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关于知己知彼的议论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时间:2020-02-23 07:25: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考点梳理�   1.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有氧呼吸�
      ①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②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嵴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一般是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是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地移动,往往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
      ③过程: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其反应式可以简写成:�
      C�6H��12�O�6+6O�2酶6CO�2+6H�2O+能量�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第一阶段: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C�6H��12�O�6酶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2C�3H�4O�3+6H�2O酶6CO�2+20[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
      所以,确切地说,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应为:�
      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
      ④能量: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在细胞内,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为40.45%,这些能量大约能使38molADP转化为ATP。�
      (2)无氧呼吸�
      ①概念: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②场所:细胞质基质。�
      ③过程: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酶催化。�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人和高等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它的反应式是:�
      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它的反应式是:�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产生酒精的叫做酒精发酵,如酵母菌;产生乳酸的发酵叫做乳酸发酵,如乳酸菌。�
      ④能量: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该过程能量转化效率大约为31.06%,这些能量大约能使2molADP转化为ATP。�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呼吸类型�比较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细胞质基质内
      是否需氧需分子氧参加不需分子氧参加
      分解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酒精或乳酸
      释放能量较 多较 少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虽然有明显的不同,但并不是完全不同。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个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过程释放较多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全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
      
      4.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温度:温度能影响细胞呼吸,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消耗。温度降低的幅度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否则细胞受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也易腐烂损坏。�
      (2)氧气: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素,氧气不足直接影响呼吸速度,也影响到呼吸的性质。绿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条件下就进行无氧呼吸,大多数陆生植物根尖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大多数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在低氧条件下通常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都能发生,氧气的存在对无氧呼吸起抑制作用。有氧呼吸强度随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关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的曲线来表示。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氧气对发酵有抑制作用。上图的曲线也适用于对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描述。根据氧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就降低氧的浓度,一般降到无氧呼吸的消失点,如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如酒精等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从而影响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
      (3)CO�2:增加CO�2的浓度对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2的浓度也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5.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需要常采取一定措施促进或抑制细胞呼吸。�
      促进细胞呼吸:例如在作物栽培时,采取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等措施都是为了保证根的正常呼吸。�
      抑制细胞呼吸:例如粮油种子的储藏,必须降低种子含水量,使种子呈风干状态,使细胞呼吸降到极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在果实和蔬菜的储存和保鲜过程中,常将它们置于低温下(如冰箱)或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及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减弱它们的呼吸作用,使整个器官代谢水平降低,延缓衰老,达到储存和保鲜的目的;再如,为了使有机物向着人们需要的器官积累,常采取把下边变黄、已无光合作用能力、仍然消耗养分的枝叶去掉,使光合作用的产物更多地转运到有价值的器官中去。�
      二、典例分析�
      例1.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相关问题。高等植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时,其生成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在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第二阶段,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晚上比白天温度低,所以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般是晚上比白天强度小一些。�
      答案:A�
      例2.将等量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变化量�
      \\O��2�浓度01%2%3%5%7%10%15%20%25%
      O��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70.7
      CO��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70.7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O��2�浓度为0~3%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贮藏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条件�
      C.有氧呼吸的强度随O��2�浓度升高而增强�
      D.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二氧化碳�
      解析:小麦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项因为O�2浓度≥15%以后有氧呼吸的强度不再随O�2浓度升高而增强(请看表格数据),应该加一句话: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氧呼吸的强度随O�2浓度升高而增强。�
      答案:B�
      例3. 当植物以释放二氧化碳为主的时候,下列哪种现象最不可能发生?�( )��
      A.合成有机物 B.净积累有机物�
      C.光合作用 D.无氧呼吸�
      解析:净积累有机物只有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的情况下,因此不可能发生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
      答案:B�
      例4.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过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则在氧浓度为a时用于发酵的葡萄糖占�( )��
      
      A.100% B.33.3% C.66.7% D.50%�
      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并通过计算进行推理的能力。在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CO��2�的量为15mol,此时的CO��2�既有有氧呼吸产生的,也有无氧呼吸产生的;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要根据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来计算,从图中看出,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为6mol,则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也为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9mol;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mol,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5mol,两种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总量为4.5mol,其中用于发酵的占3/4.5=2/3。�
      答案:C�
      例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植物根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植物根细胞中ATP的形成途径是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生理过程。所以在没有氧气存在时,植物的根细胞也能形成少量的ATP,因此曲线的起点不应该在坐标原点而是在纵坐标上。故C、D选项错误。呼吸作用除了和氧气有关还和其他因素如酶、温度等有关,所以图像不应该是一条直线。植物根细胞中ATP生成量与氧气供应量呈正相关。�
      答案:B�
      例6.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动)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解释形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并将预测结果用曲线图表示。�
      (2)为了防止因萌发种子的生理活动产生的温度引起锥形瓶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那么对照组锥形瓶内应放置。�
      (3)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CO��2�吸收剂,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图所示实验,如果发现有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种子进行了怎样的生理活动?。�
      (4)如果将小麦种子换成等质量的油菜种子(主要成分是硬脂酸,C、H比例高于葡萄糖),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图所示实验,预计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示实验结果。�
      (5)若图中实验用的小麦种子不经消毒处理,则测得的数据与种子实际呼吸强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简述原因 。�
      (6)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初期,种子含有的有机物的质量,有机物种类。(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条件与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同时被吸收剂吸收,导致锥形瓶内压力下降,有色液滴移动。呼吸作用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由于脂肪中C、H比例高于糖类,所以,氧化时耗氧多,有色液滴移动距离较大。具有叶片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吸收CO��2�,所以测定其呼吸速率时应避光。�
      
