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评刘宓庆著《翻译美学导论》:名时地著评的意思

    时间:2020-03-03 07:26: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讨论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翻译的审美客体与主体、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审美心理结构和认知图式、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以及审美再现的一般规律,为中国的翻译美学提出了理论架构。
      【关键词】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翻译学;翻译美学
      一、 主要内容
      《翻译美学导论》中运用现代美学的基本原理透视翻译的运做机制,讨论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翻译的审美客体与主体、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审美心理结构和认知图式、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以及审美再现的一般规律。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书的重点。
      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审美客体的定义及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认为翻译审美客体应该具有高层次的语感,“所谓审美客体,是指具有审美价值,因而能满足人的某种审美需要的审美客体。译文必须符合达意的基本范围和修辞的基本规范。”当翻译美感渗透并作用于翻译实践,译文肯定会因形形色色的美感而发生变化。翻译美学把翻译审美活动涉及的对象称之为审美客体。“审美客体”作者定义为“人的审美行为所涉及的客观事物”。审美客体的审美品质由哪些因素构成?或者,审美客体美在何处?作者把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分为两个系统,即“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他指出“这两个系统中存在的一切形态美都是我们的审美对象”。作者在借鉴传统译论的美学的基础上,用更加浅易的方式,来定义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那就是审美客体美在内在和外在的有机结合上,换句话说翻译的美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对于诗歌来讲,外在美包括节奏、押韵、用词、诗行的布局安排等;内在美包括意义、思想、感情、意境等。这种两分法巧妙地把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能够反映审美对象的全貌。同时也使传统译论的美学渊源得到了认识、分析和细致的梳理,并成为翻译美学理论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将传统译论中一些有价值的命题,如意与象、神与形、意境、风格等命题被保留、提炼出来,在当代翻译美学理论中得到了更为科学的阐发。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作者通过以下翻译审美活动图式来说明翻译由SL(原语)转化到TL(译语或目的语)的审美体现过程。
      简图如下:
      
      
      
      
      
      
      
      
      
      
      
      
      
      
      
