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高三试卷讲评课_一道高三模拟题的讲评课的设计

    时间:2019-05-11 03:13: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三数学的试卷讲评课应该做到:对典型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提炼、归纳,以期上升为宏观的解题策略;课堂需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探究,以激发、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重点知识、重要方法要通过变式反复强化和巩固,以期进入到审题、解题的快速通道.
      关键词:宏观的解题策略;自主探究;提炼;归纳;变式
      题: 设A1,A2与B分别是椭圆E:+=1(a>b>0)的左、右顶点与上顶点,直线A2B与圆C:x2+y2=1相切.
      (1)?摇求证:+=1;
      (2)?摇P是椭圆E上异于A1,A2的一点,直线PA1,PA2的斜率之积为-,求椭圆E的方程;
      (3)?摇直线l与椭圆E相交于M,N且·=0,试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这是2012年江苏南通市高三期末调研测试的第18题,笔者参与本题阅卷工作,学生对(2)(3)问的解答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①知识有缺陷,概念不清:如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向量的数量积等等;
      ②解题缺乏宏观的策略指引:解题方向不清、思维零乱,不能直达目标、一剑封喉.
      ③运算能力薄弱:运算烦琐,特别是字母运算不能驾轻就熟.
      其实,本题的解法很典型,母题分散在教材各个章节的习题或练习中,(2)是点差法,(3)是斜率参数韦达定理法. 考虑到本题是内涵丰富又有一定背景的试题,所以笔者决定以它为例,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针对性讲评,以发挥该试题的更大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过反复思考和准备,决定一改以前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风格,引导学生来一次探究、归纳和整理. 于是有了如下的讲评思路.
      试题讲评与定理归纳
      原题(2)讲解过后,请学生思考:
      问题1,P是椭圆上异于A,B的一个动点,则直线PA,PB的斜率之积是常数吗?结果是什么?由学生自己归纳,并说明理由,为了叙述方便,下面用定理的形式表达.
      定理1:点A,B是过椭圆+=1(a>b>0)中心的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P是椭圆上异于A,B的一个动点,则直线PA,PB的斜率之积为常数-.
      学生简证:设A点坐标为(x0,y0),P点坐标为(x,y),则B点坐标为(-x0,-y0),
      +=1 (1)+=1 (2) 由(1)(2)得:
      +=0,+=0,
      +=0,
      即kPAkPB=-.
      教师点评:证法的本质是点差法.
      问题2:第3问在一般情况下,a,b,r满足什么条件?以下由学生归纳并说明理由.
      定理2:已知椭圆E:+=1(a>b>0),作圆C:x2+y2=r2的切线l与椭圆E相交于M,N,∠MON=90°恒成立的条件是+=.
      学生解答:(1)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
      l与圆C:x2+y2=r2相切,所以=r,所以m2=r2(1+k2),将l的方程代入+=1得(b2+a2k2)x2+2kma2x+a2m2-a2b2=0,x1+x2=-,x1x2=.
      x1x2+y1y2=(1+k2)x1x2+km(x1+x2)+m2=-+m2=0,
      (1+k2)(a2m2-a2b2)-2k2m2a2+m2(b2+a2k2)=0,a2m2-a2b2+a2m2k2-a2b2k2-2k2m2a2+m2b2+m2a2k2=0,a2m2-a2b2-a2b2k2+m2b2=0,(a2+b2)m2=a2b2(1+k2).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d=====r.
      老师点评:以上方法是典型斜率参数韦达定理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题3:我们学过三角函数坐标定义,能不能用三角函数设出椭圆上夹角是直角的两点,再求出原点到该直线的距离?
      有学生设出一组M(acosθ,bsinθ),N(-bsinθ,acosθ),经检验它们垂直,但第二点不在椭圆上,经过很长时间等待,并在教师的提示、引导分析,帮助下,终于有学生提出如下设法:
      学生A:设M(r1cosθ,r1sinθ),因∠MON=90°,可设N(-r2sinθ,r2cosθ),
      代入椭圆方程得+=,+=,+=+,由面积公式r=r1r2,=+=+.
      问题4:对于定理1、定理2,如果将椭圆改成双曲线有怎样的结果?