      答案: (1)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被CO��2�吸收剂吸收,导致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力降低,有色液滴左移,最终进行无氧呼吸,瓶内气体体积不再变化(见上图) (2)用消毒剂清洗过的死的萌发小麦种子和CO��2�吸收剂 (3)萌发的小麦种子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和呼出的CO��2�的体积相等 (4)大于 (5)偏大 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呼吸作用也会消耗一定量的氧气 (6)减少 增加�
      三、跟踪训练�
      1.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
      B.荔枝在无 O��2� 、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无乙烯环境,可延长保鲜时间 �
      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
      D.玉米经酵母菌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实现 �
      2.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增加不是很多。这是因为 �( )��
      A.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B.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释放出来�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
      D.大量能量随汗流失了�
      3.将酵母菌培养条件由有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下列过程加快的是�( )��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释放�
      C.ATP的形成�
      D.丙酮酸的氧化�
      4.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C.\[H\]+O��2�→H��2�O;线粒体内膜�
      D.H��2�O→O��2�+\[H\];类囊体膜�
      5.贮存的水果通过测定下列哪项可准确判断其细胞呼吸方式�( )��
      A.水的生成量�
      B.酒精的生成量�
      C.有机物的消耗量�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6.下列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无关的是�( )��
      A.晒干小麦种子以延长保存期限�
      B.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以增加产量�
      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提高产量�
      D.农村采用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蔬菜�
      7.在豌豆种子萌发初期,一般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几倍,说明种子此时的呼吸状况是�( )��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
      C.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D.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8.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耗氧量μL•g��-1�•h��-1�)�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
      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
      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内自由水含量�
      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
      9.图甲表示8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乙表示该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则图甲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乙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 )��
      图甲
      图乙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10.下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自变量为温度�
      B.实验因变量为CO��2�的有无�
      C.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
      D.乙、丙两试管中液体应煮沸冷却除去O��2��
      11.为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条件下,测得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数据为相对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O��2�� CO��2��温度0.1%1.0%3.0%10.0%20.0%40.0%
      3℃6.23.61.24.45.45.3
      10℃31.253.75.921.533.632.6
      20℃46.435.26.438.965.567.2
      30℃59.821.48.856.6100102
      40℃48.217.37.142.474.273.5
      (1)为了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原因是 。�
      (2)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在条件下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 度。其限制因素可能是。�
      (4)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贮藏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是,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有。�
      12.甲同学说他知道酵母菌能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但不知道这一过程是在有氧条件还是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乙同学说他知道酵母菌的呼吸会产生CO�2,但不知道不同条件下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于是他们设计如下装置(酵母菌培养液是用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和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的,a、b、c、d示阀门关闭状态)进行实验。�
      
      (1)请你写出甲同学作出的假设:。�
      用(试剂)检测有无酒精产生。�
      (2)实验步骤:打开4个阀门,将装置放在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 h。�
      (3)预期乙同学的实验现象:�
      ① �
      ② �
      ③ �
      (4)最可能的结论:甲:;乙 。�
      13.根据下图所示的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完成哺乳动物呼吸作用强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关系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哺乳动物的呼吸强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
      (1)哺乳动物的体温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的恒定,这种体温的相对恒定是通过完善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来实现的。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2)动物产热的主要生理过程为细胞的有氧呼吸,请写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
      (3)动物有氧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耗氧量来表示,耗氧量可用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进行测定并按内筒与外筒高度差计数。�
      实验材料与用具: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4套,恒温培养箱4个,大小、生理状态相近的小白鼠4只,计时器,标签纸等。�
      实验步骤:�
      (1)将4个恒温培养箱分别调节成10℃、20℃、30℃、40℃,并编号为甲、乙、丙、丁组。�
      (2) 。�
      (3) 。�
      (4) 。�
      实验结果:�
      (设计表格用于结果统计)�
      
       实验结论及解释:�
      (1)结论: 。�
      (2)解释: 。�
      参考答案:�
      1.D 提示: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能长期忍受无氧或者低氧环境。水果的保鲜不能处于干燥环境。快速登山属于激烈运动,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
      2.C 提示:无氧呼吸生成了未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乳酸,含有的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3.A 提示:无氧条件下,产生相同的二氧化碳,葡萄糖的消耗多。�
      4.C 提示:根据题意,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显然和氧气有无有关,在有氧呼吸中,氧气主要与\[H\]结合生成水,这一步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5.D 提示:水果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但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比值为1∶1,所以只要进行无氧呼吸,则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比值小于1。�
      6.D 提示:摘心目的是为了去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可以多结果。�
      7.D 提示:有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豌豆种子的无氧呼吸为酒精发酵,不消耗O��2�能产生CO��2�,所以该过程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几倍,说明无氧呼吸量大于有氧呼吸。�
      8. D 提示:D项是错误的,呼吸速率的不同,取决于该器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代谢越旺盛的器官,呼吸速率就越高。�
      9. B 提示:a时只进行呼吸作用,b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d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10.B 提示:实验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因此其自变量为有无氧气,因变量为有无CO��2�。�
      11.(1)遮光处于黑暗状态 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
      (2)10℃、1.0%�
      (3)保持相对稳定 酶的数量限制(或线粒体数量限制)�
      (4)温度、氧含量分别为3℃、3.0%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2.(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酸性重铬酸钾�
      (3)①C瓶比E瓶浑浊 ②C瓶没有E瓶浑浊 ③C瓶和E瓶浑浊程度相同�
      (4)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多�
      13.实验原理:(2)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实验步骤:(2)将4只大小、生理状态相近的小白鼠分别装入4套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中 (3)将4套装有小白鼠的装置分别放入4个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4)定时观察、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及解释:(1)结论:哺乳动物的呼吸强度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解释: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散热量少,因而机体产热相应降低

    推荐访问: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什么意思 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