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刚柔相济,和谐统一] 刚柔相济成就和谐自我

    时间:2019-01-02 03:29: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北朝乐府《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刘兰芝和花木兰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刚柔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关键词: 刘兰芝 花木兰 刚柔相济 和谐统一
      
      汉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它讲述了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被焦母无理拆散,刘兰芝以死表达了她对封建礼教最强烈的反抗,表现了刘兰芝对真爱最诚挚的追求。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被世人称为“乐府双璧”。而花木兰和刘兰芝这两个年轻妇女的美好品德,千百年来时时受人们的感叹和赞美。
      一、两位女性的共性
      (一)具有传统的美德。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以勤劳著称,而妇女尤为突出。刘兰芝和花木兰都典型地具有这一美德。
      1.两人都是善织能手。
      《孔雀东南飞》中提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而《木兰诗》中有相似的情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两位年轻女子忙碌的情景画面,虽然两诗作者的时代不同,但正是她们的勤劳品德,感动了作者,使他们在诗句中不由得流露出赞美之情。
      2.在尊重双亲上堪称楷模。
      传统道德认为,女子未嫁时孝敬父母,出嫁后孝敬公婆,方为孝道。刘兰芝即使遭婆母的遣归,也不记前仇,怕自己走后婆母因过于操劳而辛苦,还特地拜托小姑“勤心养公姥”。花木兰因无兄长,面对父亲将要服役出征,她不由心烦意乱,最终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自己驰骋疆场,让父亲在家颐养天年。
      (二)有真情意切的美好心灵。
      刘兰芝遇到的是家庭矛盾,维系的是婚姻、家庭的关系,而花木兰遇到的则是社会矛盾,维系的是家庭、国家的安危,保卫国家是她的价值取向。一个凄婉,一个豪气,情真意笃,心灵尤显美好。
      (三)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和谐统一。
      1.南北地域的不同使作品风格迥异。
      北朝乐府《木兰辞》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刀光剑影,而江南故事《孔雀东南飞》通篇不是悲就是情,无不给人以儿女情长的惋叹。这一北一南,一刚一柔,风格迥异。
      2.刚柔相济,更显女性风采。
      (1)《木兰诗》中的刚和柔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当然,木兰的爱国、孝亲和勇武都是人们所敬佩的,作品的基调是刚性的。但作品着力刻画的并非一个一般的爱国、孝亲和勇武的“人”,而是一个爱国、孝亲、勇武的“女孩子”。作品正是把“女孩子”的文章做得足足的,才使她的品质凸显了出来。这至少体现在两处细节描写上。
      想家不归家的刚强。木兰的出征似乎非常轻松平常,根本没有依依惜别的场景。“万里赴戎机”,说走就走,似乎连头也没回过。可是,木兰虽然武艺高强、心气高昂,但她毕竟是一个从未离开过爷娘呵护的女孩子。正因为想家而不归家,才体现出木兰的意志坚强、心气高昂。
      还我女儿装的柔情。“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英雄功成业就了,木兰终于回家了,这当然也是充满豪气的事。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出外征战多年,女扮男装、出生入死多年,她何曾忘却自己是个女儿身?我们可以看出,木兰显然更愿意做一个普通女孩子,而不是浴血沙场的女英雄。木兰的爱国孝亲的品质就更强烈地表现出来了。
      所以说,虽然《木兰诗》是北朝民歌,刻画的是北方人的豪迈气概,又是征战题材,比起南方的诗歌和南方人来,自然更显出一点“刚”,但不能说它就没有“柔”的一面。而且写她的柔,反而衬托了她的刚。这也是《木兰诗》不详写木兰的杀敌立功而把重点放在上述的细节描写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孔雀东南飞中的刚和柔
      《孔雀东南飞》是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这个悲剧世代传颂,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赞美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诚,更传达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作品的主人公刘兰芝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和纯洁多情的。然而,刘兰芝之所以这么让人难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她的反抗性。正是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不得不反抗了,才更凸显了故事的壮美,才让人们更痛恨封建礼教,才更为故事中的人物抱不平。
      主动“遣归”的第一反抗。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孝顺温柔的女子,但是当她的美德换来的却是婆婆的驱遣。我们看到了她的反抗:“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是兰芝的第一步反抗,以主动出击来避免耻辱。
      从容告别的第二反抗。她对这位冷酷无情的婆婆的反抗还表现在离开焦家时以“精妙世无双”的打扮来捍卫自己的尊严,镇定从容地告别,不但合乎礼节,而且不露声色地驳斥了焦母的蛮横指责。这是刘兰芝的第二步反抗,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气凛然,教养有素。
      仰头拒婚的第三反抗。刘兰芝毕竟是被休了。当“性行暴如雷”的阿兄逼嫁时,她又不得不进行反抗了。面对这样的哥哥,她是既不屑于哀求,又不屑于争辩,她的“仰头答”使她的坚强性格跃然纸上。
      以死殉情的第四反抗。当然,兰芝的最大反抗是以死殉情。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情人不能相聚的无限悲痛,另一方面她是决不屈服的。以死殉情使刘兰芝的柔中之刚达到了极点。
      除了反抗之外,她的刚气还表现在人格上的独立,她不但不是一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只依靠男人的柔弱女人,甚至比她的丈夫还强三分。
      其实作品并不想描写一个女强人,但是当社会环境强加于人物生离死别的遭遇,逼得人不能不反抗时,读者也不希望自己看到的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无用女人,而是希望作品中的人物能够坚强起来,能和恶势力作斗争,去争取自己应有的幸福,因为这正是读者的普遍的愿望。所以,虽然刘兰芝的反抗性是很明显的,但在读者心目中,她还是一个温柔可亲的女性,或者说,因此更显出了她的多情――她对爱情的忠诚。这样说来,作品写她的刚,突出的却还是她的柔。
      二、两位女性截然不同的个性和结局
      (一)“好女孩”刘兰芝的悲剧。
      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孝顺温柔的女子,在婆婆的百般刁难之下选择了忍让和退缩。她的行为举止都符合社会规范,属于封建时期的“好”女孩形象,但是正因为她的“好”,一旦社会的选择和她的个人选择发生矛盾,就会缺少打破常规处理问题的胆魄与信心,所以当她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时,显得那么的柔弱无力,只能酿造一曲以死殉情的悲歌。
      (二)“坏女孩”花木兰的喜剧。
      花木兰却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以女儿之身投身军营,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有碍男女之大妨,她却一装十年,历尽艰辛。可正是由于她的胆魄、调皮,喜欢捉弄人的“坏”心眼,使她获取了一般人所不能获取的成功:解了父亲征战之苦,取得了天子的赫赫荣耀。讴歌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赞歌。
      如果说花木兰的个性是颇具现代性的,张扬、倔强而又充满独立性的现代女性,那么刘兰芝是遇事沉着、冷静,性格倔强不屈,具有反抗意识的叛逆女性。
      乐府双璧一南一北,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问题。自《诗经・卫风・氓》起,弃妇怨女之风已开,至汉魏晋南北朝,女性真正的自我意识才逐渐觉醒。笔者认为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北朝乐府《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刘兰芝和花木兰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开辟了此后中国女性解放的一条康庄大道。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注释:
      ①刘大杰主编.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45.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刘大杰主编.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刚柔相济 和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