      经过学生的运算很快有人得出如下结论:
      定理3:点A,B是过双曲线-=1中心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P是椭圆上异于A,B的一个动点,则直线PA,PB的斜率之积为常数.
      定理5:已知双曲线E:-=1(b>a>0),作圆C:x2+y2=r2的切线l与双曲线E相交于M,N, 若-=,则∠MON=90°.
      对于定理5,有一个学生模仿定理2的三角解法居然给出了如下解法:
      设M(r1cosθ,r1sinθ),因∠MON=90°,可设N(-r2sinθ,r2cosθ),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两式相加+=-,由面积公式得r=·r1r2,=+=-.
      令人惊喜,叫绝,难道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这么大魔力,能力可以这样培养?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喜悦,笔者在收获着快乐. 笔者再一次相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老师就做一个激励、唤醒、鼓舞角色便好!
      几个高考试题的例证
      本环节利用投影打出几个高考试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图形的结构特征,并熟记两个结论,形成解题模型和宏观的解题策略. 只要学生简要说出结果,和解题思路就行了.
      例1 (2011江苏高考第3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N分别是椭圆+=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对任意k>0,求证:PA⊥PB.
      图1
      学生简答:观察图形结构,P与A关于原点对称,B是椭圆是异于它们的另一点,则有
      kABkPB=-=-. 设P点坐标为(x1,y1),B点坐标为(x2,y2),则A点坐标为(-x1,-y1), C点坐标为(x1,0),则
      kPB=,kAB==kAP,带入
      kABkPB=-,即kPAkPB=-,
      kPAkPB=-1,所以PA⊥PB.
      例2 (2009山东高考理科部分)
      设椭圆E:+=1(a,b>0)过M(2,),N(,1)两点,O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E的方程;
      (2)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若存在,写出该圆的方程.
      投影出以上题目,请学生分析,很快有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简答:该题背景就是定理2的模型,易得椭圆E的方程为+=1,
      =+=+=,r2=.
      综上, 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x2+y2=,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
      例3 (2009北京高考理科)
      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右准线方程为x=.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设直线l是圆O:x2+y2=2上动点P(x0,y0)(x0y0≠0)处的切线,l与双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A,B,证明:∠AOB的大小为定值.
      学生简答:该题背景好像是定理4的,易得所求双曲线C的方程为x2-=1.
      =-,满足-=,l与双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A,B,∠AOB的大小恒为90°.
      方法升华与实践提高
      为了巩固以上模型方法,笔者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保持不变,椭圆上另一点变换到与x轴垂直的直线上,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5:点A,B是椭圆+=1(a>b>0)左、右顶点,S是椭圆的动点,连结SA,SB,分别交直线x=t(t为常数,且t≠a)于点M,N,设M,N的纵坐标分别为y1,y2,则①y1·y2为常数________,
      ②以M,N为直径的圆恒经过定点________,
      ③线段M,N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
      学生活动探究:由AM,BN的斜率的积为常数-,很快得到
      ①-(t2-a2),②t±,0,③.
      图2
       问题6:点P,Q是椭圆+=1(a>b>0)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动点,B是椭圆的右顶点,连结BP,BQ,分别交直线x=t(t为常数,且t≠a)于点E,F,设E,F的纵坐标分别为y1,y2,
      则①y1·y2为常数________,
      ②以E,F为直径的圆恒经过定点________,
      ③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
      学生活动探究:同学们经过运算:也能很快能算出①-(t-a)2,②t±(t-a),0,③(t-a).
      一堂试卷评讲课讲完了,总的感觉学生在课堂上很兴奋,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都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什么,笔者也很兴奋,感叹原来试卷讲评也可以这样设计、这样讲!
      笔者觉得高三试卷讲评课有这样几点必须做到:
      (1)对一些含有典型结构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得出一般结论,以期上升为宏观的解题策略.
      (2)课堂需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探究,以激发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3)重点知识、重要方法要通过变式反复强化和巩固,以期进入到审题、解题的快速通道.
      总之:一堂好的讲评课,并非以讲解完试卷上的所有试题为终结,而是要充分利用好试题以及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索,以扩大试卷讲评的战果,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推荐访问:模拟题 评课 设计 高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