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谈初中学生对古体诗歌中意象的理解 浅谈诗歌中的杨柳意象

    时间:2019-01-25 03:35: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初中学生理解诗歌,普遍有难度,从多年诗歌教学实践和近几年尝试古体诗写作的感受看,理解古体诗歌中的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个很好突破口。    关键词:诗歌;意象;积累;鉴赏
       古体诗歌是国粹,初中学生已有不少积累,但不少是机械识记,不解其义,不辨其味。以自己近几年的古体诗教学和写作经验,我觉得诗歌教学的突破口应该放在“意象”的理解上。“诗言志”,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志”在山水,在日月,“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学生如能把握住意象,就能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内容,进入诗歌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主旨。
       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进入诗人的构思,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就成了意象。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句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如由“水”构成的意象,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反映了称为河汉女的织女的美好仪容。
       二、如何提高理解意象的能力
       1.融入自然,增加生活积累
       诗中的意象许多是生活的形象再现,是作者对生活的凝练概括、深刻理解,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读者往往会感到云里雾里。如“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这一意象,学生有了对秋冬时节霜露的了解就容易理解这一意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是理解作品的基础。中学生生活空间狭小,视野不够开阔,所以要准确理解诗歌意象,就必须走进自然,具备更深厚的生活积累。
       自然是多姿多彩而又情感丰富的,寒临大地时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春潮涌动时的“千里莺啼绿映红”,天上“鹰击长空”,水中“锦鳞游泳”,还有更多野外的植物(水稻、青菜、豆角、青瓜、蒹葭……),天上的飞禽(苍鹰、白鹭、大雁……),它们形状、颜色、习性无不构成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无不展示着这个世界的勃勃生机,流露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学生如果不清四时、不辨五谷、不识飞禽,怎解诗中意?中学生可从身边最熟悉的“家禽”(比如:家里养的鸡、鸭、鹅、狗等)着手,仔细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比如:毛色、眼睛、嘴、脚等),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如何吃食、睡姿、活动场所等)。自然的风光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中学生如果移心书斋,走一走乡村的小桥,掬一掬沟渠的流水,看一看绿野中的人家,就容易理解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了;如果去看看荷园,赏赏荷花,就容易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了;如果来到旷野外看鹤冲蓝天,就容易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总之,只有融入自然,增加生活积累,才能更深刻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广泛阅读,增加知识积累
       诗歌中的许多意象就是历史、典故等各种知识,如“归雁入胡天”中的“胡天”“报君黄金台上意”中的“黄金台”等,学生要准确理解就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渊博的知识来源于平时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积累,就是让学生在渗透作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储存记忆。要想提高意象理解能力,就要多读书、多记忆。没有人天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积累的知识有:文化科学知识,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以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风土人情等。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要对常见意象作归纳总结。如以下几种常见意象的含义就应该记住。(1)月。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4)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5)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6)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7)(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3.敞开心扉,丰富情感体验
       情感问题虽然是一个德育问题,但对学生理解诗歌意象来说是不可忽视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理解诗歌意象同样需要反复的情感,一个冷若冰霜的学生是无法真正去品味诗歌的。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爱国情,怎能理解“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丹心”这意象;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尝试过离别,怎能体会出“家书抵万金”中“万金”这一意象的分量;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尝试过孤独,怎能知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如钩”的意象。中学生要积极面对生活,尝试生活的甜酸苦辣咸,用眼睛欣赏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听生活的声音,用心灵感受生活的脉动,有了丰富的情感才能被诗中意象感染,进而与诗人同悲、同乐。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最后我还要说明一点,虽然学生如能把握住意象,就基本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主旨,但理解意象绝不能断章取义,绝不能脱离全句、全文,不能脱离意象外的其他文字。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推荐访问:古体诗 意象 浅谈 歌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