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叶剑英纪念馆 叶剑英谈鲁迅

    时间:2019-04-01 03:1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读《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比较毛泽东、陈独秀、瞿秋白、潘汉年、周扬、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茅盾、郭沫若、胡乔木、胡耀邦谈鲁迅的文字,不难看出,在共产党人中,对鲁迅有着最深切的感应者当属毛泽东,其次是瞿秋白。而郭沫若和周扬,均系鲁迅生前不甚喜欢,甚至有过冲突的人,尽管这两人晚年对鲁迅的推崇,其文字之多,誉词之高,已大大超过毛泽东和瞿秋白,其实,郭沫若、周扬与鲁迅思想完全是两种存在,他们生前与鲁迅的恩怨和后来对鲁迅的文学阐释,反差之大,给人匪夷所思的印象。①叶剑英元帅的言谈和文字中也有涉及鲁迅的,其特色有四点:第一,作为政治家,叶剑英对鲁迅的评价与毛泽东是一致的,他引用毛泽东的话来谈论鲁迅;第二,作为革命家,叶剑英引用鲁迅是有着现实的目的;第三,作为军事家,叶剑英说到鲁迅的时候,用的是一种独具一格的“文戏武唱”的方式;第四,作为一个诗人,叶剑英很喜爱鲁迅的诗,鲁迅的诗和诗论深得叶剑英的赞赏,在与人谈诗时叶剑英会用鲁迅的诗歌来作为自己的论据。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鲁迅的思想遗产得到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毛泽东对鲁迅的经典论述均在战时面世,例如1937年10月19日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会上作《论鲁迅》的演讲,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长篇演讲中论及鲁迅。1940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四周年的日子里,叶剑英在重庆《新华日报》副刊《文艺之页》第20期发表的《我也来纪念鲁迅》一文,显然受到毛泽东上述两次演讲的影响。《我也来纪念鲁迅》开头写道:“如果仅仅把鲁迅看作一个‘文艺家’,或称之曰‘文化人’,当着他逝世的四周年的时候,我们这一类半吊子的‘武艺家’或‘武化人’,对于文艺,既无天才,又无研究,对鲁迅生平的了解非常肤浅,甚至茫然,那么当着人们热烈的纪念他的时候就会觉得:‘我欲无言’。”叶剑英在觉得“我欲无言”之后,说出了这段话:“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化新军的最伟大与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虽然他目前是革命军底马前卒——叶附)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这段话引自毛泽东1940年1月9日的演讲。《叶剑英选集》收录了《我也来纪念鲁迅》,并注明“有删略”。笔者找到《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所收录的《新华日报》的叶剑英原文,两相对照,发现选集删略的是上面这段话中括号里的“虽然他目前是革命军底马前卒——叶附”,这也说明,叶剑英一方面深受毛泽东的影响,另一方面依然有自己的看法。
      叶剑英引用毛泽东的话来谈鲁迅的例子还有。在天下大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各色人等均可从鲁迅的思想库中拿出杀人的武器,例如“痛打落水狗”可以运用到斗死走资派和学术权威,等等。在“文革”初期,军队的形势同样急转直下,部队院校师生造反派纷纷外出串联,参与造反活动,冲击总部和各军区的机关,许多负责干部被揪斗。1966年11月,来京的军队院校多达10万人,并有冲击国防部和中南海的事件发生。当时作为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叶剑英感到局势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如果听任年轻学生盲目的行动,可能酿成更大祸害,使军事首脑机关完全陷入瘫痪状态。他同军委、总政的领导人紧急磋商,决定动员军队院校师生员工离京回校复课闹革命。