      
      作者在本书中将翻译看作分解原语SL文本及其审美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分为:观赏―品味―领悟―再现。观赏借助感知的观览为目标,意求达到文学美的第一层――声色之美。品味借助想象获得SL意象为目标,审美集中于文学美的第二层――意象之美。领悟借助理解SL的艺术意蕴为目标,审美集中于作品潜隐的理性内涵,再现借助内模仿,即模仿SL二个层级的文学美,是不可缺少的终端审美环节。翻译中的词语修饰是至关重要的,文辞之美是翻译审美再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决于译者本人的才情和语言功底。从美学语言学的角度看,审美意识主宰译文的质量,翻译分析必须重概念、判断与推理,语言表达必须灵活切意,还必须关注语篇美及谋篇的逻辑美;把握原语意义,进入到TL的审美表达,在达意、约定、传情和审美传感上达到清楚原则(Clarity Principle)、简明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表达原则( Expressivity Principle)及谋篇逻辑美原则( Entire Logic Beauty Principle)的要求,才能使翻译得到最好的审美体现效果。(刘宓庆,2005)翻译行为的目标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因此,把握住SL意义,达意就成为翻译审美活动至关紧要的第一步,从基础阶段审美原则的视角来看,达意力求达至的目标是准确和适宜。“约定俗成”是相当重要的语言功能原则,作者强调基础层级翻译审美的时尚性、适应性和专业性,即行文要有时代感,TL的行文风格特征和总体风貌应与SL相适应,应广泛使用专业术语,一般以权威的专业词典或书刊为依据,行文组织完全服从于陈述专业问题,从技术上和逻辑上考虑,专业性文献的句式尽可能保留原语的句式一贯性特征。
      作者系统地对“翻译艺术创造的基础层级”及“翻译艺术创造的综合层级”作了介绍,并分析文学审美的特性。作者认为“才情”是文学翻译的关键,特别是“情”,只有培养自己的情感、情志、情思才能翻译出优秀的译文。在第七章中,花费大量笔墨分析了翻译基础层级的审美原则。作者对科技翻译进行了评析。在常人看来是严肃正经、不苟言笑的科技文章在作者眼华也具有潜词上的“借”、“传”、“破”三种美学境界和造句上的“逻辑美”、“人性美”、“练达美”等三种美学特质。第八章则针对文学翻译过程美的转换和挽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通过大量译文对比,有的放矢地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美学问题。认为译者要“识汉语之美”、“识逻辑之美”、“识英语之美”、“识英语形合之美”,译者的“审美意识主宰译文的质量”。 第九章则是分析了六种不同的文体类型,从功能价值出发有的放矢地针对各个提出了“模仿”说和相对相融的审美原则。第十章介绍了西方的一些美学译论的经典理论,并提出了“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研究原则,立足自己的文化土壤,充分挖掘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其对翻译的启示。
      二、理论特色和地位
      作为一部系统研究翻译美学的译论专著,该书确有很多长处值得后来者学习借鉴。读完这本著作,笔者深感受益匪浅。以下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摘取要点一一评述。
      1、理论创新视点鲜明
      刘宓庆教授在其《翻译美学导论》一书的“结语”中种指出“本书是一本导论,因此本章中提出的针对性和相关性各点是一个提示、一种引导,学习者可以参考,幸无受此框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在理论探索方面有颇多令人耳目一新之处。
      传统中国译论理论研究零散,缺乏统一的范畴和术语体系,缺乏严密论证和分析,侧重于经验的阐发和直观推论,因而表现为印象式和感悟式。总的说来就是理论上缺乏系统性,方法上缺乏科学性。西方译论用严谨的概念和范畴、条分缕析的分析方法将科学观念引入翻译研究,体现了理论性和科学性。作者克服了传统译论的不足,吸收了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条分缕析,走上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道路。在当代翻译美学方法论上有了很大改进,比如从对翻译审美客体的研究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研究方法的进步。以往对翻译审美客体的分析和论述过于概括,诸如神韵、风骨、气势等论述非常模糊当代翻译美学对原文的字、词、句、篇、意象、意境等从微观的方面进行了具体客观的语言描述。作者对审美客体原文和译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做了细致的分析,指出:形式层包括音位层、词层和句子层;内容层的分析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以及语言的内部意义。这种研究和论述方法结合了文体学、修辞学、语义学和词汇学的研究成果,使翻译美学理论研究具有包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作者还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方面来分析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这些研究深化了对翻译审美客体的认识,研究和论述方法更为客观、系统和科学。
      2、例证新颖、分析精辟
      该书被定位于“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因此不同于一般本科生英语翻译教材那样很少涉及翻译理论,相反,理论在本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并如前所述,作者在理论探索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和突破。然而,作者并没有像一些翻译理论著作那样孤立地宣讲理论,而是将理论阐述与例证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理论演绎上颇多新颖之处。首先,译例都充满“美感”是其例证的一大特色。请看下例:
      原文: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刘宓庆教授的译文是:
      I am a cloud in the sky,
      Like a shadow in your heart passing by.
       Don"t be surprised,
       Or too elated:
      In an instant it will vanish in a sign.
      We meet on the sea of dark night,
      You on your way, and mine out of sight.
       Remember if you will,
       Or, better still, forget
      This encounter and the exchangeing light.(刘宓庆,2005)
      译文在原诗的基础上押上了对应的脚韵,做到了音美的统一,而且在格式上也保证了神似。类似译例在书中比比皆是,例例精彩,它们或含“音美”、“词美”、“句美”可谓“美不胜收”,读起来趣味盈然,令人不忍释卷。 刘教授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充满“美感”的译例,而目还通过对比,对原文中的各种“美”在不同译文中的具体再现结果进行准确而又令人信服的分析与鉴赏,真正引导读者去发现,去欣赏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美”。如在谈到汉英翻译过程中“翻译审美意识系统探讨”时,作者以《老子》中的“知不知上”一段文字的五个翻译版本为例,谈到在艺术鉴赏中摆脱物质性的、外在的“情感语言”通过美学的角度进行鉴赏、品味、对比、分析,使读者充分领略了原作和译文的美学价值。
      三、结语
      总之,这本著作不是传授简单的翻译技巧,而是培养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美”的洞见与顿悟,激发读者从美学的角度对翻译进行深刻的思考。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我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审美发明创造,只是循师训以立业,孜孜于揭示和复现翻译这种古已有之的技艺的艺术面目。”诚然,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翻译美学却是一门有待发展,颇具生命力的学科。我们应该在前人的伟大成就上扩大理论范围,提高和充实其研究水平。

    推荐访问:导论 美学 翻译 评刘宓庆著《翻译美学导论》 翻译美学导论 翻译美学视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