多传达的是一种平面化的感受,缺乏亲和力,没有含蓄蕴藉,没有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余地,则不可取
      粗制滥造易为,精致繁复难做,平淡朴实更难做。“恽寿平论画:‘青绿重色,为浓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淡易,而愈见浓厚为尤难。’造园之道,正亦如斯。所谓实处求虚,虚中得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存天趣也。今经营风景区园事者,破坏真山,乱堆假山,堵却清流,易置喷泉,抛却天然而善作伪。大好泉石,随意改观,如无喷泉未是名园者。”[4]汉陵的山为土山,尊重原貌,水为远水,可以巧于因借。在西安市闹中取静,以静克喧,城市山林,两得其宜。汉陵如若建大门,不宜开门见山,须有前奏,缓步入园,起承转合,渐入佳境才为正道。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之余于艺术化的园林中得到暂时的缓解与休憩,尤其是在物欲化的都市生活中寻找新的根基,使园林成为人们的绿色家园。
      3.2.2汉陵的大宜: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得天独厚的汉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无价遗产。古代皇都的选址是很讲究的,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背靠秦岭,面朝渭河,八水绕长安,历来就是风水宝地。而阴宅是安葬先人,庇佑后人的,所以也很讲究风水,包括地址、方位、走向、环境等,何况是一代帝王的陵墓。而今汉陵荫泽的不光是刘家,更是陕西人乃至国人。
      名不正则言不顺,园名要讲究名副其实。“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5]汉陵可谓汉陵原,这既符合其特点,又与其它园林相区别,也点出了西安的地理特征。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一马平川之上有很多的台塬,比如龙首原、乐游原、白鹿原、杜陵原等。况且“原”字又与“桃花源”的“源”、“大观园”的“园”谐音,可以通用。
      在自然的开发上,西安城要原生态的保留一片土地,一片树林。“日本京都有一条河叫鸭川,这条河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河边也没有用水泥砌成一个庭岸,芦苇丛生,河中心是一座座高低不平的裸石滩,而且河的这边到那边还有石跳,非常美。长沙有一个巨石州,它另一头是福加州,也是野性的,没有游客去,只有几座农舍,还有一片片农民的菜地,有大量野生芦荟和沙滩”。[6]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借鉴,留住汉陵原的植物生态,比如野菊花、野酸枣等。
      汉陵是土山,山贵有脉,要栽有特色的花木,形成自身的风格。这里的花木等宜古不宜新,一定要有姿态,这样才能经得起细细的品味与推敲。
      造园要留有余地,以便读者细加品读。比如四季山川,应春有春意,夏有山气,秋有秋色,冬有冬骨;一日的品味,清晨有清晨的清澈,午后有午后的暖阳,夜晚有远离尘嚣的静定,等等。除了鉴赏野趣,还要能品读历史,使自然开发与文化开发合二为一。为此可以在这里兴建古建筑,兴办传统的书院,教授传统文学,举办高层的文化论坛。此外还可以仿照古人的方式,把雁塔题名、曲江流饮等仪式重新开发出来,使这一文化资源有新的生命力,成为现代文人的聚集地。
      除此之外,还应接通中国的文化血脉,活化中国传统的节日仪式。农历节日记录的是中国人的情感仪式,可是现在过节只是给嘴过节。古代重阳节素有登高望远的习俗,是文人的一种寄情方式,而这里的高台正是游玩或解忧的好去处。因此在这里过过重阳节,可以承载国人祭奠与怀古的情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形式。
      参考文献:
      [1]李令福.龙脉、水脉和文脉――唐代曲江在都城长安的文化地位[J].唐都学刊,2006(04).
      [2]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祁嘉华.醉眼看建筑(“建筑的三个看点丛书”之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4][5]陈从周.说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6]陈望衡.城市――我们的家[N].光明日报,2008-12-11.
      
      责任编辑:蒋亚林

    推荐访问: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的唐苑与汉陵 诗情画意 画意诗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