经报毛泽东批准,11月13日,总政治部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周恩来、陶铸、贺龙、徐向前、陈毅、叶剑英、萧华、杨成武以及各总部负责人同时出席。大会强调稳定军队,军队不能乱,对“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许多非正常现象和错误作法提出了严肃批评,动员大家离京返校。叶剑英在讲话中,首先“检讨”去年院校整风问题,然后谈到军队院校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任务和政策。他说,同志们要掌握党的政策,使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不仅同情,还支持。但是真理是有限度的,列宁说过,真理跨过一步就成了谬误,越过了一定的量就会发生质变。叶剑英批评一些单位揪斗领导干部,外出串连,搞打砸抢,败坏军队的名声等错误行为。在只听一个人的话即只听毛泽东的话的情况下,叶剑英企图以毛泽东谈论鲁迅的话来说服造反的青年人要适可而止。他说:“真理是有限度的,跨过了限度就变成了谬误。”“领导运动的人要掌握火候,掌握适当的温度。不懂得这点,就不懂列宁讲过的跨过真理一步就变成谬误。这些事不少了。我们是睁着一个眼睛,闭着一个眼睛。闭着一个眼睛放手,睁着一个眼睛看情况。毛主席说过,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个人,是不准别人改正错误不准人家革命的。不要不准人家革命。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允许人家革命。”②
      叶剑英谈论鲁迅是为现实服务的。“文革”时期是这样,抗战时期也是这样。叶剑英写作《我也来纪念鲁迅》的一个主题,就是学习鲁迅的精神,抗战到底:“我们不是象牙塔里的绅士,我们和鲁迅一样痛恨那屠宰场中的操刀人,当着前进的人们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的今天,我们——就叫‘武化人’吧!把鲁迅作为一个文化新军的主将来纪念他,我想,也是合适的。”“我们研究鲁迅一生的战斗历史,不仅要学习鲁迅一生的战斗精神,而且也要学习鲁迅惯用的战术。鲁迅生平作战,是持久的,强韧的。他说: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韧力。他主张战斗是要带‘兽性’的,‘兽性’就在于有‘咬劲’,一口咬住就不放,拼命的刻苦的干去,这是韧的战争。”“鲁迅一生所进行的战斗,是坚决的,彻底的。打了败仗的人,弃甲曳兵,狼狈窜逃的穷像,确有点像鲁迅所形容的‘落水狗’。鲁迅对于落水狗是不饶恕的。他说:狗可怜到落水,可是它爬出来仍旧是狗,仍旧要咬你一口,只要有可能的话。所以要打就得打到底。这一点对于抗战无信念的人们,是个教训。因为抗战到今天,如果把敌人当作落水狗,固然要打到底,如果敌人把我们当作落水狗,而我们自己不承认是落水狗的话,也得打到底。假如战争也有适‘可’而止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达到鸭绿江边而后‘可’。”
      1941年4月30日,叶剑英在《解放》第127期发表《评国民党抗日反共的两面政策》一文中,引用了鲁迅《一点比喻》的一个洋典故来说明如何理性地处理抗战期间的国共关系:“鲁迅先生曾引用德国一个哲学家的一段话:‘有一群豪猪,在冬天想用了大家的体温来御寒冷,紧靠起来了,但它们彼此即刻又觉得刺的疼痛,于是乎又离开。然而温暖的必要,再使它们靠近时,却又吃了照样的苦。但它们在这两种困难中,终于发见了彼此之间的适宜的间隔,以这距离,它们能够过得最平安。’”③叶剑英接着指出:“这一段颇为有趣而且十分恰当的话,很像描写抗战期间国共关系的寓言。如果要克服内部磨擦坚持统一战线,战胜敌寇,也许人们要研究这个适宜的间隔是什么吧,我想这应该是取消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鲁迅在《一点比喻》中引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个寓言故事在于讽刺绅士们的交往,豪猪之间守着一定的规则,但遇见没有刺而又能保暖的柔软动物,豪猪们照样会挤压过来。而叶剑英的用意则是,国共之间要保持一个适宜的间隔,就必须取消一党专政,实行民主。

    推荐访问:鲁迅 叶剑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