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西湖梦【《西湖梦》的文化解读】

    时间:2019-01-08 03:17: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西湖梦》的写作目的是对西湖文化进行筛选和批判。西湖是文化的象征,作者开掘的是西湖凝结的文化味,探讨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问题。   关键词: 《西湖梦》 西湖 文化 批判
      
      《文化苦旅》是一部集学术性、文化性、思想性为一炉的散文集。余秋雨教授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深刻理解和悲壮的忧患意识,抒写了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感慨、反思和评价。
      《西湖梦》是《文化苦旅》的压卷之作,由于凝结着中华千年的文化沉淀,西湖成了作者文化探寻的对象,《西湖梦》的写作便是要对西湖文化进行筛选和批判,严肃地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的问题,彰显了文化散文的独特品格和力量。
      一、文化的西湖
      西湖经历了太多的朝代,历代文人有很多关于西湖的描写。但由于西湖承载着许多的文化传承,作者仍然还是要写西湖,因为西湖在文化人的眼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遗传因子,西湖不再是一汪普通的湖水,它是文化的西湖。
      在散文的一开始,作者便给作品定下了调子,点名了写作的主旨:“西湖的文章实在做的太多,做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作者作为一个文化人,始终被西湖千年的淤积所吸引,还是要冒险写西湖,因为“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他”。这样,作者便点明了自己对西湖的看法,西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被历史反复经营、制作了的人文景观,这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作者笔下的西湖不再是一篇写景记游的作品,作者要开掘的是西湖凝结的文化味。
      西湖作为人文景观,作者看重的也不仅仅是与西湖有关的历代流传的或虚构的故事和传说,而是在这些表象掩盖之下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深层次的东西,正是在这一点上,西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者便是试图通过对西湖这些富于文化意味景观的考察,去探寻它们深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人格。因此,在古今西湖文章中,它又显得风格独具,后来居上。
      西湖名望太高,遗迹很多,山水亭台总是与它的历史紧密牵连着。为了真正体验出西湖的文化味来,作者跳进了湖里,与它肌肤相触,并且是从宋代的一处胜迹游到了一位清人的遗迹,于是作者愈发感到了西湖文化意蕴的身后,盛大得如同“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西湖变成了文化的象征,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
      在西湖,通过那些古迹、建筑和传说,我们可以领略到儒、道、佛等宗教的氛围。在这里,宗教和世俗融为了一家。宗教进驻到这繁华盛地,表现出的不是宗教对世俗的入侵,而是世俗对宗教的接纳和改造。西湖充分显现出了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面,中国的宗教不像西方宗教一样,充满理性上的完整性和普及性,它是平和的,世俗的,充满人间情调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包容性、消化性极强的机制,任何对它单一的确认都是一种误解。西湖之所以令历代文人骚客着迷,不仅仅是因它秀丽妩媚,更多的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西湖,以及它对各种文化都兼容并收,是中国文化显示了它的丰厚、宽容和自由的精神。西湖不再是一个具体的西湖,而是一个抽象的西湖,是各种文化人格的集合体,因而它具有很好的向心力。
      二、西湖的文化
      西湖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上,西湖为历代名胜,自古文人汇聚,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存,作者通过审视西湖的文化审视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建构。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直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徘徊,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身在江湖,是隐的文化;心存魏阙,是仕的文化。作者对知识分子文化的反思和探讨是围绕着历史上两位有名的文人苏东坡和白居易写的。他们二人都是治国良才,可是和封建时代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样,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还险遭杀身之祸,仕的文化在知识分子身上难免以悲剧告终。作者遥想当年白居易和苏东坡被外放来到西湖的心境,并从白堤与苏堤这两处景观去挖掘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中可贵的一面,白居易和苏东坡虽也放歌西湖,但没有被西湖的美景所俘虏,白堤、苏堤正是他们当年为人民兴办水利的政绩,所以,作者谈起苏东坡时,说他是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人。
      作者又由赞叹变为遗憾和感喟,以白居易、苏东坡这样的人格和才干,给我们留下的也不过就是一段长堤,除此,便是诗文。诗文固然宝贵,但是“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文化的悲哀,因此许多古代知识分子看破仕途功名,选择退隐山水。
      在西湖的文化中,作者热情地赞美了苏小小,把她当作中国文人人格的对立面,给了她无尚的尊重。苏小小本是一名纯情的少女,她曾将终身托付给一个有情有义的郎君,但那个昔日潦倒的书生得其资助后再也没有回来。然而苏小小并没有把这一切演绎成一部始乱终弃的悲剧,她成了一代名妓。在女性的眼光中,有两样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一是爱情,一是美色。当苏小小的爱情没有得到回报时,她便开始了对美的追求,“把自己的美色呈于街市,不守贞洁只守美”。妓女的生涯只是一种形式,内里的关键却是女性对自己生命的高扬。她对美的追求意味着对人的肯定,和对人性的追求。她这颇有哲理感的超逸,让无数鸿儒高士显示出了委琐和逼仄。因为只有苏小小才“一直把美熨帖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做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为西湖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她比王侯将相更懂得珍惜感情,更懂得为人尊贵。
      三、西湖文化的批判
      幽静又繁荣的西湖风光旖旎,是个美丽的地方。但作者却不是一个用文字给西湖涂脂抹粉的庸常游客。作者看到的是西湖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始终让自己与西湖保持了一段距离,冷静地对其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作者是对中国人的命运充满了忧患意识的学者,他清楚地看到,传统文化固然有可取的一面,但存在着更多需要反思和批判的地方。作者以一种严肃的理性精神和深刻的批判态度审视着西湖文化和中华文化。
      在《西湖梦》里,作者对历代文人津津乐道的隐逸文化进行了批判。西湖边上的林和靖,隐居孤山二十年,梅妻鹤子,远避俗世与官场,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在作者看来,这种无奈的文化人格显然是生命的浪费,透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与空虚。透过林和靖的隐居避世,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九州处处有孤山。”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
      尤其是通过苏小小、白素贞的传说,作者对中国文化对人的戕害做了激烈的批判,历史竟如此的畸形:“社会污浊中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性的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
      面对白素贞乞求做人而终遭迫害的厄运,作者感叹道:“普通的,自然的,只具备人的意义而不加外饰的人,算得了什么呢?厚厚一堆二十五史鄙夷地没有留出几页笔墨。”白素贞最后被镇于雷峰塔下,作者给这个凄美的故事加上了一句重逾千斤的评价: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
      这就是《西湖梦》里的批判,它表达的是文化人的苦涩,还有对中国文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思考。从各种文化现象上,窥视中国文化人独特的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也在时时省察自我人格的构建,这是文章最有价值的地方。

    推荐访问:西湖 解读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