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有理完型测试中成绩不同学生使用的不同类型信息比较及教学方法探索 2018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时间:2019-02-11 03:29: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作为测试英语学习者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完型填空测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众多学者从理论与方法角度对此题型做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完成的三份测试,结果显示文章层次(text-level)信息是学生们用得最多的信息,并证明了有理完型填空(Rational Cloze)可以用来测试较高层次的语言阅读技能。
      关键词: 有理完型填空 文章层次信息 整句层次信息
      
      1.引论
      
      完型填空测试(以下简称完型)最初由Taylor于1953年提出,被用于阅读文章难度的评估,测试对象主要是本族语言者,后来其作为有效的测试手段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绝大多数重要的考试都涉及此题型,如CET-4/6、TEM-4、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职称考试等。完型作为测试英语学习者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已有众多学者从理论与方法角度对此做了深入研究。
      
      2.研究背景
      
      2.1.1题型是否有信度和效度?
      Fotos(1991)在回顾了以往研究后,认为完型不但可以产生平行并有信度的题型,而且同时还具有充分的内容效度。Bachman(1982,1985)提出有理去除形式有更好的内容效度。许多学者如Bachman(1982,1985),Brown(1983,1988,1989),Fotos(1991)深入研究了完型的标准相关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和它的两个次效度,合作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predictive validity)。Storey(1997)提出如果完型的文章按照某种理论模式,那它就有很好的结构信度。
      2.1.2完型测试的是什么?
      Fotos(1991)总结出三种观点,每种观点都有相应的支持者。Farhady(1982)认为完型是分离点测试(discrete-point test),因为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区别。Tobin(1982),Kibby(1980),Klein-Braley(1983),Mardham(1985)等认为完型只能评估基本的能力,因为它更多测试的是语法点而非文章。第三类学者象Oller(1975),Bachman(1982,1985),Brown(1989),Hale et al(1985),Chavey-Olleretal(1985,1994),Jonz(1990),Farhandy&Keramati(1996),Yamashita(2003)认为完型测试的是高级能力以及综合的语言熟练程度。
      2.1.3其在英语评估中的作用为何?
      许多研究证明了完型是测量学生语言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Heilenman(1983)将完型用于测试法语水平,并将结果与法语现代协会合作外语考试作比较,得出了.90的相关性。Fotos(1991)发现固定比率完型(Fixed-Ratio Cloze)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方法去测试外语学习水平,并可作为短文写作考试的替代形式。Bachman(1985)根据上下文的层次为完型形式提出了一个四层分类法,认为这些是完成完型的必须信息。
      a分句中信息(within clause);
      b高于分句,整句中信息(across clause,within sentences);
      c高于整句,上下文中信息(across sentence,within text);
      d文章外的信息(extra-textual)。
      Bachman(1985),Jonz(1991)证明了这个分类法有效地揭示了不同完型项的差别。近来,Sasaki(2000)研究了文化图解(cultural schemata)对测试者在完成题目过程中的作用,并且使用了测试者的即时回顾作为研究材料来源之一。Bachman(1985)将固定比率与有理去除完型做比较,发现前者包含了更多的1,4类型,2,3类型则相对较少。
      
      3.研究设计
      
      3.1研究目的:本实验目的是通过研究学生用来完成有理完型的信息,从而发现此类型测试是否可以测量文章层次处理能力,实验主要围绕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a . 测试者用何种信息完成有理完型?高低能力学生有何区别?
      b.测试者用何种信息完成每项题目?高低能力学生有何区别?
      3.2研究对象:参加本次测试的共有20位学生,分别是浙江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10名,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10名。根据两次大学英语四级模拟测试,将其分为成绩高(10人),成绩低(10人)。结果显示,来自一本的浙江大学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大多高于来自三本的东方学院学生,成绩高的10人中只有一名东方学院学生。
      3.3材料:来自三篇文章,一份选自Yamashita(2003),16题336字,其余选自练习材料,各有20题和191,259单词。第一篇文章为有目的的修改,所以被删除文字都为一些连接性手段和重要实词,其余两篇都包含不同类型虚词、修饰词等,并非都为文章层次信息。
      3.4问卷:每篇文章附问卷一份,要求学生针对每项题目写出答案的原因,中英文均可。见附录二。
      3.5过程:测试时间为学期末一周的一次课,学生独立完成,没有时间限制,但大多数学生都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
      3.6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1.0系统计算。
      
      4.结果
      
      表一是每份完型平均分以及时间和标准差。
      
      问卷要求学生写出其根据什么信息得出答案的,从学生写出的答案,主要可以归为6类,其中四类是由Bachman(1985)提出,即分句层,整句层,文章层或上下文层,和文章外信息。许多较差学生填了“猜测”,所以我们把这归为一类,另有学生没有写任何原因,当被问到时,他们说不知道,这只是一种感觉。有些则直接写上“语感”,所以我们将这些归为“无法解释原因”。
      表二显示三篇测试中六种信息的平均使用分比,以及正确与错误答案的比率。
      
      可以看出上下文层次信息是两组学生用得最频繁的。分句层次信息,成绩好者使用较多,许多成绩好的学生(16.9%)无法解释原因,比成绩较差学生(9.46%)多近一半。对于整句信息与文章外信息,两组的使用率较为相等。猜测则大多为成绩较低者使用,(仅有一名成绩较好者使用),而绝大多数无法得到正确答案。表三是按照使用频率列出的排名。
      
