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大学的理念纽曼中文pdf [《新闻夜航》品牌理念探析]

    时间:2019-05-19 03:28: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新闻夜航;品牌理念;舆论监督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创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现实关怀的角色。十几年的时间,《新闻夜航》包揽了几乎所有和新闻有关的奖项,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充分肯定了《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的领军角色。
      走向大众
      口语化一直是《新闻夜航》所追求的语言风格,也是节目走向大众的第一步。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新华体”一直统治着电视新闻的语言领域,这种权威、大气、高高在上的语言风格一直被人们小心翼翼地遵循着,不敢逾越。这样的思维形成了一个最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在语言上形成了一种障碍,或者说是一种模式。《新闻夜航》创办伊始,就极力诉求一种不同于其他新闻栏目的语言,试图从传统语境中“突围”,尝试一种新的叙述风格,以形成自己鲜明的语言特点。和以往的文风相比,《新闻夜航》主持人清新自然的口语化风格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因为它降低了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就像一个朋友,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和一种语言上的平视,把新闻事件传达给观众。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仅体现在主持人,更体现在稿件里面对新闻事件的叙述。这种叙述就是要求记者在写稿时要会说话,给信息传播注入更多的个性色彩,让传播者与观众建立一种平等关系和一种亲切感。时至今日,《新闻夜航》强调最多的仍然是“口语化”,这种清新、鲜活,有时还带有幽默的地方方言的色彩让观众在亲近中了解新闻,在愉悦中认同节目。不能否认,这样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深受感染。
      很多关注电视新闻领域改革的专家学者在文章中也提出这样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向大众传媒本质回归,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平民化。它比任何时候都注重考虑大众的接受心理,尊重大众的审美趣味。”而《新闻夜航》这种对传统语态的突破无疑是明智的,也是成功的。
      舆论监督
      舆论是一种客观存在,从根本上说,它应当理解为“舆论评价”,而不是“舆论审判”。舆论的力量只是一种间接的力量,它能否作用于被监督人,能否影响被监督事件的发展,要看整个社会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信息采信”系统和“舆论征用”环境。即电视本身是不能独立完成监督,除新闻监督以外,还应该有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舆论只有与法律的力量、行政的力量接轨以后,才能切实有效地作用于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监督性也符合贴近性,监督报道通常都是为百姓说真话办实事,关注国计民生。从商业角度来说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具有可操作性,属于电视新闻领域的一大卖点。
      监督报道一直是《新闻夜航》的一块重要阵地。选题涉及诸多方面:食品安全、城市供暖、拖欠农民工工资、噪音污染、地方三乱、制假贩假等等。多年来,节目中披露的事件基本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以解决。
      另一方面,监督报道的客观性是《新闻夜航》所恪守的原则。从理论上讲,客观性是公正性的前提。失去了客观,也就没有了公正,最终导致报道失实。道听途说、主观臆断、本身就是违反新闻规律的。监督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揭露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给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才是它的终极目标。《新闻夜航》的监督报道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双方见面”原则。也就是说,记者既要了解到反映问题一方的情况,同时还要兼顾到被反映一方的情况,有时候,也可能出现多方见面的情况。总之,尽可能多地占有素材,去还原事实真相,用事实说话,是监督报道的“生命线”,如果这条线守不住,既误了别人,又害了自己。时至今日,《新闻夜航》在监督报道上依然严格秉承“双方见面”的原则。
      特别节目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新闻夜航》就会推出一个特别节目。这种特别节目的意识,会在一个阶段内和一个范围内迅速形成一个热点,激起受众的兴趣。如果说每天的节目有自己明晰的编排,那么这些特别节目则是一种潜在的“编排”。更重要的是,这种编排符合传播规律,如果说《新闻夜航》每天的节目有几个大的兴奋点,那么一段时间内,整个节目又出现一个更大的兴奋点。久而久之,这种兴奋点就会形成一种受众的期待心理。同时,也是一种“大编排”里面的节奏整合。具体表现在收视群体的扩大、收视率的提高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新闻夜航》特别节目的报道领域十分广泛。既有《攀登珠峰》这样极具挑战性的重大直播,也有《光阴的故事》这样表现普通人物生活点滴的报道,还有《给梦想插上翅膀》这样万众瞩目的社会焦点,更有《血缘》这样流淌着浓浓关怀的爱心故事……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报道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整个节目的大的兴奋点,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有的节目是在观众的期待下走进了公众视野,既而赢得了掌声;有的节目播出后,所反映的主题迅速扩散为社会热点,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对象。
      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即对普通人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新闻节目主要关注群体的人,如“工人阶级”、“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大概念。90年代以后,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价值代替了对终极真理的追求,文艺复兴以来人的意识也得以剧烈地伸展。在物质力量甚嚣尘上的今天,对普通人的生存力量和日常人文景观的记录具有朴素动人的时代意义。关注个体的人,关注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新闻节目,也逐渐走上舞台,同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夺话语权。
      人文关怀是《新闻夜航》节目的精神特质,对个体生命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成为节目一贯的精神诉求。这种关注不仅仅表现在视点的平视上,更表现出对他们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真诚关注。2004年4月,《新闻夜航》推出,系列报道《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和以往反映农民工报道不同,这次摄像机镜头对准他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
      2004年10月份的系列报道《光明的美丽》说的是阿城电视台记者闫阿红患上了癌症,临终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角膜捐献出去。节目真挚感人,观者无不落泪。其实,细细品味,打动观众的是一个美好生命逝去的故事,观众看到的是一个青年平静的心态,体会出的是一种澄明的生命意识。这些内在的东西通过屏幕反映出来,体现了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超越了生活,获得了一种生存自觉。而生存、生活、生命恰恰都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尽管《新闻夜航》已经完全进入了公众的审美视野,并担当起了旗帜的角色,但是,随着目前电视界的剧烈震荡与分化,电视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种电视观念也呈现出碰撞、焦虑甚至彷徨的状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新闻夜航》又处于再次出击,抢占新的制高点的阶段。所以,无论节目取得了多少成绩,有过多少辉煌,节目依然任重而道远,以往的巨大财富将是《新闻夜航》继续发展的动力。
      (编辑/刘佳)

    推荐访问:夜航 探析 理念 品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