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细微处见大美]细微之处见真情

    时间:2019-05-07 03:25: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教师必须加强体验感悟方法的指导与体验思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和想象与文本对话,感悟体验作品的内涵和美意,捕捉体验生活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这可能是最有用的方法。
      【关键词】细微;细节;语文;教学
      在按照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中,在“月是故乡明”模块里有一篇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文章细节描写十分精彩,细微之处呈现大美。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文学艺术作品用形象反映生活美,而生活又是非常具体可感的,因此一个精美典型的细节描写往往胜过一大篇笼统乏味的叙述。细节让感情丰富而润泽,文章也因细节鲜活而灵动,更具美感。生活中处处有细节,工作中处处有细节。一个人一生离不开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都在和细节打交道,我们不仅要避免因为不注意细节而遗憾,而且要力求凸现细节的美妙和伟大。其实,细节不细,细节中有学问,细节中有文章。细节可以表现生活环境,展示时代特色,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让人产生美感,如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
      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叙述了旅法期间的感受,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作为审美主体一经激发起内心的情绪和感情,就自然而然地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者所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美进行联想丰富补充和再创造,尤其是对用得十分巧妙的细节体悟,让人不由得为他的艺术魅力而感动,甚至拍案叫绝,从而加深了审美体验,达到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细节美探幽一:巧用数字,细致描绘
      数字往往是生硬的死板的冰冷的、枯燥乏味的,与形象生动的文学描摹似乎水火不容,但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却用得炉火纯青,让我们产生审美愉悦。
      “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文章一开头就通过环境的美好来突出别墅的雅静,尤其是通过一组数字来具体写出别墅的美轮美奂,与说明文中的列数字不同,这里通过具体可感的美景,直观的楼层、床位、房间数、厕所量这些细节来表现别墅的大。作者在这里显然不是在炫耀自己的阔绰,而是为了展现美化了的生活环境来反衬“我心归去”的决心之强烈,再美好的条件和环境都无法消解他对故乡的思念,作者越是写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越是能反衬出回归故乡的心愿之强烈。
      “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作者通过“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这看似重复罗嗦的一组数字来强调事态的严重性——寂寞难耐,表现出度日如年,难挨分秒的痛苦状和焦灼感。
      我们要学会把生活实用价值和情感审美价值区别开来,然后使之拉开距离,让情感的审美价值与之适当错开,最好还能让它更具优势,这样就发生错位,构成对比,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审美力量就能体现,所以在此时此地我们不必去纠缠科学的真,而应该理解审美中的美。
      细节美探幽二:意象独特,凸现恒久温情
      “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色下的草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上边等待明天。”文章选用了一段月下故乡的场景,这个场景不仅极富诗情画意,充满美感,而且大有深意,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色彩的细节描写表达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展示出新的思乡之情。
      1.为什么选用“小径”?因为它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是成长的路径,是离开家乡和回归故乡的必经之地。
      2.为什么选用一只还未归家的“小羊”而不是小鸡小鸭?因为由这小羊羔自然而然地想到迷途的羔羊,难道作者不是暗指自己如同这迷失家园尚未归来的小羔羊吗?
      3.“插在地上的犁头”给人以素美之感,古朴自然,虽然没有写出其色彩,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这插在地上的犁头泛着冷冷的青光,与“月色下的草泛着银色的光泽”一样素淡朦胧。美总是呈现为生动具体,能为人的感官所接受、反映和感知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感性形象。形象中寄托着作者对故园的思恋。
      4.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月光的映衬下,有人美誉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自从南朝谢庄有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发现后,人们便通过明月寄托相思了。
      5.作者说“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儿女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他们睡到天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念亲情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直接抒写自己的思念,一种从对方写来。高适的《除夜》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就是撇开自己,以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杜甫的《月夜》则更鲜明,诗中有“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本是诗人思念儿女,却从对方落墨,想象美貌的妻子儿女思念自己,由此可想而知诗人长夜不眠,望月思归。杜甫不说自己的痛苦却关心妻子的悲伤,成全了他人道精神在爱情上的美谈。这样写感情更深沉,艺术渲染力更强,美不胜收。
      在艺术形象里,如果能够让情感占据优势,使之不但不为实用的需要所压倒,而且还超越它,这个审美形象就会以一种不同寻常的“陌生化”的姿态出现,就会引起审美主体潜在的惊异,导致内心“无意注意”集中,审美兴趣和审美情感激活,就能使生命节律的和谐震动。
      细节美探幽三:炼字炼句,展现细节神采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电视广播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作者将“法语”这个词重叠,让人感到铺天盖地而来的都是异乡之音,顿时产生烦躁难安的阅读审美,表现出作者客居巴黎的孤独、寂寞。因为我们既内蕴着主体的情感内容,阅读以后又引起我们主体的情感激动。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有时甚至只是通过一个词语来刻画一个细节,也能表现生活环境,刻画形象。齐己的《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画龙点睛,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的美丽,而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只有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塑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早梅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这种审美能力当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方面的,细节刻画就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所做的选择、加工、调整和修饰,也可以归结为对美的追求。语言美有规律可得,包括形象意境美,对称均衡美,整齐一律美,参差变化美等。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完整结合就是它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这样的阅读鉴赏培养的。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尤其是对词语的选择锤炼和细节的刻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过:“创作——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整体。”夏衍也说过:“作家头脑里积累的生活细节愈多,作家笔下表达这些细节愈准确,作品才能真实、生动和感人。”孟子认为“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这种对细节的审美体验应该是相同的。使我们审美主体都能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在理智上获得启迪。
      无论是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都离不开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受,即使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让学生对某个词语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并迅速抓住问题,明了中心;探究其中的异同,体味个中的美味,达到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维品质,形成语文能力,都值得我们仔细探幽。教师必须加强体验感悟方法的指导与体验思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和想象与文本对话,感悟体验作品的内涵和美意,捕捉体验生活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这可能是最有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2]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叶澜.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细微 处见大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