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美景当在美文中] 英语励志美文短篇100字

    时间:2019-01-27 03:31: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全国小学阶段学生阅览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尤其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举行情感体验认识有必然的困难程度。教学写景类的课文,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文章的语言本身去感悟情感,而情感需要聚集,即是教师在教学历程中要铺设情感基石,学生才能踩着石块,逐步地走进文章的情景之中,感触感染到语言书契的魅力。
      [关键词]美文 写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写景的课文。这些写景的文章,往往是作者身临其境后操笔所得。他们心驰美景中,情泻笔尖下,以其优美的语言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创设了一个个深远的意境,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样本,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的好文章。有介绍风景名胜的,如《黄山奇石》、《颐和园》、《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等,人们读着这样的文章,仿佛置身仙境,流连忘返,读了这样的美文,谁还会呆坐家中,不想去畅游一番呢?
      然而,笔者在对部分语文教师的写景美文教学情况做调研后发现,写景美文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内容分析过多过杂。有的老师在教学写景美文时,常常花费较多时间对课文进行层次结构分析,或做很多课文内容的简单提问。诸如课文分几方面来写,每一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个景点在什么地方,哪个景物最能吸引你,喜欢哪一节就学哪一节吧,等等。这样的学习,破坏了学生欣赏课文美景的整体感受,分析过多,提问过杂。最后,学生只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却并不清楚作者是怎样运用优美的文字来描写这些优美的风景,怎样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从而体会不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感受不到写景美文的独特魅力了。
      问题二:媒体使用过频过繁。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恰当地加以运用,把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而前,的确能令写景美文的教学事半功倍。这与过去仅靠粉笔和纸质图片相比,优势自不待言。但是,不少语文老师在写景美文的教学中,往往过多依赖于多媒体。用多媒体出示大量精美的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课中,同步播放课文里介绍的“仙桃石”“仙人指路”等视频;课末,让学生欣赏黄山的精美音乐视频。而学生用来阅读文本、感悟语言的时间却很少,喧宾夺主,语文课变成了风景观赏课、音乐欣赏课。
      问题三:延伸拓展过度过宽。当前,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许多语文老师都非常注重资源开发、拓展延伸等。在写景美文的教学上也是如此。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从课外引入大段大段的颐和园风景介绍,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还补充了许多有关颐和园的奇闻轶事,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乍看非常有效,细细分析却可以发现,学生并没有与文本亲密相接,未能从文本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那种“津津有味”只停留于粗浅的表面,没有深度,显得空泛无力。语文课固然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凡事都得有个“度”,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抛弃文本而大量引入课外知识,妄图“以一篇带多篇”,这种的做法,其实是缘木求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并不可取。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上好写景美文呢?以下是笔者提供的几点策略。
      
      1.美美语言细细品。
      出去旅游,我总不喜欢跟着导游走马观花,这样看到的风景仅仅是眼前的浮光掠影。我喜欢纵情山水,沉浸其中,深深地呼吸,静静地欣赏,细细地回味,直到“相看两不厌”。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美文也应如此,不是让学生欣赏风景图片,而应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细品慢赏,无须刻意营造意境,只需要让学生潜心会文,自然而然沉醉其中,借助文本优美的语吉来拓展学生的言语,来开启学生的心智。在文本的反复阅读中,使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母语的博大精深。
      1.1 初读明意,观语言之色。天山深处的野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拘泥答案,学生可以泛泛而说:那里的野花很高,五彩缤纷的野花,野花很多,色彩丰富等)。
      1.2 品析词语,闻语言之香。这么美好的印象从何而来?就在字里行间,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品读这段优美的文字,用笔画出写出野花的特点的词语!
      交流,板书:
      五彩缤纷、彩虹――描其色
      锦缎、霞光、耀眼、绚烂――绘其艳,织不完、绵延、满是、花海、满怀――显其多:高过马头、用不着离鞍、稍一伸手――夸其高
      2.层层深读自入境。很多老师也都知道写景美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上也的确书声琅琅,安排了众多形式的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但是却发现学生读的质量并没有提高。这就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念上百遍千遍照样一个调,“一读到底”的教学反而容易令学生生厌:
      其实提高朗读质量的重点不是宽度而是深度,层层剖析,深度阅读,方能令学生渐入佳境,读着读着眼前似乎出现了课文描绘的美景,如临其境,乐在其中。
      如《莫高窟》中有这么一段: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喷啧赞叹。
      3.水到渠成情自泻。“情动于衷,而形于色”,阅读写景美文,课至高潮处,常令学生心醉其中,胸中涌动难以言说的情感,此时教师抓住契机安排语言训练也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在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释放,此谓“泻情”。
      美读染情、拓读放情、动笔释情等都是令学生情感一泻千里的主要渠道。“泻情”贵在“真”,它是孩子个性体验的真实流露,内心世界的真诚袒露,情感意志的纯真表露。无病呻吟、贴标签、喊口号等浮夸矫饰的言语和情感都不是“泻情”的标志。
      如“美读染情”,是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经过品味、揣摩、推敲后,被其所描绘的情景深深感染,是发自内心的美读,而无需教师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如《山中访友》,孩子是真切地把古桥、树林、山泉、飞瀑等当作熟识的老朋友,在美读中和老朋友真诚友善的招呼交流着,流露出对大自然深深的喜爱之情。
      当学生已不满足于品读文本的语言,学习的激情已经燃起,他们想看到更多的美景,想更仔细的看看文中描绘的景物,便可以“拓展阅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导读《桂林山水》的漓江水时,拓读袁鹰的《浓碧》;导读《七月的天山》,拓读碧野《天山景物记》的精彩段落……这些优美的诗句、动人的散文撩拨起孩子无限的情思,深深爱上了这美丽的山水。
      当学生已经读细读懂了课文,又入境动情,对文本的特殊的言语形式也了然在胸之时,恰到好处、水到渠成的动笔练习便是“泻情”的最佳途径了,最实用的动笔练习是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
      综上所述,写景美文的教学,要达到目的,根本点就在于要抓住“语言之根”。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笔者以为,要想提高写景美文的教学有效性,应杜绝花哨的课件、虚拟的情境、时髦的拓展、作秀的语言实践、过度的资源开发……而应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语言学习上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美文的语言美中,使我们的孩子,真正有所收益。
      
      参考文献
      1 卢沃灵,叶兆源,《树立生命意识建构课堂教学》[J],《师道》,2004 12
      2 褚红琴,《浅谈“教材为本”与“以生为本”》[J],《江苏教育》,2005 29
      3 丁永忠,《忘我一课堂教学的应有境界》[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 2005 128―129
      4 陶蓉,《以生为本求真务实――谈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
      5 胡光锑,《让新的课程理念走进课堂》[J],《小学青年教师》,2005

    推荐访问:文中 美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