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玉米瘤黑粉病防治_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19-05-20 03:26: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玉米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玉米各栽培区,对叶、秆、雄穗及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进行危害,造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在病部产生,一般大田发病株率为5%~10%,并可造成30%~80%的产量损失。
      1病原
      玉米瘤黑粉菌(Ustilago maydis)为担子菌门黑粉菌属。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壁厚,表面有细刺。玉米瘤黑粉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存在多个生理小种。冬孢子无休眠期,在水中和相对湿度98%~100%条件下均可萌发,萌发的适温为26~30 ℃。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的萌发适温为20~26 ℃,侵入适温为26~35 ℃。分散的冬孢子不能长期存活,无论在地表或土内,集结成块的冬孢子存活期都较长[1]。
      2发病症状
      病株上着生肿瘤,外生白色或灰色薄膜,幼嫩时内部有白色肉质,柔软有汁,成熟时变成灰色、坚硬。但肿瘤形状和大小各异,直径从不足1 cm至20 cm以上,单生、叠生或串生,形状有角形、近球形、棒形、椭球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状。各部位均可生长,如叶鞘、气生根、果穗、茎叶。
      各部位表现症状如下:茎叶扭曲,矮缩不长,病瘤串生、小而多,常分布于基部中脉两侧、叶鞘上;茎秆组织增生,肿瘤常是由于腋芽被侵染后而形成,常突出叶鞘;雄穗聚集成堆产生长蛇状肿瘤,常生一侧;果穗形成形体较大的肿瘤,突破苞叶而外露,常在穗顶部形成[2]。
      3侵染循环
      玉米瘤黑粉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未腐熟的堆肥和污染的种子表面越冬,随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成为翌年的侵染源。在适宜条件下,担孢子从冬孢子萌发而来,然后以不同性别结合产生双核菌丝,侵入玉米伤口或幼嫩组织。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传病,早期形成的肿瘤可以成为后期的侵染源而再次侵染[3]。
      4发病原因
      4.1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情况下,甜玉米较感病,晚熟玉米发病较重;马齿型玉米次之,而果穗苞叶长而紧裹的耐旱玉米品种较抗病。
      4.2气候条件
      多雨潮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抗病性因抽雄前后遭遇干旱而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遭受暴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4]。
      4.3栽培措施
      寄主组织生长柔弱,抗性减弱,虫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病残体未清除,施用未腐熟农家肥,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
      5防治措施
      5.1农业防治
      一是减少菌源。秋季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翻改土,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二是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利用抗病品种,当前生产上较抗病的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4号、中单2号、农大108、吉单342、沈单10号、郑单958、鲁玉16、掖单22、聊93-1、豫玉23、蠡玉6号、海禾1号等。三是加强栽培及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科学施肥,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尽量减少耕作时的机械损伤。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倒茬。在肿瘤未成熟破裂前,尽早摘除病瘤并进行深埋销毁,摘瘤应定期、持续进行。
      5.2药剂防治
      一是种子处理。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的药量拌种,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用药量拌种,或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种子质量的0.29%~0.33%拌种。拌种前先将药剂用少量水调成糊状。二是土壤处理。在玉米未出土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土表喷雾,以减少初侵染菌源。三是生育期防治。幼苗期喷施波尔多液有较好的防效;在病瘤未出现前对植株喷施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杀菌剂;在玉米抽穗前喷50%福镁双,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5-6]。
      6参考文献
      [1] 崔瑾.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9):24-25.
      [2] 崔艳梅.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J].中国科技纵横,2011(6):241.
      [3] 付亚平,王军霞,张伟亮,等.玉米瘤黑粉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81,185.
      [4] 车宏伟,车庆龙,董海.玉米瘤黑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3):240-241.
      [5] 史志锋,史惠琴,高岩.玉米瘤黑粉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9(12):53-55.
      [6] 杨建平,杨芳.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9(7):34.
      

    推荐访问:黑粉病 玉米 防治 生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