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司南版”高中物理《机械功》的教学设计_高中物理功

    时间:2019-01-30 03:38: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机械功被安排在高中物理必修2的笫1章第1节(司南版),如何教好这一节、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恰好教研组安排我上这一节的公开课,经集备组的集体研究,我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尝试了这一节的教学。现把教学设计的思路、实施的方案整理于后。
      首先是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各种教参已有详述,本文不再赘述。
      
      1从理性的高度引入新课
      
      由于本课是必修第2模块的第1节,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本模块学什么。我让学生看课本的目录:第1、2章学功和能;第3、4、5章学曲线运动;第6章学习近代物理(相对论、量子论)的初步知识。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知道本模块的主要学习内容。
      关于为什么学功,我从能的重要性和功能关系引入。众所周知,能、能量、能源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而对物理学来说,“能”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重要概念。
      物理学有很多分支:如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等。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一套物理量来描述,但只有一个物理量是各个分支都共通的,那就是能。如,力学有机械能;热学有内能;电学有电能;光学有光能,原子物理有原子能和核能。因此,“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进一步我引导学生回顾或看课本,复习初中有关功的知识(什么是功、功的公式,单位。),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让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了为推导功的一般公式打下伏笔,我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讨论1 (投影)刚刚闭幕的多哈运动会,中国取得165金、88银、63铜的优异成绩,连续第7次获亚运会金牌榜第一,其中举重等项目达到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如果某举重运动员将120kg的杠铃举高2m,再举着杠铃水平移动2m。请分析以上二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做功情况(画一举重漫画并配PPT显示举起重物的两个过程)。
      讨论的目的通过对比虽然两个过程力和位移在数值上都一样而功却不同(举高过程W1=2400J,水平移动过程W2=0J),说明力和位移同方向时力有做功,而二者相互垂直或在力方向没有位移时没有做功。这正是后面力正交分解后的两种情况。
      
      2联系生产实际推导出计算功的一般公式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指出初中求功的方法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力和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况,此时应怎么求功(贯穿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提出第2个讨论题。
      讨论2 (投影)牛拉犁的力是斜向上的(课本图1-4),力与位移既不同方向、也不互相垂直,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做功?如果有,怎么计算功(投影牛拉犁图)?
      (1)为了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我提出三个问题(投影显示): 犁形状复杂怎么表示、能不能筒化? 犁前进时时深时浅、轨迹不完全是直线,能不能简化?牛拉犁的力时大时小、倾角也会有微小变化,能不能简化?让学生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牛拉犁的物理模型。
      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犁形状虽然复杂但可简化为质点 ,用一方形表示;犁前进虽然时深时浅但也可简化为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牛拉犁的力虽然时大时小、倾角也会有微小变化但仍可简化为大小、方向不变的恒力 。
      让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画出斜拉物体前进S的示意图,如下图1。
      这样,牛拉犁的问题简化为: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位移S,求拉力做的功 ?
      
      (2)让学生推导功的公式 :利用理想化模型(如图1)让学生讨论斜拉时如何求功?多数学生都会知道正交分解力F为F1、F2 ,并且知道这样分解的目的(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得出功的公式)。我进一步告诉学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已学过的旧知识(F、S同向或垂直时功的计算法则)解决未学过的知识(F、S成一夹角) ,这种方法在许多地方都会用到(如平抛运动)。
      (3)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解位移,推导功的公式。这一点学生相对较困难,我从矢量引导启发,让学生比较容易去接受。为了省时将S正交分解的图投影,同时推出功的公式。
      (4)用两种方法得到公式W=FScosα后,让学生讨论,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一是知道公式的意义是表示功等于力乘以位移再乘以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二是知道式中各量的意义,如α是什么角、F是恒力、S是位移不是路程,W是标量等。
      
      3根据一般包含特殊的原理引入正功和负功
      
      (1)利用功的公式引入正、负功。先从α角为0度和180度时,分别为W=FS和W= -FS引入存在正功和负功;进一步让学生讨论角α多大时力做正功,多大时做负功?(α角为锐角时力做正功,α角为钝角时做负功)。
      (2)通过漫画讨论正、负功的意义。
      (3)最后指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做正功。
      
      4通过“拓展”学习总功和变力的功
      
      
      此前学习的都是一个恒力的功,我以“拓展”为题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力做功还有些什么情况?很快得到还有多力做功 和变力做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关于多力做功的计算,我以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为例(右图2),让学生分析受力及各力的功、总功和合力的功,不难得出两种方法求功。
      最后通过课本的例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小结升华所学知识
      
      我对本课内容作了以下小结:
      (1)求功的方法:
      a.分解力F求功。 b.分解位移S求功。c.用公式直接求功。d.定义法求功(功等于力乘以力方向的位移,如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的功可以直接用mgh求)。
      (2)求总功的方法:
      a.W= W1+W2+……
      b.W= FScosα
      (3)学到的思维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正功和负功。
      (4)学到的研究方法:
      抓主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
      用已学的知识研究、探索新知识。
      
      6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本课设计了4个讨论题让学生讨论,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讨论题主要设置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处,不为讨论而讨论。例如,复习完初中功的知识后,组织第一次讨论:举重中举高过程和水平移动过程做功的计算,目的在为力正交分解后两个分力做功的计算做准备。在引入力不与位移同方向时功怎么计算时组织第二次讨论: 牛拉犁的力是斜向上的(课本图1-4),力与位移既不同方向、也不互相垂直,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做功?如果有,怎么计算功?显然,这是教学的重点。这里讨论了两个问题:如何建立牛拉犁的物理模型,如何得出求功的一般公式。通过学生的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仅知道结论,还知道结论是怎么来的;另外还学习了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在引入正负功后组织第三次讨论: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如何理解?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两幅漫画的讨论,从力的效果理解了正负功的不同。在讲总功时不是直接提出问题,而是通过第四次讨论:从一个恒力做功拓展还有什么做功的情况?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经过讨论,同学们很快得出还有多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在本课进入尾声时同学们又给自已提出了新课题,自然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究(本课只讨论多力做功)。
      
      7听课师生的反映
      
      课后征求听课师生意见,对本课普遍持肯定态度,尤其是对以下几点:
      (1)在新模块的第一节课,运用课本的目录做全书介绍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2)以“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共通性引入功,有新意。
      (3)在推导功的公式之前先让学生学习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变成物理模型,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效果。
      (4)通过讨论题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做课堂主人,转变学习方式持肯定。
      (5)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很有效果。
      (6)通过“拓展”的方式引入总功,既能激起学习欲望又能发展思维,值得继续探索。
      (7)在教学过程渗透一些哲学思想,如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直接的意义。
      同时,他们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如因听课人太多,学生过于紧张,以至讨论欠活泼;师生、生生互动还不令人满意等。
      
       (栏目编辑邓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司南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 机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