      以上结果是三篇测试的平均值,如果我们仅观察一篇,结果是否会不同?考虑到第一篇文章中的去除单词类型不同于其余两篇,它们较多要求的是文章层或上下文信息,所以我们再单独分析第一篇文章。表四是第一篇文章中六类信息的使用率。结果与先前稍有不同。
      
      结果显示与前次不变的是上下文信息,仍是两组学生用得最多的,但与前次不同的是,整句信息也多为学生使用。由于本篇文章删去词要求利用上下文信息,与表二相比,较少学生用了分句层信息。与表二相似,更多的成绩较低学生使用猜测,对于第六类无法解释原因,有趣的是成绩较低者都没有选择这类信息,而有一部分成绩较好者选择了并且正确率也不低。许多学生说有时答案是非常自动地出现的,没有任何原因。表五是第一篇文章使用率的排名。
      
      总之,上下文信息是学生用的最多的信息,而成绩较好者使用率更高。
      
      5.讨论
      
      关于本次实验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发现两组学生都非常偏好借助上下文信息得出信息,其使用率远高于其他几类信息。不同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使用比率更高。猜测更多地为成绩较低者使用。分句和整句信息更多为成绩好者使用,他们有更多无法解释的原因。
      对于文章一,所删去的要求填写的词都需要上下文理解,对于这篇文章,上下文和整句信息较多为学生使用,其余与三篇文章平均使用情况相似。由于它更强调上下文信息,所以本篇的分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于上下文信息的运用能力。
      第二个问题,我们仅分析了文章一,对于每项填空,整句和上下文信息都是学生使用最多的。一些项目中两组学生倾向使用相同的信息,成绩较低学生一些信息类型与成绩较高者有着同样的敏感度。不同的是,好学生能借用更多类型的信息,正确完成题目。
      然而本次实验中同样存在不少局限性。虽然实验选择了三篇文章,但篇幅均较短,而且选项也有限。篇幅加长,填空项增多,信度也更高。测试者数目也较有限,由于都来自一个大学,所以没有广泛的代表性。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采用自言自语方法(think-aloud),而这一手段能更深层地发现学生的内省过程(introspective process)。
      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果将有理完型变为多项选择完型,由于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那实验结果是否有变化?如果测试者为成人,测试结果是否会有不同?
      
      6.结语
      
      本次实验研究了成绩高低学生如何完成三份有理完型,结果显示上下文信息是学生使用最多的。相对与成绩较好的浙江大学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欠缺现象较为明显。本实验也证明了有理完型可以评估各层次的语言水平。同样证明了Alderson(2000)的观点,有理完型是测试阅读综合水平的有效方式。在完型填空已经成为学生非常容易丢失的题型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学生改变这一状况,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更高成绩,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本次实验的结果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如何引导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利用上下文信息去解题,成了能否提高此项得分的关键。所以在平时的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中,应该增加更多的有理完型填空题型的练习机会,即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凭借对语言的理解、对语境的理解去完成填空,从而提高学生对上下文信息的利用效率,从信息利用方面提高学生做完型填空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Alderson,J.The cloze procedure and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TESOL Quarterly,1979,13,219-227.
      [2]Alderson,J.Clapham,C.& Wall,D.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Alderson,J.Assessing read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Bachman,L.F.The trait structure of cloze test scores.TESOL Quarterly,1982,16,61-70.
      [5]Bachman,L.Performance on cloze tests with fixed-ratio and rational deletions.TESOL Quarterly,1985.19,535-556,
      [6]Brown,J.A closer look at cloze:Validity and reliability.In J.Oller,JR.(Ed.)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277-250).Rowlye,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83.
      [7]Brown,J.Tailored cloze:Improved with classical item analysis techniques.Language Testing,1988,5,19-31.
      [8]Brown,J.Cloze item difficulty.JALT Journal,1989,10,46-67.
      [9]Chavez-Oller,M.Chihara,T.Weaver,K.&Oller,J.When are cloze items sensitive to constraints across sentences?Language Learning,1985,35,181-203.
      [10]Chavez-Oller,M.Chihara,T.Weaver,K.&Oller,J.When are cloze items sensitive to constraints across sentence?In Oller,J.and Jonz,J.editors.Cloze and Coherence.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1994,229-45.
      [11]Farhady,H.The disjunctive fallacy between discrete-point and integrative tests.TESOL Quarterly,1979,13,347-357.
      [12]Fotos,S.S.The cloze test as an integrative measure of EFL proficiency:a substitute for essay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Language Learning,1991,41,313-36.
      [13]Hale,G.A.Stansfield,C.W.Rock,D.A.Hicks,M.M.Butler,F.A.Jr,J.W.O:The relation of multiple-choice cloze items to 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Language Testing,1989,6,47-76.
      [14]Jonz,J.Another turn in the conversation:what does cloze measure?TESOL Quarterly,1990,24,61-83.
      [15]Cloze item types and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Language Testing,1991,8,1-22.
      [16]Klein-Braley,C.A cloze is a cloze is a question.In J.Oller,JR.(Ed.)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277-250).Rowlye,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83.
      [17]Kibby,M.W.Intersentential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Journal of Reading Behavior,1980,12,299-312.
      [18]Sasaki,M:Effects of cultural schemata on students’test-taking processes for cloze tests:a multiple data source approach.Language Testing,2000,17,85-114.
      [19]Stroey,P:Examining the test-taking process: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the discourse cloze test. Language Testing,1997,14,214-31.
      [20]Yamashita,J:Processes of taking a gap-filling test:comparison of skilled and less skilled EFL readers.Language Testing,2003,20,267-93.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有理 不同类型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