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对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分析: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分析

    时间:2019-01-13 03:3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出现了“就业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大学生“就业难”,有专业结构上的问题,也有用人制度上的问题,更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寻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是大有益处的。
      
      一、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择业观是人们对择业的目的和意义、职业的评价和意向所持的根本观念和基本看法,它是人们的择业倾向和行为在思想观念中的反映。正确的择业观能指导毕业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选择。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择业观呈现出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凸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择业的主体意识增强
      主要表现为在择业中有强烈的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当前。大学生能够坦然面对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能正确看待择业,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在择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意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明显增强。有资料调查发现: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59%的大学生选择在择业时应“积蓄力量、迎接挑战”,55%的大学生对毕业找工作充满信心;54.2%的同学赞同在择业目标没有实现时应“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73%的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毕业生的竞争主要是全面素质的竞争。这些调查数字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明显增强。
      (二)择业倾向呈多样化趋势
      1 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念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他们把经济收入的高低、能否发挥个人才能、工作环境是否优越作为重点考虑的职业评价标准,讲求实惠的功利化择业倾向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 择业动机自我化。大学生在择业动机方面比较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才能的发挥。追求个人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反映,也是大学生们积极上进的内在动力。
      3 目标取向多元化。由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对择业的目标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倾向,毕业以后的出路选择主要为:直接就业、考研、出国深造、自主创业等。在行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不再只盯着国有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成为许多大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出现了“六增多”现象,即到非公有制单位的增多,自主创业的增多,到大城市临时打工的增多,到东部就业的增多,报考研究生的增多,出国留学人数增多。
      4 择业期望值偏高。许多大学生择业时把工作地点、经济收入和发展前途作为择业的三项重要指标,由此导致择业期望值偏高。他们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工作地点在大城市、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在单位的选择方面,多数毕业生把目光集中在国家党政机关和一些知名的外资企业上。除此以外,工资待遇也是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考虑的―个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念日趋成熟,其主流是好的。他们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生态度积极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但在大学生择业的主体意识增强、择业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过多重视个人价值
      部分学生在职业追求上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追求个人利益,更多地看重职业名声、社会地位和收入高低,而忽视了职业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不能服从集体利益,这是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失衡。实现个人价值已成为大学生普遍的思想核心,并主导着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和行为。
      (二)过高追求眼前经济利益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对物质利益越来越看重,追求高收入的择业愿望十分强烈,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远大理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的功利化倾向。许多毕业生择业时看重待遇、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高工资、高福利、高奖金成为优先考虑的择业因素。
      (三)过分强调个人发展
      大学生把追求个人发展视为职业目标,期望实现人格化的职业理想。在择业--时他们往往将兴趣爱好作为择业的重要因素,把能发挥个人才能作为重点考虑的职业评价标准。但过分强调个人发展需要,忽视社会需要,就不免导致岗位供需方面的失衡。例如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涌向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而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这已经成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四)择业认知脱离社会实际
      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较高。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认为大学毕业就一定能选择到理想的职业。特别一些成绩比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往往择业时不结合实际,好高骛远;有些人酷爱自己的专业,但又怕到艰苦的基层去,担心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择业时茫然无措,举棋不定。同时,一些大学毕业生对社会的看法存在较多的主观成分,对社会的复杂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了解不够、分析不透,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就业困难。
      
      三、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一)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首先,大学生要调整好职业理想与现实职业的关系。这就要求大学生把个人主观愿望和社会的客观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正确认识自我,要全面分析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特点和个性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第二,应对职业目标有准确的定位。对职业目标的定位有利于找准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成功择业的关键。只有对职业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有所作为。第三,所选择的职业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十分重要。首先,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要把社会的客观要求同个人的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摆正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次,教育学生要注重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个人的价值最终决定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该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结合。
      (三)树立新的择业观
      要引导大学生重新审视社会职业的作用,树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择业观。第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走 自主创业之路。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在解决创业者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第二,树立灵活就业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引发了社会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大学生要拓宽视野,树立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村的灵活就业观念,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择业成功的重要条件,高校应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是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更好地实现就业的体制保障。要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一)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要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使其成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社会职业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要以职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高年级的大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咨询等活动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职业发展愿望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择业意识;对求职的毕业生,要帮助掌握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使之顺利地实现就业。
      (二)转变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
      高校要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努力实现指导机构的职能政变。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学历,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了解社会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能力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的服务意识,熟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对他们的职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就业工作向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目标迈进。要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科学化,对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愿望和要求、专业技能、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特长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毕业生所能考虑的发展前景作出科学的职业分析,使他们能够恰当地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三)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
      大学生就业制度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依据和保证。因此,改革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探索并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就业机制,是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根本。第一,实行完全自主择业就业方式,使大学生就业同社会其他成员就业一样,直接推向市场,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能力,通过市场供求规律的调节来实现就业,即要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服务、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要培育、发展和健全以高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毕业生的供求关系,实现毕业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法规建设,使求职竞聘工作在程序上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推荐访问:大学生 分析 择业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