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让学生在美的空间里遨游】 遨游空间

    时间:2019-01-04 03:32: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但是现在的学生对语文课却不太感兴趣。曾经有项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学科”,语文学科“不幸”被学生们评为倒数第二。就高职语文教材而言,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报告文学、随笔杂感等。它们或形象鲜明、意象丰满,或内涵丰富、意韵绵长,或纵横捭合、充满理趣,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堪称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华美世界。可以说,高职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本来,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可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前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是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
      一、再现课文情景,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学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而且要学会感受语文学习中“美”的存在。教师要想方设法呈现课文的美景,让学生从再现的美境中体味、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美、语言美、色彩美、韵律美、意境美等,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得到舒畅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运用图画、照片、音乐、媒体等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产生审美的直观效应。如在讲解茅盾先生的散文名篇《风景谈》时,可利用多媒体将电脑“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桃林小憩”、“石洞雨景”、“北国晨号”六幅风景配以不同音乐剪辑组合而成一个音乐风光片,使学生直接感知美、体会美,激发他们的情绪,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把握作者情感脉搏,架起作品和学生的情感桥梁,让学生体验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中奔腾着感情的激流,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在教学中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感情与学生感情的桥梁,使之碰撞、交融,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十分动人,在教学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小通迅员那颗金子般的心,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人情美和人性美。
      三、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美
      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词语极为鲜明、准确、生动、凝练,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评,让学生发现美的火花,得到美的熏陶。如在《荷花淀》一文中,孙犁选取了富有特征的景物,将一种情感化为一种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幅淡雅秀丽的风景画。作品开头虽寥寥数笔,却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饱含诗情画意的氛围:“这个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景物描写,本身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诗。在教学中,教师要扣紧“洁白”和“银白”两个形容词引导学生“探境中意,悟意中情,感情中美”,通过关键词语的讲解挖掘文指的内涵,让学生感悟水生嫂这一农村妇女勤劳纯朴的形象及其对美好家乡的挚爱。
      四、培养想象能力,让学生欣赏美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想象是审美活动的灵魂。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披文入情,引发联想和想象,在充满愉快的情景中感受美、鉴赏美和评价美。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通过想象,学生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意象在想象中复活。
      五、精心指导写作,让学生创造美
      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最终的目的是创造美。学生创造美的方式之一是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事物和美的体验,这就是作文。教师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与教材内容相应的作文训练,通过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在作文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应只是教学生怎么写,更应使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感受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迸发创造的灵感和热情,从而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推荐访问:遨游 学生在 空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