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言简义丰 [“横竖烂漫”,言简意丰]

    时间:2019-01-09 03:18: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辛弃疾作词能一典多用,且用得圆润、贴切;语言虽简洁,却极大地丰富了典故意蕴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 辛词 一典多用 “莼羹鲈脍”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的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援引典故,诗家所尚”,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善用典故的大家。稼轩(辛弃疾号)用经用史“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辛稼轩词序》),无论是用典数量,还是用典范围,都远远超过前代名家。更为难得的是辛词一典多用,且用得圆润、贴切,这就大大丰富了典故意蕴的表现空间。试看下面几首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公元1168―1170年)间建康通判任上。当时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南半壁,不图恢复。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伺机报效国家。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遇,南归已八九年了,却一直投闲置散,不得遂报国之愿。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飘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交织于胸,所以他的词中处处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之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意思是说,不要提什么鲈鱼切得细才味美,你看,秋风已尽,张翰还乡了吗?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据《晋书》载,张翰在任齐王�大司马东曹掾时,因惧怕成为上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加上生性自由,便借着秋风起,声言自己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归故里。这里,作者借典翻出两层新意:第一层是说,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归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家乡如今还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家园难归啊。字里行间满怀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第二层意思是对张季鹰有所批评,“休说”含否定的语气:我辛弃疾岂肯学那张季鹰,为吃鲈脍就忘情世事、弃官还乡呢?作者借张翰来自比,反用其意,包含两种错综复杂的感情:一是家乡沦陷,有家不能归;二是有家也不想归,不想像季鹰一样轻易地放弃理想而归家赋闲。
      引用张翰的典故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下面的这首词作者则把这个故事缩简为短语“莼羹鲈脍”,嵌入句中,借以抒怀: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南归后,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他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谪。由于不能见用于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集团,他感到前途险恶,早晚必被逐出宦途。为后事计,他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城北带湖之畔,修建了一所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此词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新居将落成之时所作,抒发了他当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复杂感情。上片主要写萌发弃政归田之念。“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词人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己之力匡正,就应该全身而退,“岂为莼羹鲈脍哉?”是说自己并不是像西晋张翰那样因想起了家乡味美的鲈鱼脍、莼菜羹而弃官还乡,这就暗示了作者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他之所以退隐,并不是因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而是不堪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这年冬十一月,辛弃疾改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淳熙八年十二月二日,右文殿修撰新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落职罢新任。以弃疾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至是言者论列,故有是命”。(《宋会要》)词人化用典故,是为抒写内心的激愤和无奈: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别无他途,急流勇退罢了。
      两次引用张翰的故事展示了辛弃疾仕途之路的一段艰辛历程:由不满壮士闲置、悲叹英雄失路到无法立足嫉贤妒能、怯懦圆滑的官场,以至归隐乡野。在不同的诗歌中对同一典故能够根据所要表达情感的需要,赋予典故不同的涵义,这就是辛词用典的匠心独运之处。在其他的词中我们还会看到运用张翰典故的例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关中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前一首词是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词的上片写惜别之情,于哀叹、压抑、悲愁、感慨之中转而祝愿友人: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和儿女团聚在夜深的灯前。“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是悬想范�离任后入朝前返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文章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后一首词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短蓬炊饭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流露出词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两首词中“莼鲈”“鲈鱼”仍是化用张翰的故事,但只沿用了典故的最初意义。
      在这几首不同的词中,辛稼轩根据自己的境遇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赋予张翰“莼羹鲈脍”这一典故以不同的变化,辞约意丰,新意迭出,给人以反复回味、咀嚼不已的余地,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唐宋词史论.
      [2]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3]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

    推荐访问:横竖 烂漫 言简意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