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不同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建构主义反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时间:2019-04-05 03:25: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用建构主义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些反思,认为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制定比较笼统、抽象,建议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要遵循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体现出培养能力水平的层次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049-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3~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具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依据,其中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都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活动理论更是该课程的独特理论支持。我们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应当建立在儿童发展水平之上,尤其是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要遵循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体现出培养能力水平的层次性。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比较抽象、笼统,比如在国家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将3~6年级的具体课程目标统一定义如下:
      1.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1)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探究自然的能力。
      (2)欣赏自然,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4)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1)认识社会环境,探究社会问题。
      (2)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3)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1)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
      (3)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4)探究生活,热爱生活。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2)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3)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4)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这样,3~6年级四个年级段的具体目标就是同样的。我们仔细来看,以上课程目标并没有关注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上具体目标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
      当然,有些地区统一开发了资源包,分年段设计了具体课程目标,但是这些课程目标也只是一些题目的集合,虽然有逻辑上的结合,但是没有心理上的组织,更谈不上能力目标达成的层次性。以长沙市3~6年级通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为例:
      小学3~4年级都安排了社会考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项目设计活动、自我服务活动、传统班队活动五个单元的实践活动内容。
      3年级第一单元的参考主题为考察社区路面卫生情况;考察社区的垃圾处理;考察社区绿地面积;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考察社区污水疏通情况;考察社区卫生设施的分布。
      4年级第一单元的参考主题为考察城市公共厕所分布;考察社区文明礼仪;考察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考察社区卫生环境;考察社区邻里关系。
      小学5~6年级安排了人物访谈、社会调查活动、科学探究活动、发明创造活动、问题研究活动五个单元的实践活动内容。
      5年级第一单元的参考主题为访问家庭和睦的邻居、访问有困难的邻居、访问有特长的邻居、访问孤寡老人邻居。
      6年级第一单元的参考主题为采访社区负责人、采访社区成功人士、采访个体户、采访交警叔叔。
      无论是3~4年级还是5~6年级都没有分学段系统列出各学段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而只是在每个具体的主题活动中笼统的提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仔细分析会发现各个主题活动提到的上述三维目标大体相同,逻辑上并无一定的关联性,更谈不上层次性了。
      以上举例是编制了资源包的地区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课程目标层次性不明晰的问题,有更多的地区与学校并没有使用资源包,而是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选择随意性比较大,这样从小学到初中七年间出现低效重复的主题活动就是在所难避免。
      《教育心理学》指出课程与教学要符合同化理论,必须完成的一个艰难任务就是:对该学科的概念进行鉴别,将其组合成一个有层次或有关联的系统。
      加涅主张:不仅知识要有结构,学习的序列也需要有严密的组织。他把有利于成功学习的课程设计看作一个要求明显的学习层次的过程。我们必须从最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即从它的层次系统的下面一层的任务开始,按顺序向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推进。
      所以我们应该在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及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思考并设计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能力目标,这样在课程的实施中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

    推荐访问: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 同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