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建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时间:2019-01-01 03:19: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根据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将“有效教学”分解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研究目标是使“四个具有”的学生发展目标、“四个学会”的教师发展目标、“四个形成”的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主要采取七种策略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研究的成效,在此过程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教学的研究;评价的建立。
      关键词: 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性思考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大课题,我们根据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将其分解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八个字:“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就是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是教的方向;“以教促学”反映的是教的目的。这里的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其更高层次在于指向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如何让学法指导和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探讨有效学习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即“教法”要为“学法”服务),从而解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验证、丰富理论。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建构有效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发展多样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终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会有根本的转变,进而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加强学习反馈和调控,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思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开发,素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个性、有人格魅力的人,其主要特征是从单一走向多样,达到“四个具有”:①具有主动的学习精神;②具有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③具有探究学习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学习的习惯。
      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研究,教师会改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在教会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学会如何教,促进教学行为的变化,做到“四个学会”:①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②学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③学会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④学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3.学校发展目标。通过研究,学校会提高新课程实施的实效,并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四个形成”:①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②形成一支骨干队伍;③形成学校优秀的学习氛围;④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争创苏州市现代化小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操作策略
      
      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是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二是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是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我们认为,检查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论教师教得多么认真、多么生动、多么辛苦,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
      我们在研究中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一)精选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提出“超越教材”的口号,引导教师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使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首先,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学生的质疑点,资源的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
      
      (二)注重有效备课,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深知,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那么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就要有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设计是关键,也就是课前预设要达到有效,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步是解读各科课程标准。由于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的对基层的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只有把握课程标准,才能知道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有效。第二步是解读教材。教师要将读教材和解读教学参考书将结合起来。每位教师首先先浏览全套教材(指某一年级所有教材),将教学时有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本学科知识中去。其次通读某一册教材,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最后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第三步,科学合理处理教材后,自己先进行预设,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课外资源的利用,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内容,作业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内容。第四步是集体研讨。由备课组长召集本学科所有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逐一进行交流,其他教师把自己没有预设到的记下来,遇到有争议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进行解决,达到共识。第五步,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就是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样的备课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和谐教学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在联合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问题。作为小社会的课堂,当然也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等,其中主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1.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2.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师在对学生赞赏的同时,与学习评价进行整合。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把学习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把评价看成是师生互动的一部分,使评价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促进师生和谐的杠杆。
      
      (四)改变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要有效,首先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新课程理念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一是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二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三是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贯彻落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们着力让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五变”:一是变“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发现中学”;二是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三是变“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是变“单一向书本学”为“多提供各种经历在体验中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五)优化讲练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精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清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教师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六)引领教师探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为了达到自我调控的有效性,我们要有意识引导教师“一课四省吾身”,即:①我准备怎样上这一课?②我为什么要这样上?③我这课上得怎样?④我接下来准备怎么教?让学生在思中教,思中学,思中进步。教师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师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是教师关注教学的进程,并作适当调控,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引领学生对问题的方向、问题的深层作进一步的思考。
      当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教师还要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
      
      (七)坚持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坚持教学反思,教师会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使原来的一般教师变为“有效教师”。
      教学要反思,现在人人皆知,但是在反思实践中,出现一些倾向:一是“假反思”,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不是“深反思”;三是“应付思”,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即只顾反思,不会“决断”,没有行动,未解决问题。我们认为,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四、本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1.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1)表现在教师处理教材上。教师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融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针对学生特点,把一个个教材变“活”,使之更生动、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2)体现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脚本的前提下,编排、设计、加工,努力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由此,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合作学习适宜性策略、异步教学策略、问题引导策略等。
      2.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由此,学生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自律学习等。
      
      (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通过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发现本课题研究开展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及特长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确立了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能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交往、管理的过程,实现师生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新型关系,在师生互动和合作性学习中提升教学合力。
      例如,课题方案实施前后课堂上有一些典型的变化:实施前,课中教师讲授时间约占60%,学生自主学习和作业时间约占40%;实施后,教师讲授压缩为30%左右,而学生自主学习和作业时间上升为70%。实施前,课中能质疑问难的只是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实施后,80%以上的学生都能主动质疑。实施前,课堂发言比较多的现象是后面的学生往往会顺着前面同学发言的思路,不善于发散及求异;实施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探求到多种答案。课堂上充满了生机活力。
      
      (三)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提升了学校的师资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许多教师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四年来对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我校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扩大了骨干教师的群体。作为农村小学,我校现有昆山市学术带头人2人,昆山市教学能手5人,昆山市教坛新秀10人,昆山市“双十佳”教师1人,昆山市骨干教师8人,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整体上得以优化。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老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对课题组的老师除了学校层面上的学习外,还分别发放有关理论学习书籍,要求教师自学,共同研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在课题研究实验课中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上好实践课,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总结。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并且邀请专家做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外在的行为。通过长期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很多教师都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极大地提高了教科研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设想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研究,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课题虽然按计划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探索。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一)教学的研究。
      教师对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探索仅停留在原型模式基础上,还须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特色化的、适合个性的教学。
      
      (二)评价的建立。
      建立一套能检测学生快速有效学习状况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我们要进行比较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规范我们的研究行为,改进我们的研究方法。
      注:本论文为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推荐访问:研究课题 建构 成果 方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